分水油纸伞:传统技艺在传承实践中绽放新光

分水油纸伞:传统技艺在传承实践中绽放新光

四川文化网 2025-2-16 17:31 349人围观 文化资讯

  四川文化网(通讯员 马心悦 唐艺萱)四川农业大学“匠心传承·油纸伞传承”实践队伍,响应党中央关于加强思想生态文明建设,大力推广农业科技的号召,从2月4日开始在四川省泸州市分水岭镇开展实践活动。团队成员 ...
  四川文化网(通讯员 马心悦 唐艺萱)四川农业大学“匠心传承·油纸伞传承”实践队伍,响应党中央关于加强思想生态文明建设,大力推广农业科技的号召,从2月4日开始在四川省泸州市分水岭镇开展实践活动。团队成员通过线下志愿的方式,深入学习分水油纸伞的制作工艺,通过实践操作与记录,将传统技艺以直观、具体的方式保存下来,为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延续奠定基础。向当地居民与外地游客宣传分水油纸伞背后的历史文化内涵,增强人们对这一独特文化符号的认知与理解。

  分岭镇位于我国西南部地区,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文化的古镇,更是中国油纸伞之乡。这里是分水油纸伞的产地,享有“油纸伞之乡”的美誉。分水油纸伞制作技艺历史悠久,起源于明未清初,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它不仅是汉族民间工艺品,还被誉为中国民间伞艺的活化石,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分岭镇油纸伞制作技艺的传承面临着越来越多的难题。为了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四川农业大学“匠心传承·油纸伞传承”实践队伍决定展开一系列活动,使这一古老技艺在年轻群体中有更广泛传播。

  从2月4日开始,实践团队在四川省泸州市分水岭镇通过协助和主持工艺制作、文化探索等系列活动的方式,有条不紊地开展实践活动。从高楼大厦到乡间小道,从校园到社区,一路上团队成员都遇到诸多困难挑战,但一直齐心协力。

  活动现场,来自各地的大学生、手工艺爱好者以及当地居民齐聚一堂,共同开启这场传统技艺的探索之旅。分水油纸伞的制作工艺繁复,从选材到成品,需历经90多道工序,每一道工序都饱含着匠人的心血与智慧。实践活动伊始,资深制伞艺人便为参与者们详细讲解了制作流程。选竹是第一步,需选用当地三年生的慈竹,这种竹子质地坚韧、柔韧性好,是制作伞骨的上乘材料。只见艺人熟练地挑选竹子,通过观察色泽、纹理以及敲击听声等方式,精准判断竹子的品质,参与者们纷纷围拢学习,不时提出问题。

  在伞骨制作环节,大家亲身体验了削竹、钻孔、拼接等精细工序。削竹时,刀具需沿着竹子的纹理,以恰到好处的力度削出粗细均匀的竹条;钻孔与拼接则考验着制作者的耐心与技巧,要确保每一根竹条的连接紧密无缝。不少参与者初次尝试时状况百出,竹条削断、拼接不牢等问题频发,但在艺人的悉心指导下,逐渐掌握了要领,成功制作出伞骨雏形,现场洋溢着专注与探索的氛围。

图为实践团队成员正在学习制作油纸伞配件通讯员马心悦供图

  伞面绘制是分水油纸伞的一大亮点,也是最具艺术表现力的环节。传统的分水油纸伞图案丰富多样,涵盖花鸟鱼虫、山水人物、民俗故事等,每一幅图案都蕴含着吉祥美好的寓意。绘制艺人展示了传统的工笔绘画技巧,从勾勒线条到上色晕染,每一笔都细腻入微。参与者们拿起画笔,尝试绘制自己心中的图案,尽管笔触略显稚嫩,但都全情投入,将对传统文化的热爱融入其中。

图为参与者准备绘制油纸伞图案通讯员马心悦供图

  实践队伍中的一位学生表示:“这次实践让我有机会将所学的绘画知识与传统技艺相结合,在绘制过程中,我深刻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也希望能用自己的作品为油纸伞的传承增添一份独特的色彩。”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实践活动不仅聚焦于技艺传承,还积极探索了分水油纸伞的创新发展之路。在文化与创意融合的大背景下,大家提出了一系列富有创意的想法,如开发油纸伞主题的文具、饰品、家居用品等文创产品,将油纸伞的元素与现代设计理念相结合,打造出兼具实用性与艺术性的新产品。同时,利用新媒体坪台进行宣传推广,通过直播制作过程、发布短视频等方式,吸引了大量年轻群体的关注,拓宽了分水油纸伞的传播渠道。

图为艺人展示油纸伞制作工艺过程通讯员马心悦供图

  此次实践活动是对分水油纸伞传承与发展的一次有益尝试,实践团队将继续加大对传统技艺的保护与支持力度,鼓励更多年轻人参与到传承队伍中来,同时积极推动产业创新升级,助力分水油纸伞走向更广阔的市场。

  “匠心传承·油纸伞传承”实践活动的成功举办,为分水油纸伞的传承与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与希望。在新时代的浪潮中,分水油纸伞这一古老的传统技艺正以全新的姿态绽放光彩,在传承与创新中续写着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也让更多人领略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原作者: 马心悦 唐艺萱 来自: 四川文化网
精彩评论0
我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