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挖出摩诃池西北角 推断该池面积至少上千亩

成都挖出摩诃池西北角 推断该池面积至少上千亩

校长的课 2016-7-5 09:57 698人围观 文化资讯

“湍驶风醒酒,船回雾起堤。”早在1000多年前,摩诃池就让诗圣杜甫等众多文豪泛舟池中,“沉醉不知归路”。摩诃池为梵语,翻译过来就是“广大有龙”的意思,2014年,池子的一隅在成都体育中心被发现,结合史实,专家 ...

 “湍驶风醒酒,船回雾起堤。”

 

    早在1000多年前,摩诃池就让诗圣杜甫等众多文豪泛舟池中,“沉醉不知归路”。摩诃池为梵语,翻译过来就是“广大有龙”的意思,2014年,池子的一隅在成都体育中心被发现,结合史实,专家推断这个池子至少上千亩。

 

    近日,随着成都市青龙街附近工地考古发掘的结束,考古专家在这里意外发现了摩诃池的西北角,并且发现了一段80多米长的城墙遗址。这次发掘,对古代成都的城市坐标——摩诃池可以进一步还原其位置、范围、面貌,同时复原成都的历史面貌。

 

    出土大量堆积物

 

    专家推测园林边界

 

    随着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综合楼工地施工,成都市文物考古队进入工地进行调查,并于4月13日在工地展开考古调查。近日,发掘工作落下帷幕,虽然发掘面积不大,却收获颇丰。除了五代至北宋时期的一段城墙,明代摩诃池的西北角也基本可以确定了。

 

    据史料记载,摩诃池在唐代发挥着公园的性质,最开始隋朝蜀王杨秀修筑成都子城时,从子城的南面和西面取土形成,面积达500亩,到唐代,随着郫江水和解玉溪水引入摩诃池,并经后蜀扩建,水域面积一度达到1000亩左右,不过,在元末明初和明代,摩诃池逐步衰落,并被回填。明洪武十八年,蜀王朱椿将大半个摩诃池填平,于后蜀宫殿旧址修建蜀王府,这也就是明代版摩诃池,完全成了一个私家园林。

 

    “这次发现了很多回填堆积,和当年东华门那边发现的类似。”据成都市文物考古队易立介绍,明代修建蜀王府,填平了一部分摩诃池,在这些堆积物里,有明代的瓦砾、青花瓷等东西,结合历史文献和发掘的文物可以判断,成都市三医院这个地方,基本可以断定为摩诃池的西北角。

 

    易立表示,虽然摩诃池被填平了大部分,但池体还积蓄了不少水源,而这次发现的只是一个边缘。不过,这次挖到了一角至少说明,在明代,如果不算蜀王府的话,摩诃池至少还是有上千亩的面积,“所以根据考古发掘,可以推测摩诃池在明代修王府前面积还是超过一千亩的,而在唐朝时应该更大。” 

    

    继续考古发掘

 

    复原成都历史面貌

 

    成都著名水利专家陈渭忠在《摩诃池的兴与废》一书中称,摩诃池修成之初,面积达500亩,随着唐代将郫江水和解玉溪水引入摩诃池,摩诃池的水量变得十分充足,经过后蜀扩建,水域面积达到1000亩左右。

 

    随着考古发掘的推进,成都市文物考古队专家表示,摩诃池的南界应该在今天府广场西侧,成都博物馆新址一带,据判断,成都博物馆新址工地内堆积的形成年代应不晚于明代早期,坑内堆积有大量卵石夹杂沙粒板结和少量瓷片、砖瓦碎片,与东华门遗址考古发现情况较吻合。

 

    摩诃池的东南界应该不超过四川大剧院工地,因为在四川大剧院工地2012年进行的考古发掘中,没有发现与摩诃池遗址相吻合的遗物;摩诃池的北界大约在今羊市街、西玉龙街一线,因为这条控制线以北的街道走向与唐宋时期成都城市的方向(北偏东30度左右)基本保持一致。摩诃池的西界,大约在今东城根街一线,定位理由与北界相同。

 

    易立说,摩诃池范围最大的时候应该有上千亩面积,具体位置和功能分区还有待进一步发掘。这次发掘,对于古代成都的城市坐标摩诃池可以进一步还原其位置、范围、面貌,同时复原成都的历史面貌,比如前后蜀宫苑的建设情况等。

 

    出土城墙遗址

 

    或为战争临时修筑防御工事

 

    除了园林边界,三医院还出土了一段80米长的残存城墙,考古专家初步断定是五代到北宋时期修筑的。

 

    成都市文物考古队邱艳认为,这可能是子城的城墙,现在来看做得比较粗糙。根据发掘现场情况来看,这段城墙遗址连基槽都没有,应该是临时修筑的城墙,到了北宋时期基本上就废弃了。墙的东边破坏严重,弯弯窄窄的,现在残破,一米高左右。对于城墙的具体性质,考古专家还在进一步研究。

 

    不过,根据五代到北宋时期,蜀地征伐不断,蜀地两个割据政权都先后被灭,因此专家初步断定,这段城墙很有可能是战争临时修筑的防御工事,因此和其他规整的城墙不一样,有仓促的痕迹。

 

    据史书记载,北宋乾德二年十一月宋太祖发兵攻蜀,后蜀政权覆灭,这段城墙很可能见证了当时的刀光剑影。

原作者: 澎湃新闻 来自: 中国网
精彩评论0
我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