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农学子赴华蓥,助力矿区绘新篇

川农学子赴华蓥,助力矿区绘新篇

四川文化网 2025-2-19 21:24 70人围观 校园文化

  四川文化网讯(通讯员 邓利平)为积极响应乡村振兴战略,推动生态环境修复与可持续发展,2024年1月8日至1月23日,四川农业大学一支汇聚多专业人才的15人实践团队,深入四川省华蓥市高顶山废弃矿区,开展了一场意 ...
  四川文化网讯(通讯员  邓利平)为积极响应乡村振兴战略,推动生态环境修复与可持续发展,2024年1月8日至1月23日,四川农业大学一支汇聚多专业人才的15人实践团队,深入四川省华蓥市高顶山废弃矿区,开展了一场意义非凡的社会实践活动。

  高顶山废弃矿区曾因长期大规模、粗放式开采,生态环境满目疮痍,地质灾害频发,土地荒芜,生态系统濒临崩溃边缘。近年来,当地虽大力推进生态修复,但在技术应用、资源合理配置等方面仍存在诸多难题。此次川农学子的到来,为这片土地带来了新的希望。


  实践团队紧扣“天府粮仓”科技助农主题,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多维度开展工作。在生态修复技术落地应用方面,团队带来了前期科研成果——磷镁掺杂生物炭。他们深入矿区农田,开展吸附实验,对比处理前后土壤重金属含量变化,评估生物炭在实际环境中的修复效果。同时,团队还引入基于现代磁学的土壤重金属速测技术,这种简单、快速且无污染的检测方法,让当地居民能随时监测土壤健康状况,为矿区土壤修复工作提供了便捷有效的技术手段。

  “三生空间”耦合协调发展研究是此次实践的一大亮点。团队从科学性、系统性、全面性出发,精心选取涵盖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的13个指标,运用主客观相结合的赋权法计算权重,构建耦合协调度模型。通过精准分析,为矿区未来的产业布局、居民生活环境改善和生态保护提供科学规划依据,致力于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协同发展。

  废弃农田再利用也是团队关注的重点。针对矿区土壤肥力匮乏、重金属超标等问题,团队制定了“生物炭降污+精准培肥”的综合治理方案。他们深入田间地头,指导村民科学使用生物炭降低土壤重金属含量,根据土壤检测结果量身定制培肥配方,助力废弃农田重焕生机,提高农作物产量,保障“天府粮仓”的稳定产出。

  实践期间,团队成员不畏艰辛,穿梭于矿区各个角落。他们与当地政府部门、村民代表深入交流,了解实际需求;在田间采样、检测,获取一手数据;举办技术讲座,向村民普及生态修复和农业科技知识,提升村民环保意识和科学素养。


  团队队长赵凤莹感慨道:“这次实践是一次将知识转化为行动的宝贵经历。看到矿区的现状,我们深感责任重大,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能为这里的生态改善和乡村振兴带来实实在在的改变。”当地政府工作人员也对团队工作给予高度评价:“川农学子带来的新技术和新思路,为我们矿区治理提供了有力支持,期待未来能有更多合作。”

  此次实践活动,不仅为华蓥市高顶山废弃矿区的生态修复和乡村振兴注入新动力,也展现了川农学子的担当与风采。未来,团队将持续跟踪矿区发展,推动科研成果落地生根,助力矿区描绘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崭新画卷。
原作者: 邓利平 来自: 四川文化网
精彩评论0
我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