篾影寻踪·承天全竹编古韵今风--四川农业大学“青禾益行团”社会实践

篾影寻踪·承天全竹编古韵今风--四川农业大学“青禾益行团”社会实践

四川文化网 2025-2-20 13:04 64人围观 校园文化

  你见过用竹子编织出栩栩如生的花鸟鱼虫吗?你相信一根普通的竹篾,在传承人的手中,能够变成价值连城的艺术品吗?竹编传承人究竟掌握了怎样的神奇技艺,能让简单的竹子焕发出如此耀眼的光彩?今天,我们就来揭开 ...
  你见过用竹子编织出栩栩如生的花鸟鱼虫吗?你相信一根普通的竹篾,在传承人的手中,能够变成价值连城的艺术品吗?竹编传承人究竟掌握了怎样的神奇技艺,能让简单的竹子焕发出如此耀眼的光彩?今天,我们就来揭开竹编技艺的神秘面纱。

  2025年1月11日,在学院的支持下,四川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青禾益行团”小队有幸来到四川省雅安市天全县对竹编传承人朱德康师傅进行了访谈。

图1采访朱师傅时照片

  朱德康师傅,四川省雅安市天全县新场镇的瑰宝,是竹编技艺的忠实传承者,更是当地声名远扬的竹编高手。他精心编织的竹制农具,不仅结实耐用,而且工艺精湛,赢得了村民们的一致好评与信赖。然而,随着工业技术的日新月异与新材料的层出不穷,传统竹编产品的市场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寒冬,销量急剧下滑,坚守这门手艺的人也越来越稀少,朱师傅的心中也不免泛起阵阵苦涩与无奈。但身为一位矢志不渝的“守”艺人,朱师傅始终坚守着传统竹编工艺的精髓。小队成员在深入探访中得知,打造一个品质卓越的背篓,竟需历经数十道精细工序。与现代机械流水线的快速处理截然不同,朱师傅坚持手工完成每一环节,从精挑细选竹材、利落砍伐,到细致篾竹……每一步骤,朱师傅都亲自操刀,精益求精。

图2朱师傅编织的背篓局部图


  在竹编艺术的探索之路上,朱师傅遭遇了重重挑战,尤其是在自学初期,缺乏名师的点拨,每一步都需他独自摸索,攻克难关。然而,正是凭借着那份不屈不挠的坚韧精神,他如今已能游刃有余地依照设计图纸,编织出一件件精妙绝伦的竹编制品。在县城之中,能如他这般,将复杂竹编技艺驾驭得炉火纯青的人,实属凤毛麟角。“冯先生只需递我一份设计图,我略一审视,心中便有了成竹,这活儿,在我们县里,唯我能做,他人难以企及。”

  支撑朱师傅持之以恒地钻研竹编技艺至今的动力,不单是为了生计所迫,需凭借高超的手艺换取生活所需,更源于他对竹编艺术由衷的热爱。在漫长的竹编生涯里,他深感能够编织出雅安市内各式各样的竹编产品,实属人生一大乐事,“能将竹篾在手中巧妙编织,成品琳琅满目,这其中的趣味,着实令人陶醉。”

  朱师傅的竹编生涯中,邂逅冯树巍老师无疑是一个至关重要的转折点。2025年1月11日,我们“青禾益行团”一行人,也踏上了前往雅安市雨城区的雅安竹藤艺术家居馆的旅程,进行了一场意义非凡的参观学习之旅。此行中,我们不仅亲眼见证了竹编艺术的魅力,更有幸对冯树巍老师进行了深入的采访,一同探寻竹编技艺的传承与发展之道。

  冯树巍,湖北武汉人,冯老师是天全县竹编非遗传承人,他坚持将传统竹编技艺与雅安元素相结合,设计出了独具雅安特色的竹编黑砂茶具、竹编三雅图等作品,让竹编焕发出新的活力与生机,其竹编作品《竹丝灯》在2022中国国际竹产业交易博览会上获得银奖。冯树巍老师采用“公司+农户”的合作方式,在天全县的新场、新华、兴业等乡镇建立合作社,由公司统一派发订单,农户制作竹编产品,公司统一收购成品。此外他还组织专家团队到各乡镇开展竹编技艺培训,带领团队外出学习、参赛,还从发放最简单的茶包订单入手,根据社员表现针对性派发其他订单,循序渐进加码竹编加工的难度,培养竹编人才。

图3冯老师细致讲解竹编艺品

图4冯老师作品《竹丝灯》

  冯树巍老师,一位由服装设计跨界至竹编领域的匠人,他并未彻底割舍过往,而是怀揣着深厚的情怀与对社会贡献的热忱,毅然投身于竹编艺术。他曾深情言道:“人生是一场永无止境的学习之旅,如今我衣食无忧,更多的是出于一种情怀,渴望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创造应有的价值。”冯老师的军旅生涯,赋予了他坚定不移的决心与毅力,他誓要将雅安的竹编技艺发扬光大,因为在这片土地上,缺乏高艺术层次的竹制品,而他坚信,融入艺术元素后,竹编的经济价值定能得以升华。

  谈及竹编与现代工业产品的优劣,冯老师指出,竹编产品的文化底蕴与内涵,是现代工业产品难以企及的。“竹编产品的文化韵味,远超现代工业制品,其内在价值,更是远超那些量产的竹制产品,比如,一块普通的菜板,与一件蕴含熊猫元素的竹编工艺品相比,高下立判。”然而,竹编产品亦有其短板,市场推广力度不足,平台资助匮乏,技术支撑薄弱,导致其难以广泛流入市场。

  作为天全竹编技艺的杰出传承人,冯老师对于推动竹编技艺的发展与乡村振兴,怀揣着清晰的愿景与规划。他热切期盼,能有更多年轻人投身竹编技艺的传承,“唯有年轻人,才能让这项技艺薪火相传。”同时,他也希望年轻人能够深入挖掘传统文化元素,进行产品创新与优化,让这份情怀得以延续。

  四年前,朱德康师傅与冯树巍老师相遇,一人专注技艺传承,一人致力于创新。经此采访,我们叹服竹编传承人朱德康师傅的精湛技艺,敬畏这承载着无数代人智慧于心血的竹编记忆,更敬佩朱德康师傅四十余年的坚守,见证了主编技艺从兴盛到衰落再逐渐复兴的过程。而冯树巍老师将设计和理念创新融入竹编,与传统手艺人合作,制作出符合现代人审美和需求的竹编产品,如竹编茶具、竹编装饰品等,成功开拓了市场。这让我们明白,传统技艺要想在现代社会中生存和发展,必须进行理念创新,将传统工艺与现代设计、现代生活相结合,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和价值,才能吸引更多的消费者,让传统技艺重新焕发生机。竹编技艺作为一项传统手工艺,承载着丰富的地域文化和民俗风情。它不仅是一种生产、生活工具的制作技艺,更是一种文化表达和情感寄托。

(供稿:青禾益行团)
原作者: 青禾益行团 来自: 四川文化网
精彩评论0
我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