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 四川文化网
38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突破3亿大关,并且这一数字仍在持续增长。老年人口占比的不断攀升,使得养老服务需求呈现出井喷式增长态势。养老服务不仅关系到老年人个体的生活质量,更与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家庭责任的履行以及国家资源的合理调配紧密相连,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为了全面、精准地了解养老服务需求,在调研过程中,来自四川农业大学的青梦载新芽·青锐队秉持科学严谨的态度,采用了多种调研方法。 在调研对象的选择上,青锐队力求广泛且具有代表性。他们不仅对城乡不同地区的老年人群体进行了深入调查,还与承担照料责任的老年人家庭成员进行了细致交流,同时,也没有忽视养老院、社区养老中心等一线养老服务机构的工作人员和管理者。通过与这些不同群体的沟通,青锐队希望能够从多个视角获取关于养老服务需求的真实信息。 在调查问卷方面,3这份问卷向超过100名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进行发放,回收有效问卷率达到了90%以上。 除了问卷调查,青锐队还进行了深度访谈。他们与20名养老服务机构的管理人员、专业社会工作者以及部分老年人家庭成员展开了一对一的深入交流。在访谈过程中,调研人员营造了轻松、开放的氛围,让受访者能够畅所欲言,分享他们在养老服务方面的真实经历和想法。 实地考察也是青锐队调研的重要环节。他们走访了10家不同类型的养老机构,其中包括公办养老院、民营养老院以及社区养老中心。在考察过程中,调研人员不仅详细了解了这些机构的硬件设施,如居住环境、医疗设备等,还对服务内容进行了深入分析,包括日常照料、康复护理、文化娱乐等方面。同时,他们还与在机构中生活的老年人进行交流,了解他们的实际体验和需求。 经过数月的努力,青锐队的调研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调研结果显示,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需求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 约60%的老年人表示更倾向于居家养老。在他们看来,家庭环境熟悉且温馨,能够让他们感受到亲情的温暖,与子女保持密切的联系。然而,居家养老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如缺乏专业的护理服务、老年人的精神文化需求难以得到满足等。 大约30%的老年人表示,在身体健康状况不佳或家庭照料不足的情况下,会考虑入住养老机构。对于这部分老年人来说,养老机构的专业护理服务和完善的设施是吸引他们的主要因素。尤其是那些患有慢性疾病或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更倾向于选择能够提供24小时护理服务的养老机构。 值得关注的是,约40%的受访者对社区养老服务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他们希望社区能够提供包括健康管理、日常照料、文化娱乐等在内的综合性服务。例如,在健康管理方面,希望社区能够定期组织健康讲座和体检;在日常照料方面,希望能够提供上门送餐、打扫卫生等服务;在文化娱乐方面,希望能够组织各类老年活动,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 进一步分析发现,经济因素、健康状况、家庭支持以及社会资源可获得性等因素对养老服务需求有着显著的影响。 经济因素是影响养老方式选择的重要因素之一。约50%的受访老年人表示,经济条件是他们选择养老方式时考虑的首要因素。当经济条件有限时,他们更倾向于选择成本较低的居家养老方式。对于希望入住养老机构的老年人来说,费用问题是他们最为关注的。一些高端养老机构的费用超出了普通老年人的承受能力,使得他们只能望而却步。 健康状况也是影响养老方式选择的关键因素。身体健康的老年人更愿意选择居家养老,他们希望能够在熟悉的环境中安享晚年。而患有重大疾病或行动不便的老年人则更倾向于选择能够提供专业护理服务的养老机构。例如,一位患有心脏病的老人表示,由于自己需要定期服药和接受专业的医疗护理,居家养老难以满足他的需求,因此他更愿意选择一家医疗设施完善的养老机构。 家庭支持对养老服务需求也有着重要的影响。在家庭结构日益小型化的今天,许多家庭难以承担起全面照料老年人的责任。单身老年人、子女远离的老年人更倾向于依赖社会化的养老服务。在农村地区,由于年轻人大量外出务工,留守老人的养老问题尤为突出。他们缺乏家庭的日常照料,对社会化养老服务的需求更为迫切。 社会资源可获得性方面,城乡差异较为明显。大城市的养老服务资源相对丰富,养老机构设施完善,社区养老服务也较为成熟。然而,在一些偏远地区,养老服务资源却极度匮乏。不仅缺乏专业的养老机构,社区养老服务也难以开展。这使得这些地区的老年人在选择养老方式时面临着诸多困难。 尽管我国在养老服务领域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不可否认,当前养老服务仍然面临着诸多挑战。 首先,养老服务供给不足。尤其是在偏远地区,养老服务设施严重匮乏,专业护理人员短缺。许多养老机构的床位供不应求,无法满足老年人的需求。同时,由于缺乏专业的护理人员,养老机构的服务质量也难以保证。 其次,养老费用高昂。高质量的养老服务往往伴随着较高的费用,这对于许多经济条件一般的老年人及其家庭来说,是一个沉重的负担。一些老年人为了节省费用,只能选择条件较差的养老服务,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生活质量。 再者,家庭照料功能弱化。随着社会的发展,家庭结构发生了变化,子女因工作等原因无法全身心地照料老人。空巢老人的数量日益增多,他们在生活照料、精神慰藉等方面都面临着诸多困难。 最后,社会对养老服务的认知不足。部分老年人及其家庭对专业养老服务的认识还停留在较低的水平,传统的家庭养老观念仍然根深蒂固。一些老年人认为入住养老机构是“子女不孝”的表现,不愿意接受社会化的养老服务。 针对这些问题,青锐队提出了一系列具有针对性的建议。 政府应加大对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的投入,尤其是在农村和偏远地区。通过建设标准化的养老机构和完善社区养老服务设施,提高养老服务的供给能力。同时,应出台相关政策,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事业,形成多元化的养老服务供给格局。 完善政策保障体系,加大对养老服务的政策支持力度。例如,对低收入老年人提供养老补贴,对养老服务机构给予税收优惠等。通过政策引导,降低养老服务的成本,提高养老服务的可及性。 推进社区养老服务的发展,构建“居家养老+社区服务”的养老模式。社区应充分发挥其贴近老年人的优势,提供包括健康管理、日常照料、文化娱乐等在内的综合性服务。同时,应鼓励社区志愿者参与养老服务,形成全社会共同关爱老年人的良好氛围。 加强养老服务人才培养,提高养老服务人员的专业素质。通过开展专业培训、提高待遇等方式,吸引更多的人才从事养老服务行业。同时,应建立健全养老服务人员的职业资格认证制度,规范养老服务行业的发展。 加强对养老服务的宣传和推广,提高社会对养老服务的认知度。通过开展宣传活动、举办养老服务知识讲座等方式,让老年人及其家庭了解专业养老服务的优势和内容,转变传统的养老观念。 青锐队的这次调研,为政府部门制定养老政策、养老服务机构优化服务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面对日益严峻的老龄化挑战,只有政府、社会、家庭等各方共同努力,通过政策引导、资源配置、服务创新等手段,才能不断完善养老服务体系,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让每一位老年人都能安享幸福晚年。 |
2025-02-17
2025-02-16
2025-02-13
2025-02-10
2025-01-19
2024-12-14
2024-11-22
2024-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