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 四川文化网
35
四川文化网(通讯员 罗婧雯)为响应国家高水平建设“天府粮仓”战略,四川农业大学管理学院“绿野梦想家之粮仓守护团”实践团队于1月15日至30日赴四川省多个粮食主产区,开展耕地非粮化问题调研,通过科技赋能与人文关怀相结合,为保障粮食安全、推动耕地可持续利用贡献青年智慧。 团队依托3S技术、GIS技术对目标区域耕地进行高精度监测,并建立相关数据模型。调研显示,部分地区非粮化率超30%,经济作物扩张、耕地撂荒问题突出。“技术手段让我们快速锁定问题区域,为后续精准施策提供数据支撑。”团队成员介绍。 为探究耕地非粮化的深层原因,团队深入田间地头,走访乡村,发放问卷500余份,访谈农户200余人。以“新农户分化”为研究视角,将农户划分成了四大类型:生存型农户、生活型农户、生产型农户、功能型农户。“种粮一年挣的钱不如打工两个月,只能改种药材。”德阳市某村生存型农户的案例让队员深感揪心。团队还发现,土地流转机制不完善、种粮补贴力度不足、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是共性痛点。针对调研发现,团队提出系统性解决方案,如:完善土地流转平台、提高种粮直补标准、推广智慧农业设备、培养“新农人”等。 图1团队成员与村委会干部进行沟通 基于调研成果,团队举办村干部座谈会,通过数据可视化展示非粮化危害,科普“粮经复合种植”“秸秆还田”等生态农法,并通过视频展示高产种植方法。在德阳市某村座谈会上,村干部张书记感慨:“大学生用科技‘说话’,让我们直观看到问题,比单纯讲政策更有效!” 此次社会实践,团队成员深入田间地头,用脚步丈量乡野,用知识赋能农业,用行动诠释担当。团队成员们看到了乡村发展的机遇与挑战,也感受到了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未来,他们将继续秉持初心,推动复耕增收,助力高水平“天府粮仓”建设。乡村振兴,川农学子始终在路上! |
2025-02-17
2025-02-16
2025-02-13
2025-02-10
2025-01-19
2024-12-14
2024-11-22
2024-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