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 四川文化网
81
四川文化网(通讯员 文/李明玉 干婷婷 王苹桔 图/王苹桔)2025年2月10日,四川农业大学建筑与城乡规划学院霁隼团队满怀着对非遗文化的热情与信心,在四川省内江市威远县穹窿武校永恒搏击俱乐部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武术教学活动。本次活动以“弘扬武术精神,推广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主题,吸引了众多武术初学者参与,为传统武术的传承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八极拳的刚猛短打与太极拳的柔缓圆活,承载着中华武术文化的深厚底蕴。本次课程以青年学员为核心,团队中武术专业人员为教练。通过90分钟的沉浸式教学,从文化溯源到动作实操,系统展现了两大拳种的独特魅力。理论讲解环节中,教练详细阐释了八极拳“发劲如崩弓”的实战哲学与太极拳“以柔克刚”的养生智慧,让学员深刻体会到传统武术不仅是强身健体的技艺,更是中华文明的精神符号。 在教学环节,教练们采用讲解示范法、分解练习法等,打破传统教学的单一模式,为学员们深入浅出地传授八极拳和太极拳的精髓。 图为教学过程王苹桔供图 学员们在反复练习中,逐渐掌握动作的柔和缓慢、连绵不断的要领,分组复习,互相展示交流、纠正动作,教学者针对共性问题集中讲解示范。“动作看似简单,但要做到刚柔并济,需要全身心的投入。这让我对传统武术的智慧更加敬畏。”学员易思妍在课后感慨道。 图为学员学习抱拳礼王苹桔供图 在教学过程中,青年学员不仅掌握了基本手型、步型与动作组合,更通过“抱拳礼”等仪式感受到武术文化的礼义精神。“左手为掌,象征谦逊;右手为拳,代表尚武。这让我明白,习武不仅是练体魄,更是修心性。”参与课程的“00后”学员表示。课程尾声,全体学员在冥想放松中体悟“身心合一”的境界,进一步理解了传统武术“内外兼修”的哲学内涵。 图为教练与学员合影王苹桔供图 青年是文化传承的生力军。通过趣味化、体验式的教学,我们希望唤醒他们对非遗的认同感,让传统武术在新时代焕发活力。未来,类似课程将持续开展,并计划结合短视频、线上社群等新媒体形式,吸引更多年轻人关注非遗、参与传承。 以武强身,以文化人。这场别开生面的武术课堂,不仅是一次技艺的传授,更是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对话。青年一代正以行动证明,传统非遗并非尘封的历史,而是可以融入现代生活的鲜活力量。在拳脚起落间,中华武术的根脉悄然扎深,文化自信的种子蓬勃生长。 |
2025-02-17
2025-02-16
2025-02-13
2025-02-10
2025-01-19
2024-12-14
2024-11-22
2024-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