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 四川文化网
79
四川文化网讯 四川西部文献修复中心的修复师们,十六年来以艰苦创业的精神,坚持不懈地肩负着古籍文献、红色文献、少数民族文献和西文文献的抢救性保护修复使命。他们远赴福建、江西、湖北、云南、西藏等省市自治区,圆满完成了众多古籍、名人字画、碑帖、档案等修复项目,为中华文化的传承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这支数十位优秀的修复师中,不乏技艺精湛、情怀满满的人才。他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默默无闻地坚守在修复一线,用一双巧手让破损的古籍文献破茧化蝶,重焕新生。 优秀的修复师们也在默默奉献。潘艳是参与中心创业的首批员工,她带领的团队一直坚守在广汉修复基地,东赴江西湖北,西奔西藏拉萨,哪里艰苦哪里去,最烂的书总是她亲自修。杨世全,一位曾经的出租车司机,因对传统文化的挚爱而转行成为古籍修复师。他凭借自己的努力和坚持,掌握了古籍修复的要领,并参与了众多珍贵古籍的修复工作。赵碧洲,在职业生涯的末期选择了古籍修复这一行业,并凭借自己的热爱和匠心,在修复领域取得了显著成绩。技术负责人万小兰带领的档案修复团队,每年完成二十万页左右档案修复量,她对修复质量要求一丝不苟,已成长为古籍修复技艺省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且以上几位都是中国古籍修复大师杜伟生膝下高徒。作为区优秀人大代表、成都道德模范、四川好人、省文化年度人物的中心主任(法人)彭克,亲自主抓科学管理和业务建设,专业队伍、修复基地、修复技艺博物馆、体验馆不断扩大,修复数量逐年增多,社会口碑越来越好。 中心的修复师们,不仅技艺精湛,更有着对传统文化的深厚敬畏情怀。他们深知自己肩负的使命和责任,用一双双巧手让弥足珍贵却破败不堪的古籍文献重焕新生,让历史脉络、文化基因得以延续。他们的坚守和传承,是中华文化宝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四川西部文献修复中心的优秀员工们,以他们的匠心和情怀,为中华文化的传承做出了重要贡献。他们是一支身怀绝技却默默无闻的英雄,是最可爱的人。是10多年前被刘沙河先生赞誉为“艺匠国工”的古籍保护生力军,我们应该向他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
2025-02-22
2025-02-17
2025-02-16
2025-02-13
2025-02-10
2025-01-19
2024-12-14
2024-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