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 四川文化网
55
【内容提要】 成都市郫都区友爱镇花园场社区以“党建+治理”为基本理念,分别从人居环境改善、农耕土地利用、亲子家庭教育、院落换颜更新、商社联盟积分五大方面构建“红色扫帚”品牌服务矩阵。甘蔗地院落--李家院子是院落换颜更新的试点院落。社区依托社治委社区保障资金,链接区委社会工作部社区“微光营”“全城热炼”等项目,共同启动李家院子公共设施改造计划,并通过入户走访、坝坝会、专项工作会等多种形式,广泛征集并深入听取居民的意见与建议的同时,对接四川农业大学园林设计老师团队,挖掘社区能工巧匠,筹工筹劳,共发动11户村民提供“自留地”1.88亩、村民自筹资金2万余元,发动16名居民参与项目改造,院落内的生态环境和基础设施得以更新。在治理理念层面,实现居民从社区“要我做”到“我要做”的转变。在治理行动层面,实现从党员以身作则参与社区事务,到社区居民“民事民议”“民事民决”的转变。 【案例正文】 一、小区基本情况 甘蔗地院落位于郫都区友爱镇花园场社区,本是小区居民以及周围人群日常休闲玩乐的好去处,院落现有住户16户57人。由于周边环境及配套设施尚未实现全面优化,加之环形散步路径存在连贯性不足和居民“自扫门前雪”的传统生活理念,导致甘蔗地院落内部出现了亭台设施老化破损严重、小径两侧墙面污渍黄斑显现,杂草丛生现象愈发显著等一系列问题。对此,居民纷纷表示,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院落的整体美观和他们的生活质量。 二、主要做法 (一)社区行动——广纳民意,启动改造计划 为回应居民关切、解决当前问题,花园场社区积极行动,依托社区保障资金,链接区委社会工作部社区“微光营”“全城热炼”等项目,共同启动甘蔗地院落公共设施改造计划。在项目启动前,社区秉持开放协作的精神,通过入户走访、坝坝会、专项工作会等多种形式,广泛征集并深入听取居民的意见与建议,确保居民能够全方位、全过程地参与项目的实施与监督,让居民成为项目的“管家”。 (二)精准调研——汇聚民智,明确改造需求 1、为了更精准地满足居民的改造需求,社区两委精心组织,在李家院子挖掘了6名党员、3名退役军人组成院落党小组。对计划改造的院落设施周边居民进行了密集的入户调研,并召开了多次坝坝会,全面搜集居民对于“家门口”改造项目的具体意见,涵盖了“改造内容”“实施方式”以及“责任分担”等多个维度。 2、居民们积极建言献策,从亭子的颜色、样式到步道的围栏设置,再到共同筹资出力,每一处细节都凝聚着居民的智慧与热情。在“改造内容”与“实施方式”上,居民们纷纷提出“亭子颜色陈旧,建议重新粉刷以焕新颜”“为亭子加盖草棚顶,增添自然韵味”“夏日阳光强烈,建议安装帘子以遮阳避暑”“步道旁增设围栏,提升安全性与美观度”等宝贵建议。 3、在“责任分担”方面,院落内的党员、网格长及居民代表更是积极响应,纷纷表态“院落是我们共同的家,愿意共同筹资出地”“可以动员院落内的能人志士,携手共筑美好家园”。值得一提的是,社区的热心居民熊阿姨还捐赠了一张小圆桌,为日后更加便捷地协商议事提供了便利。 (三)专业协同——多元参与,彰显特色文化 依据前期广泛收集的居民意见,村两委迅速行动,召集了微网格成员、居民代表以及来自四川农业大学的资深景观设计师,共同参与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专项工作会议。会上,各方就改造方案展开了深入的探讨与意见征集,力求在充分融合社区发展方向与文化底蕴的基础上,打磨出一个既实用又具特色的设计方案。经过多轮交流与碰撞,设计方案逐渐成熟并最终精彩呈现。 (四)持续发展——民心所向,激发自治潜能 项目成功落地后,社区两委别出心裁地在凉亭内部增设了一块议事小黑板,作为后续收集居民对项目优化建议的窗口,确保改造效果能够持续优化,真正贴近居民心声。后续持续在院落议事亭针对农耕耕地使用问题,社区志愿服务积分活动,红色扫帚卫生主题日活动开展协商议事,使纳凉的亭子变成民声的亭子。 三、工作成效 一、有效改善院落风貌。共发动11户村民提供“自留地”1.88亩、村民自筹资金2万余元,并发动16名居民参与项目改造,院落内的生态环境和基础设施得以更新。 二、通过院落改造项目过程中的居民自治活动,为居民打造了一系列集休闲娱乐、亲子教育、沟通交流于一体的舒适公共空间,让每一位居民都能亲身感受到社区发展的成果与温度。 三、成功发掘了一批热心公益的群众和技艺高超的能人巧匠,他们将成为院落实施居民自治的重要力量,为社区的持续发展注入多元活力与无限可能。 四、特色亮点 一、引导意识转变,充实院落治理“里子”。深挖院落传统文化,将互助元素融入到院落治理,持续激发群众参与基层治理内生动力。一方面,推行“志愿服务+社区合伙人+积分兑换”模式,实现治理资源的有效聚合、治理参与行为的充分认可。 二、推动院落自治,擦亮院落治理“面子”。以党建引领为核心,组建社区居民志愿服务队伍,链接社区能人巧匠志愿者、优秀社会资源、社会组织等,充分发挥五社联动力量,共同完成“民心花园的蜕变”。社区以甘蔗地院落居民骨干居民为桥梁,同院落全体居民建立紧密联系,收集意见、提出想法、分工合作,在过程中逐步增强居民主人翁意识,提升居民的参与感、获得感和幸福感,营造和谐、幸福的社区氛围,把社区的“生人社会”变为“熟人邻居”,形成了“一家人、一家亲”的浓厚氛围。 三、院落经验推广周边院落。通过构建党员群众骨干宣传队,激发居民积极性,鼓励居民自我维护,达到花小钱办大事的效果。 |
2025-03-30
2025-03-26
2025-03-07
2025-03-06
2025-03-05
2025-02-24
2025-02-22
2025-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