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国际音乐大师胡坤邂逅马椅子:刘卫兵的作品让跨国艺术家的非遗之旅奏响乡村新乐章

当国际音乐大师胡坤邂逅马椅子:刘卫兵的作品让跨国艺术家的非遗之旅奏响乡村新乐章

八禾 2025-4-13 09:04 165人围观 文化资讯

近日,在青城山脚下的一座竹艺工坊迎来一场跨越东西方的艺术对话。世界著名小提琴家、英国皇家音乐学院院士胡坤教授,慕尼黑爱乐乐团小提琴家胡铮,钢琴教育家彭时俊教授一行,与中国建筑师、乡村振兴实践者刘卫兵团 ...
   四川文化网讯  近日,在青城山脚下的一座竹艺工坊迎来一场跨越东西方的艺术对话。世界著名小提琴家、英国皇家音乐学院院士胡坤教授,慕尼黑爱乐乐团小提琴家胡铮,钢琴教育家彭时俊教授一行,与中国建筑师、乡村振兴实践者刘卫兵团队共聚“青城马椅子工坊”。这座曾斩获“全球人居环境规划设计大奖”的非遗工坊,以榫卯竹椅为媒,在琴弦与竹丝的共振中,展开了一场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的深度碰撞。


从濒危作坊到国际标杆:一把竹椅背后的十年蜕变

  青城马椅子工坊的第四代传人马娇,轻抚着泛着竹香的椅背,向远道而来的艺术家们讲述家族百年坚守的故事。这里曾是一座几近凋零的家族作坊,而今却在民建成都市委会十余年的公益扶持下,蜕变为非遗文旅的“活态博物馆”。设计师刘卫兵感慨:“我们将传统榫卯工艺与生态美学结合,让每一把竹椅都成为蜀地匠人智慧的载体,更让非遗成为乡村振兴的引擎。”
  胡坤教授凝视着匠人以刀为笔、以竹为纸的精细工艺,动情道:“榫卯结构的精妙如同交响乐的和声,每道工序都是跳动的音符。这里让我想起40年前家乡的林盘院落,竹香与木纹里藏着时光的诗意。”


“立体乐章”与“林盘交响”:艺术跨界激活非遗DNA

  跨界对话中,胡坤与刘卫兵碰撞出火花:“中国艺术的国际化需要‘沉浸式场景’——在竹海中举办音乐会,让西方观众透过琴声触摸川西林盘的生命力。”刘卫兵则畅想:“未来可将工坊打造成艺术聚落,让建筑、音乐与非遗共谱‘立体乐章’。”


民建方案:让老手艺成为乡村的“新声代”

  这场探访不仅是一次艺术寻根,更揭示了非遗活化的创新路径。民建团队提出的“生产性保护+艺术化提升”模式,让马椅子工坊脱颖而出。
  “非遗不是博物馆里的标本,而是流动的、有温度的生活美学。”刘卫兵总结道。而胡坤教授临别时的感叹,或许为这场跨界之旅写下最佳注脚:“在这里,我听见了竹子的歌声,也看见了中国乡村最动人的和声。”


      胡坤:蜚声国际的小提琴巨匠,耶胡迪·梅纽因唯一私人弟子,后来师从指挥家科林戴维斯爵士(SirColinDavis);同时也是指挥家、教育家,英国皇家音乐学院院士、教授,主要国际小提琴比赛的评委会主席/成员。
  早在80年代就被《巴黎世界报》称为“一位无疑的伟大艺术家”,伦敦《泰晤士报》称他的演奏拥有“无疑的力量”,《纽约时报》称“胡坤,中国音乐家,特别是小提琴家在西方音乐界高调崛起”,伦敦《斯特拉底》杂志则誉他为“近期音乐界涌现最具独特的弦乐家,当代最优秀的年青小提琴家。”
  从巴黎到青城山,他的琴弦始终缠绕着文化传承的使命——让世界听见东方,让传统拥抱未来。
原作者: 四川文化网 来自: 四川文化网
精彩评论0
我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