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海棠依旧》的审美追求: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创作的新突破

谦谦 2016-7-15 22:23 961人围观 学术评论

  电视剧《海棠依旧》剧照  ●正如鲁迅所说:“单是题材好,是没有用的,还是要技术。”《海棠依旧》的可贵正在于,它在题材的重大与审美的追求上达到了较高程度的统一,体现了编导演的美学自觉,把弘扬社会主义 ...

  电视剧《海棠依旧》剧照

  ●正如鲁迅所说:“单是题材好,是没有用的,还是要技术。”《海棠依旧》的可贵正在于,它在题材的重大与审美的追求上达到了较高程度的统一,体现了编导演的美学自觉,把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坚持不懈的美学追求、艺术创新结合起来

  ●《海棠依旧》遵循现实主义创作原则,正确处理了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关系,一方面坚持“大事不虚”,一方面对现实生活加以审美地把握与艺术地提炼,着力刻画周恩来的思想性格与精神世界

  发轫于上世纪80年代初期的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创作,已经走过了30年的历程。据权威部门统计,在全部电视剧创作中,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的作品占据了百分之五十的份额,堪称名副其实的半壁江山。

  题材有重大非重大之分,这是不争的事实,但“题材决定论”并不可取。正如鲁迅先生所说:“单是题材好,是没有用的,还是要技术。”《海棠依旧》的可贵正在于,它在题材的重大与审美的追求上达到了较高程度的统一。

  《海棠依旧》以开国总理周恩来为主人公。一部电视剧不可能也不必要把他30年的工作与生活按编年体的方式逐一展示出来,那是党史专家而非艺术家的分内之事。《海棠依旧》的成功首先就在于遵循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正确处理了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关系。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必须坚持“大事不虚”。对开国总理周恩来的治国理政和外事活动应当尽可能全面地、历史地、具体地加以展现,但这种“展现”并不是“历史的翻版”或“生活的实录”,而是必须对现实生活加以审美地把握与艺术地提炼、集中和典型化,在精心萃取和撰构的情节和细节中着力刻画周恩来的思想性格与精神世界。

  从电视剧里我们看到,周恩来和国民党谈判代表张治中的交锋,既坚持革命原则,又饱含老朋友的情分,最终促成了在和谈破裂后张治中等国民党要员的弃暗投明。而在此前,周恩来已把他们的家属安排妥当。紧接着毛泽东和周恩来邀请宋庆龄北上参加筹备新政协,由于这里是宋庆龄的伤心之地,难度很大,但在邓颖超的协助下,周恩来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使宋庆龄解开心结,赴京参加新政权建设。正是通过这些情节和细节,周恩来原则性和灵活性兼具的处事风格以及人格魅力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作为重大革命历史题材作品,该剧对周恩来参与的开国大典、万隆会议、研制两弹一星、亲临抗震现场、在“文革”中抓革命促生产、在危机中指挥若定处理林彪事件、千方百计保护老干部、在外交风云中折冲樽俎力争国家和民族利益的最大化等等,都有生动而具体的表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思想性格红线,始终贯穿在所有这些事件之中。

  现实主义创作强调“细节的真实”,《海棠依旧》中有许多生动感人的细节描写。最令人击节赞赏的莫过于周恩来戴着的那双袖套。这是八奶奶临终前缝制的,寄托着老人的关爱与希望,周恩来一直戴着它,既是对亲人不能忘却的纪念,更体现了他的廉洁与俭朴,从细小处见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应该用现实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情怀观照现实生活”。《海棠依旧》具有浓浓的浪漫主义和理想主义情怀。这首先表现在毛泽东、周恩来等无产阶级革命家矢志不移的共产主义理想和把一切献给党、献给人民的高尚情怀。周恩来波澜壮阔的一生,无论是在烽火连天的战场上,在血雨腥风的白色恐怖下,还是在新中国的革命和建设事业中,特别是“文革”期间党和国家的危急关头,他都对革命的前途充满信心,理想信念坚如磐石。在1975年10月第五次大手术后,窗外大雪纷飞,他在病床上和邓颖超、叶剑英一起听《长征组歌》,当唱到“革命理想高于天”时,他久病的面容露出会心的微笑。在弥留之际,他和终身的革命伴侣邓颖超共同吟唱《国际歌》,坚信人民是新社会的主人,共产主义一定要实现!

  周恩来的“情怀”还表现为对同志、对战友、对朋友、对身边工作人员的爱。《海棠依旧》根据周恩来侄女周秉德的同名小说改编,家国情怀是该剧的一大特色。周恩来从青少年时代就深受“修齐治平”的传统文化熏陶,把“齐家”与“治国”融为一体。他深爱自己的家人,但为了国家的利益,他对亲属的要求近乎“苛刻”。他让弟弟提前退休;忍着内心的悲痛,把对他有养育之恩的八奶奶就地深埋,把父亲在重庆的坟墓平掉深葬,为移风易俗节约耕地亲身示范;侄子尔辉在北京工作,希望把女朋友调来解决两地分居问题,周恩来却动员尔辉回淮安老家;侄女周秉建完全通过正当手续入伍参军,他却让侄女脱掉军装回草原当牧民。这些情节看似家长里短,却可以成为“家风”教育的生动教材。

  《海棠依旧》一个引人注目的艺术特色是审美意境的营造。片名“海棠依旧”别具一格,充满着诗情画意。提到意境,一般总与诗画联系起来,其实叙事作品也重视意境的创造。美学大师王国维不仅把“意境”作为品评诗歌的基本标准,也作为评价叙事文学的美学标准。他认为,“元剧最佳之处……有意境而已矣”。众所周知,曹雪芹《红楼梦》中的“大观园”、契诃夫笔下的“樱桃园”,都是审美意境的天才创造。《海棠依旧》体现了编导演的美学自觉。一部电视剧从头至尾把西花厅海棠树作为诗意的象征。剧情刚展开,周恩来和邓颖超就在海棠树下吟诵苏轼《海棠》诗的名句“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这既象征着他们的永恒爱情,更体现了共和国初期的欣欣向荣和朝气蓬勃。而在“文革”风雨的袭击下,海棠树花自飘零,“绿肥红瘦”。周恩来在病中看落英缤纷的海棠时,给人以“树犹如此,人何以堪”的联想。斯人离去,邓颖超在风雪中独自徘徊厅院树下,此时无声胜有声,情景交融的审美意境让人难以忘怀!

  由《海棠依旧》观之,把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坚持不懈的美学追求、艺术创新结合起来,这无疑是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影视作品突破创作瓶颈,由“高原”迈向“高峰”的必由之路。

  (作者为人民日报海外版原总编辑)

  《人民日报》(2016年07月12日23版)

原作者: 丁振海 来自: 人民网-人民日报
精彩评论0
我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