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5
不让红军和长征成为传说 ——评纪红建的长篇报告文学《马桑树儿搭灯台——湘西北红色传奇》 青年作家纪红建的长篇报告文学新作《马桑树儿搭灯台》,是一部有特点的长征题材作品。红建是一位勤奋的耕耘者,早在十几年前我就注意到他的作品。那时他跟彭学明合作写《国旗班的故事》,采访讲述天安门国旗护卫队的事迹,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后来,他在《当代》发表《哑巴红军传奇》,令人刮目相看。作为雷锋的老乡,他写过《沿着雷锋的足迹》,还与梁瑞郴等合作创作了《12·26毛泽东影响力》。今年他除了出版《马桑树儿搭灯台》外,还和铁流合作创作了《见证——中国乡村红色群落传奇》这样一部优秀的红色作品。 纵观红建20多年的创作历程,看得出来他有着深刻的红色情结,或称红色情怀,可能因为他生活在毛泽东的故乡湖南这块红色热土,也可能是因为他工作在毛泽东文学院,或许就因为他的名字里带有一个“红”字。这种红色情结在青年报告文学作家身上是非常难得非常可贵的。红建写作的多数作品都跟红色题材、革命历史相关联,每一部作品他都投入了很大热情和心血。 近年来,对于红色历史与革命往事,存在着一种虚无主义和肆意戏说、歪曲的倾向。许多人不阅读也不了解革命历史。红军、长征、井冈山、瑞金、延安,乃至抗日战争、建党、新中国成立等重大革命历史,都渐行渐远,正在远离今天的年轻人。这是一种可怕的历史虚无主义倾向。决不能让革命往事,让红色历史,让红军和长征变成一种传说,这就特别需要我们的作家拿起笔来,严肃对待历史,严谨书写革命往事,带给读者具有感染力和影响力的文学读本。 《马桑树儿搭灯台》是一部描写湖南桑植革命往事有感染力的长篇报告文学。今年是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桑植作为1935年11月红二方面军万里长征的出发地,无疑是中国革命历史版图上一个重要的地点。它不仅是贺龙的家乡,而且还是重要的革命根据地湘鄂边、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的核心地带。在这片红色热土上,老百姓对红军有着非常深刻的感情,为红军和革命事业作出过巨大牺牲。桑植有5万多人参加了红军,两万多人献出了生命,这块红色热土在中国革命历史上的地位不言而喻,因此需要一部有分量、有重量的作品来表现这块红土地的革命往事。 《马桑树儿搭灯台》这本新作,我印象最深的首先是贯穿全书、挥之不去余音缭绕、悲壮低沉回旋的桑植民歌。桑植民歌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作者到桑植民间采集红军故事的同时,也采集了大量的红军时期的桑植民歌,这些民歌不仅带有当年的革命色彩,更带有鲜明的湖南桑植的地域特色。包括《马桑树儿搭灯台》《马桑花儿朵朵开》《不打胜仗不回家》《红军打从门前过》等众多民歌都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些民歌朗朗上口,文学性很强,用这些民歌贯穿全书,也使这本书具备了一种内在的文气,一股荡气回肠的浩然正气。当然,这是带有一点抒情、一些悲壮与低沉的浩然正气。正像《马桑树儿搭灯台》所咏唱的: 马桑树儿搭灯台,写封书信与姐带。郎当红军姐在家,三五两年不得来,你个儿移花别处栽。 马桑树儿搭灯台,写封书信与郎带。 你一年不来我一年等,你两年不来我两年挨,钥匙不到锁不开。 在朗读时我们就能感觉到民歌鲜明的特色,借写景来起兴,以引出自己的抒情。前面唱的是“马桑树儿搭灯台”,后面所要表达的却是男女之间的爱情,姐对于参加红军的郎坚贞不渝的爱情。这些民歌赋予了这本书鲜明诗意的色彩。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桑植民歌使这本书格外出彩。 这本作品写出了桑植人民的革命精神。桑植为革命作出了巨大的奉献和牺牲,他们的历史贡献,值得用文学的方式铭记下来,纪红建所完成的正是对80年前发生在桑植土地上的这些红色故事的记述与重现。更重要的是,作品表现了红军和百姓之间的鱼水情深。老百姓对红军对共产党遍地赤诚的精神。作者主要通过众多人物和感人故事来表现这一主题。像九个娃儿八个参加红军七个牺牲,这个桑植版的“八子参军”故事就发生在熊朝盛的父辈身上。罗二妹遭敌人严刑拷打,最后被摧残至死也不招供。全村老百姓保护红军伤病员,敌人一来就把伤病员都转移到山沟里去,始终没有一个人泄露秘密。红军光荣院院长贺晓英,什么事都自己“逮”,上山逮包谷,回来后还要给老红军们逮饭吃。这是一位非常动人的女性,形象鲜明。从她身上能够看出桑植这片土地保存着深厚的革命传统,以及对革命精神的传承与发扬。 红建还试图对自己采访过程中的所见所闻进行自己独到的思考。比如,我们的革命老区为什么至今还如此贫困?桑植至今仍是一个比较穷困落后的县。革命老区为什么都比较穷困?当然一方面是因为他们为革命事业作出了巨大牺牲,大批优秀男儿被送上了前线,奔赴全国各地。还因为在红军长征走了以后,国民党对这片土地实行了白色恐怖大肆屠杀,杀戮了很多优秀儿女。同时也因为这些地方自然条件比较恶劣,位置偏僻交通不发达,各方面条件也没到位。革命老区因此往往变成贫困落后地区的代名词,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一个现象。同时,作者也提出,对丰富的红色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是一个摆在我们面前的严峻课题。红建写《马桑树儿搭灯台》这本书也具有抢救历史的意义。因为他采取的是口述历史、田野调查的方式,他记述的是那些历史的参与者、亲历者、见证者或者他们的后代的讲述,作者的这些采访是严谨和严肃的。但是,这些人正在逐渐老去,那么,大批的红色遗产究竟应该如何保护、传承和使用?作者对此也提出了自己的一些思考。 这本书之所以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除了有桑植民歌的贯穿,更重要的是,还因为写到了诸多湖南桑植地方独特的事物,特别是语言的运用。语言凝聚着一个民族的心灵秘史,是一个地域历史、文化和习俗的活化石。像书中写到的“老儿”“幺妹”“逮饭”“逮革命”“逮红军”等等,这些地方色彩鲜明的语言一下子就把我们带到了桑植这块独特的地域来。《马桑树儿搭灯台》这本书,在纪红建个人创作历程上是一部重要的作品,同时也是今年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的一部可圈可点之作。 |
2024-11-22
2024-11-21
2024-11-16
2024-11-16
2024-11-04
2024-10-31
2024-10-24
2024-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