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被誉为“貂蝉家园、赤兔故里”的甘肃省康乐县,至今可见胭脂镇与临洮县衙下镇接壤的大山间,遗留着一处相传是貂蝉出家修行的貂崖洞;胭脂镇蒲家村胭脂马饮水的蒲家泉,貂蝉骑着胭脂马离开中原的上马石等。 夏日的一天,怀着好奇之心,走出家门,搜寻胭脂马的足迹。位于县城滨河文化广场的胭脂马雕塑栩栩如生,虎背熊腰,目光如炬,昂首奋蹄。碑文曰:康乐古称胭脂三川,因产良驹胭脂赤兔马而得名。胭脂马毛色纯正、体格高大、马头清秀、胸肌丰满、肩高腰平、四肢健壮,且神态雄健、性灵机敏、挽乘俱佳。秦、汉时,胭脂马已久负盛名,属首选战马。史传,东汉末年,胭脂川猎人捕获一赤色烈马,人称胭脂马,献于刺史董卓,卓赠吕布,几经辗转,后归关羽。时人称此马:“浑身赤如火炭,通体无杂毛,体长一丈,高八尺,嘶喊咆哮,有腾空入海之状,日行千里,渡水登山,如履平地”。有诗赞道:“奔腾千里荡尘埃,渡水登山紫雾开;掣断丝缰摇玉簪,火龙飞下九天来”。 看完县城胭脂马雕塑,又来到胭脂镇马集村探访常安寺胭脂马雕塑。步入马集村,第一眼看见的便是山林中若隐若现的胭脂马雕塑。向坐落在塔山林草间的常安寺走去,只见松柏、刺槐、杏树等郁郁葱葱、亭亭玉立;菊花、夜来香等鲜艳夺目、香气扑鼻。约七、八分钟,便到了掩藏在绿树花丛中的常安寺。只见色赤如炭火、奔腾如玉兔的胭脂马塑像,在香烟缭绕中扬蹄疾走,威武雄壮。“叮咚”的泉水声,清脆的鸟鸣声,“沙沙”的风吹声,仿佛诉说着《三国志》里千古绝唱“马骑赤兔行千里、刀偃青龙过五关”的故事。 相传,胭脂川原名喇嘛川。蒲家山根有一眼清泉,因泉旺水深,人们叫黑眼泉。一日,晴空万里,轰隆一声巨响,地动山摇,从泉眼里钻出一条小白龙,抬头吸了太阳的光辉,低头喝了泉里的清水,在烟雾缭绕中摇身一变成一条赤色马驹,嘀溜溜,长啸三声,钻进深山老林,九九八十一年长成一匹高头大马,有诗曰:"奔腾千里荡尘埃,渡水登山紫雾开;掣断丝缰摇玉簪,火龙飞下九天来"。此马有个瞎毛病,见马就咬,见人就踢,人畜屡遭伤害。狄道州组织"马鹞子"捕捉,根本无法靠近;下令猎手用弓箭射杀,箭头像碰在铁石上,无损一根马毛。州官无奈贴出告示,有谁降服烈马,官居七品,赏银千两,子孙三代不纳银粮。告示贴出了七七四十九天,无人敢揭。 巴马峪垴子有座石崖叫貂崖,崖有一洞,洞中有位出家修行的姑娘叫貂蝉。一天,一农妇上山打柴,脚被柴茬戳伤,血流不止。貂蝉闻声出洞,拔了一把草,双手拧出几滴绿水,滴在伤口上立即血至伤愈。貂蝉问,你打柴哪丈夫来?农妇含着泪花,把丈夫被烈马踢伤致死的事讲了一遍,还说州官贴出降马告示没有人敢揭。貂蝉想,道家以惩恶扬善为本,何不为民除害。次日,貂蝉梳妆后下山进城,伸手撕下西城门告示,被看守兵卒带到州府,州官轻蔑的问道:"你能降伏烈马?"貂蝉说;"不能降敢揭告示!"州官又问"要多少人协助?"貂蝉回答:"只我一人就行。"貂蝉来到喇嘛川,路断人稀炊烟少,一派萧条景象。寻思间滴溜溜一声长啸,从林中奔出一匹红鬃烈马,向貂蝉直奔过来,她心不惊肉不跳,迎上去额上拍了一巴掌,喝道:"你这畜生,主人驾到,还敢逞狂。"烈马凶焰突敛,百般驯服。貂蝉纵身上马,双腿一夹,四十里喇嘛川一碗饭功夫就跑了个来回。貂蝉下马称赞,好一匹胭脂马!她找来一副马鞍,踩在一块石头上扳鞍上马,告别乡亲,出虎狼关进狄道城,州官见降了烈马十分高兴,视貂蝉为侠女,以上宾对待。当时是东汉末年,董卓专权。董卓系陇上狄道人,州官为讨好董卓,将貂蝉连同胭脂马一并送往京城,几经辗转胭脂马才归关云长,驰骋疆场。打那时起,喇嘛川因出了胭脂马改名胭脂川。 穿过蒲家村错综交织的水泥路,错落有致的小二楼,翠绿茁壮的云杉地,来到掩藏在绿树下的吆马湾、饮马泉、拴马树、上马石等,此时已寻不到一丝历史的足迹。触景生情,只能将这一切,与记忆中的情景融合、发挥、想象。 貂蝉家园、赤兔故里。绿色康乐,你因貂蝉的传说而更加迷人;山水康乐,你因赤兔的神奇而更加美丽;幸福康乐,你因灿烂的历史、勤劳的人民而昂首阔步,奋勇前进,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征程中独领风骚,谱写壮美的历史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