胭脂马的记忆 (甘肃康乐县 马晓春) 在被誉为“貂蝉家园、赤兔故里”的甘肃省康乐县,至今可见胭脂镇与临洮县衙下镇接壤的大山间,遗留着一处相传是貂蝉出家修行的貂崖洞;胭脂镇蒲家村胭脂马饮水的蒲家泉,貂蝉骑着胭脂马离开中原的上马石等。 夏日的一天,怀着好奇之心,走出家门,搜寻胭脂马的足迹。位于县城滨河文化广场的胭脂马雕塑栩栩如生,虎背熊腰,目光如炬,昂首奋蹄。碑文曰:康乐古称胭脂三川,因产良驹胭脂赤兔马而得名。胭脂马毛色纯正、体格高大、马头清秀、胸肌丰满、肩高腰平、四肢健壮,且神态雄健、性灵机敏、挽乘俱佳。秦、汉时,胭脂马已久负盛名,属首选战马。史传,东汉末年,胭脂川猎人捕获一赤色烈马,人称胭脂马,献于刺史董卓,卓赠吕布,几经辗转,后归关羽。时人称此马:“浑身赤如火炭,通体无杂毛,体长一丈,高八尺,嘶喊咆哮,有腾空入海之状,日行千里,渡水登山,如履平地”。有诗赞道:“奔腾千里荡尘埃,渡水登山紫雾开;掣断丝缰摇玉簪,火龙飞下九天来”。 看完县城胭脂马雕塑,又来到胭脂镇马集村探访常安寺胭脂马雕塑。步入马集村,第一眼看见的便是山林中若隐若现的胭脂马雕塑。向坐落在塔山林草间的常安寺走去,只见松柏、刺槐、杏树等郁郁葱葱、亭亭玉立;菊花、夜来香等鲜艳夺目、香气扑鼻。约七、八分钟,便到了掩藏在绿树花丛中的常安寺。只见色赤如炭火、奔腾如玉兔的胭脂马塑像,在香烟缭绕中扬蹄疾走,威武雄壮。“叮咚”的泉水声,清脆的鸟鸣声,“沙沙”的风吹声,仿佛诉说着《三国志》里千古绝唱“马骑赤兔行千里、刀偃青龙过五关”的故事。 相传,胭脂川原名喇嘛川。蒲家山根有一眼清泉,因泉旺水深,人们叫黑眼泉。一日,晴空万里,轰隆一声巨响,地动山摇,从泉眼里钻出一条小白龙,抬头吸了太阳的光辉,低头喝了泉里的清水,在烟雾缭绕中摇身一变成一条赤色马驹,嘀溜溜,长啸三声,钻进深山老林,九九八十一年长成一匹高头大马,有诗曰:"奔腾千里荡尘埃,渡水登山紫雾开;掣断丝缰摇玉簪,火龙飞下九天来"。此马有个瞎毛病,见马就咬,见人就踢,人畜屡遭伤害。狄道州组织"马鹞子"捕捉,根本无法靠近;下令猎手用弓箭射杀,箭头像碰在铁石上,无损一根马毛。州官无奈贴出告示,有谁降服烈马,官居七品,赏银千两,子孙三代不纳银粮。告示贴出了七七四十九天,无人敢揭。
穿过蒲家村错综交织的水泥路,错落有致的小二楼,翠绿茁壮的云杉地,来到掩藏在绿树下的吆马湾、饮马泉、拴马树、上马石等,此时已寻不到一丝历史的足迹。触景生情,只能将这一切,与记忆中的情景融合、发挥、想象。 貂蝉家园、赤兔故里。绿色康乐,你因貂蝉的传说而更加迷人;山水康乐,你因赤兔的神奇而更加美丽;幸福康乐,你因灿烂的历史、勤劳的人民而昂首阔步,奋勇前进,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征程中独领风骚,谱写壮美的历史篇章。 作者简介 马晓春,男,东乡族,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会员、中国网络作协会员、甘肃省作家协会会员、甘肃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露桐诗话》特约撰稿评审,《莫然文学》《河州文艺》签约作家,康乐县作协副主席,康乐县地方史志办公室主任(总编辑)。 先后在中国散文网、短文学网、四川文化网、关东文学、边塞文学、《甘肃经济日报》《民族日报》等报刊网络发表散文、诗歌、新闻6100多篇(件),其中有28篇散文诗歌获“魅力临夏.良恒杯”全国少数民族散文大赛优秀奖、首届“江苏杯”全国情侣征文大赛诗歌组一等奖等全国文学大赛奖;多首(篇)诗歌散文被《微信诗歌年鉴(2016卷)》《中国诗歌速递》《2016少数民族诗歌年选》《中华当代好诗词》《当代文学精品选》《当代校园文艺》《初雪》《炊烟飘过的记忆》等书刊收录。30篇稿件获得甘肃省及临夏州电视、广播、报刊文字类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等。著有《康乐县志(1986--2005)》《康乐年鉴2013》《康乐年鉴(2014)》《康乐年鉴(2015)》《康乐年鉴(2016)》《新闻辑录》《文苑花絮》《心灵的放歌》;合著《中共康乐县组织史第三卷》《中共康乐县组织史第四卷》《流年絮语.当代唯美作品选》 |
2024-11-04
2024-10-31
2024-10-24
2024-10-21
2024-10-20
2024-10-17
2024-10-17
2024-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