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作者吴承恩、杨升庵、李春芳、丘处机、阎希言师徒等的争议和探讨。及杨升庵作品《洞天玄记》的联想与思考。 ——潘丽萍(推理中有较多臆测供参考)
那日,到四川新都老桂湖杨升庵书房稍坐片刻,禅静在杨升庵《洞天玄记》中,有一种越天怀古调,悠悠入洞天之幻,文思泉涌: 习作 忆杨升庵 桂湖荷畔忆升庵, 欢曲滇歌夜未央。 浪逸仙禅世道化,携云握雨到临安。 《洞天玄记》神游悟,平步青霄贞玉堂。 乘诡谲之光翱翔,迎丹桂万里飘香。 咏诗后,几个关键词入眼帘,《西游记》,《洞天玄记》,《西游释厄传》,会元,玄学大师,《易经》,文曲星,临安,滇歌,浪逸仙等,似乎有某种关联和暗隐。 想起《西游记》作者是吴承恩、杨升庵、李春芳、丘处机、阎希言师徒等的争议和探讨。 记得《西游记》开篇:“欲知造化会元功,须看《西游释厄传》” 这个造化万物的功者,是“会元”!(会元:全国会试第一,状元前身)。 符合“会元”身份的有李春芳、杨升庵。(吴承恩只是个保举的“岁贡生”),而从李春芳的履历看,他一生在京城做官,官至内阁首辅,有“状元宰相”、“青词宰相”之称。他处世审慎,不可能写出被朝廷列为禁书的《西游记》。 而杨升庵则不同了,他有显赫曲折的身世。 杨升庵的爷爷杨春,是一位鼎鼎大名的玄学大师,曾凭一本《易经》走天涯,对他颇有影响,成就他对道教、佛教都有极深的研究和艺术造诣。 杨升庵的父亲杨廷和是三朝元老、两朝首辅。 杨升庵曾是给皇帝讲过课的六品小官(是帝师) 他是文曲星下世,饱读各类书简,精通儒学、经学、医学、生物、天文、地理、宗学,玄学,诗歌、词曲、音韵、金石、书画等无所不通,造诣很深。但是被贬到云南边塞充军后,他的命运又是一种苦乐!身体的流放,精神的升华留下许多经世作品,我想《西游记》是否是其中之一呢? 据说《西游记》就诞生在云南昆明西山脚下高峣村的“璧峣精舍”里,这是故友毛玉之子为他扩建的房屋,它背靠西山,面向滇池,风景秀美,气候宜人。大约从1547年(1547-1553,他60-66,他定居昆明西山以后到离开高峣去泸州之间)。
杨升庵了解大明历代皇帝的那些事,将相貌堂堂,道貌岸然的唐僧象征皇帝,大徒弟孙悟空,是嘉靖皇帝的化身。 (从下面择抄的部份可以参考) (先说孙悟空的“出身”:孙悟空出世于东胜神州“傲来小国”的一个岛上,有一石,“因见风,化作一个石猴......”(这些描述,暗合了嘉靖皇帝不是出生在皇宫之内,而是藩王身份。)后来美猴王一闹天宫,(暗合了朱厚熜坚持要走正门:南天门,这次是“王”的身份);等到二闹天宫,则是“齐天大圣”(暗合了“大礼仪”事件中,嘉靖已经是“皇”的身份,)。 西游记开篇的几个章回,都是写这个小皇帝天不怕(闹天宫)、地不怕(闹地府),像个初生的牛犊。 最关键的一个情节,就是孙悟空是一个没爹没娘石头缝里蹦出来的妖猴,暗指嘉靖继位后没有遵照先例改认弘治皇帝为父,这也是内阁老臣与嘉靖皇帝的最大的分歧,杨升庵站在家父一边,并因此被贬。 值得一提的是,嘉靖皇帝做事雷厉风行、颇有手段,20多年不上朝,却没有荒废朝政,国家运行正常,并有中兴迹象。小小年纪就能把朝廷大权从阁老手中夺回来,的确有些天分。所以,取经结束,孙悟空被封为“斗战胜佛”。 猪八戒是什么变的? 猪者,朱也,大明国姓。朱元璋原名朱重八,莫非指的是他? 比较一下: 朱元璋世代为农(猪八戒有九齿钉耙) 朱元璋也当过和尚,这是他一生的机会(猪八戒就不用说了) 朱元璋当过兵,做过元帅(这事老猪也干过:天蓬元帅) 朱元璋被郭子兴招为上门女婿,即后来的马皇后(猪八戒一路想回高家庄) ...........
还真有点相似 顺便说一点,云南有一个全国唯一的“八戒寺”,其传说已经流传了五六百年,与西游记里猪八戒的故事很雷同,可以说,先有了这个传说,后有的《西游记》小说。当然了,寺中的猪八戒形象肯定是根据《西游记》的描写塑造的。 这座寺庙就在杨慎流放地----云南保山市不到12公里处,原来这个村子就叫高老庄。(可以度娘“八戒寺”) 杨慎好像对猪八戒特别厌恶,最后给猪八戒封了个“净坛使者”菩萨,弄得个猪八戒一肚子意见。 我国古代没有抽水马桶,皇宫里多用“净桶”,到了明朝,宫廷里把木桶改为瓷器的了,故“净桶”变成了“净坛”。至于“使者”就不方便曲解了,反正猪八戒老大不高兴。 沙僧项上挂了九个骷髅是怎么回事? 沙僧,与杀生谐音。在被观音菩萨点化之前,沙僧是三徒弟中最残暴的一个,真是个“杀务尽”。 这个影射了明王朝出了几代暴君。 比如朱元璋,不仅杀掉了几路共同举事的“义军”,还杀掉了“小明王”。立国后,几乎杀掉了所有有功的文武大臣。动辄“剥皮”、株连九族;朱棣也一样,不仅起兵篡位,还将忠于建文帝的旧臣如方孝儒等人全部杀死,仅方孝儒一家,灭“十族”就杀掉873人。朱棣更残杀宫女三千人,并亲自操刀;杨慎有亲身体会的是嘉靖皇帝,因大礼仪之争,就在朝廷上直接杖毙16人,杨慎也先些丧命。 明朝传到嘉靖皇帝朱厚熜这里,实际是第十一带,但明仁宗朱高炽把明惠帝朱允炆排除在外,这样,嘉靖皇帝就成了第十代皇帝,也就是说,他的前面有九代皇帝。 沙僧的那九个骷髅,原本是说,以前有九个取经的和尚路过流沙河,被他吃了,但别的尸骨都沉到河里,只有这九个骷髅却怎么也沉不下去。何也?这九个和尚(暗指死去的九个皇帝),死后仍不得超度。
如来佛祖曾讲“我有三藏:法一藏,谈天;论一藏,说地,经一藏,度鬼。”这就是大乘佛法所谓真经也。 所以,唐僧受命去西天取经,最主要的是取到第三藏“度鬼”之真经。这一点,与唐太宗李世民“地府还魂”情节有关(《西游记》第十回)。 李世民在地府里看到了没有超度升天的先皇李渊,遇到了被自己在玄武门兵变中杀死的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向自己索命。所以,为了避免阴曹地府里的冤魂向自己索命,“度鬼”已经成了当务之急。唐朝是这样,明朝又何尝不是这样呢? 西游记里取经的路线和唐朝玄奘取经的路线一直吗? 几乎所有的人都被唐玄奘取经的路线拐走了思路,都潜意识的认为到天竺国取经的路线理所当然就是河西走廊的“丝绸之路”,这也是所有人走进误区的主要原因。 实际上,古代中国到印度有两条主要路线:北面的丝绸之路和南面的茶马古道,而西游记中描写的,明显不是丝绸之路,而是茶马古道。 北面的丝绸之路上,有那么多密林、河流、洞穴吗?那里几乎是清一色的荒山、戈壁和沙漠。 而难免的茶马古道,生态环境恰恰与西游记中写的一直。贵州、云南、西藏,是中国少数名族最集中的地区,历史上也出现过夜郎国、南诏国、哀牢国...... 西游记第十八回 “观音院唐僧脱难高老庄行者降魔”,写的就是猪八戒被收服的故事,文中写道:那人被行者扯住不过,只得说出道:“此处乃是乌斯藏国界之地,唤做高老庄......”。 这里的“乌斯藏国”,就是现在的前藏。北面的丝绸之路,是无论如何也走不到这里的。
杨慎为什么会把茶马古道写成唐僧取经路线? 因为这条路给他的印象太深了。 1524年7月,大礼仪时间后,杨慎被发配到云南充军,走的就是这条路: 从北京出发,经运河,进长江,在江陵(荆州)与爱妻黄娥分手,黄娥回四川老家新都,杨慎则经常德、贵阳、昆明、大理到达目的地保山。 这条路,他足足走了半年,一路还要躲避仇家的暗杀,其艰难程度,不再唐玄奘西去取经之路之下。他要拿唐僧取经说事,自然想到了他走过的这条千难万险之路。 为什么孙悟空是日本人? 按照佛教中的说法,须弥山是古印度位于世界中心的山,位于一小世界的中央(一千个一世界称为一小千世界,一千个小千世界称为一中千世界,一千个中千世界为一大千世界,合小千、中千、大千总称为三千大千世界),须弥山周围有咸海环绕,海上有四大部洲分别在东西南北方向。即:东为东胜神洲、西为西牛贺洲、南为南赡部洲、北为北俱芦洲。 但西游记里的四大部洲显然不是这么划分的。 但《西游记》里四大部洲划分是这样的:大明朝也有一座山叫须弥山,位于九大边塞重镇之一的宁夏固原县,这里也是丝绸之路的重要边塞(嘉靖年间新疆等地不归朝廷管辖)。以此为基准,大明管辖的地区就在须弥山的南面,故曰南赡部州;须弥山以西的地方就是西牛贺洲;须弥山以北的地区就是北俱芦洲。这三个大洲实际都是连着的,所以,唐僧取经也没见如何渡海。 只有东胜神州在海外,大致就是日本、琉球诸岛。孙悟空就是出生在东胜神州的岛屿之上,如此说来,孙悟空应该是日本人。 孙悟空的师父是谁? 孙悟空是嘉靖皇帝朱厚熜,杨慎又给嘉靖做过经筵讲官,孙悟空的师父菩提祖师自然就是杨慎的化身了。 这里要说明一下,孙悟空离开花果山,开始的想法并不是出去拜师求艺,而是“求长生不老之法”。这里暗合了嘉靖皇帝20多年不上朝,整日炼丹求长生。 当孙悟空在灵台方寸山拜菩提祖师为师之后,祖师欲教他‘道’字门(凭尊师意思,弟子倾心听从)、流’字门(儒家、释家、道家、阴阳家、墨家、医家,或看经,或念佛,并朝真降圣之类)、‘静’字门(休粮守谷,清静无为,参禅打坐,戒语持斋,或睡功,或立功,并入定坐关之类)、动’字门(有为有作,采阴补阳,攀弓踏弩,摩脐过气,用方炮制,烧茅打鼎,进红铅,炼秋石,并服妇乳之类),而孙悟空对这些传统的修身养性、治国安邦之道一概“不学不学”。 没奈何,菩提祖师只好“因材施教”,传授他一些七十二变花、筋斗云、不老术之类旁门左道。并有言在先,出去不准泄露师名,以免有辱师门。 其实,朱厚熜在登基以前,与杨慎这个“大哥哥”多有交往,为了能让朱厚熜继位,杨家父子没少参与谋划。 结果,杨家父子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还好,嘉靖虽然最终也没有赦免杨慎的边役之罪,但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没有追加对杨慎的迫害,而是由他在云南、四川自由迁徙,娶妾生子。不幸中的万幸,杨慎还算得上一个快乐囚徒,嘉靖也算保留了一份师生之谊吧。
唐僧取经的终点站,大雷音寺何在? 唐玄奘去天竺国取经的终点站是那烂陀寺,并且在那学习了多年。那里,却没有一个大雷音寺。 那么,西游记中唐生取经的终点是哪里? 中国佛教圣地,有不少的庙宇叫做雷音寺,峨眉山有之、普陀山有之、天台山有之、敦煌亦有之。那么,西游记书中所说的大雷音寺何在? 在滇池之西、西山半山腰,华亭寺是也。 杨慎被充军到云南保山卫服兵役,其实,杨慎在保山住的时间很短。在云南地方官员的关照下,杨慎先后去过西山、保山、晋宁、安宁、大理、弥渡、开远、牟定、丽江、腾冲、建水、巍山、洱源、剑川等地,并多次往返于云南与四川新乡老家,在四川的泸州也住了6、7年。 在云南,杨慎居住时间比较长的地方有西山(碧鸡关高峣村)、安宁和大理。 杨慎多次入住西山脚下的“璧峣精舍”,这是杨慎故友毛玉之子为他扩建的住处。这里背靠西山,面向滇池,风景秀丽,气候宜人,杨慎的大量作品就是在这写成的。大约从1547年开始,杨慎开始动笔写作《西游记》。 话说由杨慎住处向上偏南方向,在西山的半山腰,有一座寺庙名曰“敕赐华亭寺”,规模不算小,香火也很旺盛。大雄宝殿正中神龛上供奉着五尊金光闪闪的佛像,均高丈余。中间为佛祖释迦牟尼,左右分别为药师佛和阿弥陀佛及迦叶、阿难两位尊者。神龛背面塑有观音塑像及二十四天神像,殿内两侧面塑有层层叠叠的五百罗。这与《西游记》第九十八回描写的灵山大雷音寺极为相似。 那么,为什么杨慎把华亭寺取名为大雷音寺呢? 原来,寺庙临近山壁处有一座钟楼。清晨,钟声响时,其声回荡在山峦与滇池之间,经久不息。居住在临近钟楼下方的杨慎,更是觉得钟声如雷,震耳发聩,故名之曰“大雷音寺”。 说什么《西游记》第八回、第九回之间,出现了一个“附录”? 毫无疑问,这个附录是完稿之后加上去的。那么,哪些内容是后加进去的?有什么意图? 仔细阅读第八回、附录、第九回,不难发现,内容都是连贯的,只是第九回的上半部分啰哩啰嗦加了一大段渔夫和樵夫的填词斗诗,竞相赞美绿水和青山,一副悠然自得的心境。如果把这一部分去掉,把“附录”的内容填在这里,情节照样连贯。据此,我们可以推测,第九回前半部分的大幅诗、词是后加进去的。 那么,为什么要加上这么一大段呢? 其中一段:“苍径秋高拽斧去,晚凉抬担回来。野花插鬓更奇哉,拨云寻路出,待月叫门开。稚子山妻欣笑接,草床木枕尚捱。蒸梨炊黍旋铺排,瓮中新酿熟,真个壮幽怀!” 这一段正是杨慎当时生活的真实写照。1547年杨慎59岁了,他在云南建水(1534年)纳得一个小妾周氏,得子,年12岁。这时的杨慎已经不再有回京入朝的念头,完全纵情于山水之间,享受着天伦之乐。
但,那个和他一起吟诗填词的人又是谁?难道杨慎写西游记还有一个帮手? 渔夫、樵夫......, 让我们联想起了杨慎那首脍炙人口的《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这首“滚滚长江东逝水”是六年以后在四川的泸州写的,“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这两个人六年以后还没分开? 是的,在杨慎晚年生活中,一直有一个人陪伴了他10年,这个人的名字叫简少芳。 杨慎是一个才高八斗的状元,又有显赫的家世,故朋旧友遍及全国各地,所以,走到哪也少不了迎来送往的朋友,但在晚年,帮助杨慎料理生活、与他唱词对诗并形影不离的,就是这个简少芳了。 插播原文: 却说长安城外泾河岸边,有两个贤人:一个是渔翁,名唤张稍;一个是樵子,名唤李定。他两个是不登科的进士,能识字的山人。 一日,在长安城里,卖了肩上柴,货了篮中鲤,同入酒馆之中,吃了半酣,各携一瓶,顺泾河岸边,徐步而回。张稍道:“李兄,我想那争名的,因名丧体;夺利的,为利亡身;受爵的,抱虎而眠;承恩的,袖蛇而去。算起来,还不如我们水秀山青,逍遥自在,甘淡薄,随缘而过。”李定道:“张兄说得有理。但只是你那水秀,不如我的山青。”张稍道:你山青不如我的水秀。有一《蝶恋花》词为证,词曰: 烟波万里扁舟小,静依孤篷,西施声音绕。涤虑洗心名利少,闲攀蓼穗蒹葭草。数点沙鸥堪乐道,柳岸芦湾,妻子同欢笑。一觉安眠风浪俏,无荣无辱无烦恼。” 李定道:你的水秀,不如我的山青。也有个《蝶恋花》词为证,词曰:云林一段松花满,默听莺啼,巧舌如调管。红瘦绿肥春正暖,倏然夏至光阴转。又值秋来容易换,黄花香,堪供玩。迅速严冬如指拈,逍遥四季无人管。 渔翁道:你山青不如我水秀,受用些好物,有一《鹧鸪天》为证:仙乡云水足生涯,摆橹横舟便是家。活剖鲜鳞烹绿鳖,旋蒸紫蟹煮红虾。青芦笋,水荇芽,菱角鸡头更可夸。娇藕老莲芹叶嫩,慈菇茭白鸟英花。 樵夫道:你水秀不如我山青,受用些好物,亦有一《鹧鸪天》为证: 崔巍峻岭接天涯,草舍茅庵是我家。腌腊鸡鹅强蟹鳖,獐把兔鹿胜鱼虾。香椿叶,黄楝芽,竹笋山茶更可夸。紫李红桃梅杏熟,甜梨酸枣木樨花。渔翁道:你山青真个不如我的水秀,又有《天仙子》一首: 一叶小舟随所寓,万迭烟波无恐惧。垂钩撒网捉鲜鳞,没酱腻,偏有味,老妻稚子团圆会。鱼多又货长安市,换得香醪吃个醉。蓑衣当被卧秋江,鼾鼾睡,无忧虑,不恋人间荣与贵。 樵子道:你水秀还不如我的山青,也有《天仙子》一首: 茆舍数椽山下盖,松竹梅兰真可爱。穿林越岭觅干柴,没人怪,从我卖,或少或多凭世界。将钱沽酒随心快,瓦钵磁瓯殊自在。窍菘醉了卧松阴,无挂碍,无利害,不管人间兴与败。 渔翁道:李兄,你山中不如我水上生意快活,有一《西江月》为证: 红蓼花繁映月,黄芦叶乱摇风。碧天清远楚江空,牵搅一潭星动。入网大鱼作队,吞钩小鳜成丛。得来烹煮味偏浓,笑傲江湖打哄。 简绍芳是何方神圣? 简绍芳(1494-约1558),少居新喻(江西新余),后迁名山(四川雅安)。 简绍芳年少轻狂,玩世不恭,祖上是当地有名的商户。约20岁,厌倦了书房里的史子经集,开始游离四方。游至名山县(故称蒙山县),定而居之,奔走茶马古道,做茶叶生意。有年乃富,腰缠万万贯。 简绍芳,自号“西峃”,自称“蒙山人”。杨慎曾写道:“蒙山何在?东楚西峃,玉笥双函,阁罗两角,....子之遥牒,自涿而蜀......”。 杨慎已经说得很明白了,“蒙山”就像“玉笥山”一样,两个地方(吉安和汨罗)都有山名叫“玉笥山”。简绍芳自称蒙山人,因为他的老家和现在的居住地都有山叫蒙山。所以,有人只知道简绍芳是新余人而不知其久居名山县,大谬也。 简绍芳到了60岁以后,杨慎在泸州为简绍芳的六十岁生日祝寿,写诗《北岩寺次韵寿西峃十一月八日》。第二年,正月初六日,简绍芳归名山,杨慎在泸州为他置酒送别,写下了《甲寅新正六日送简西峃登州》:“千里驱驰来□道,十年羁旅共滇云。……江南江北从此隔,何时何地再逢君?” 简绍芳走后第二年,杨慎接到简绍芳的信,写下了《乙卯八月过江得简西峃书因寄三十韵》,表达了他对老友的无限思念。杨慎与简绍芳“十年羁旅共滇云”,他们一起出门寻幽,饮酒评艺,给杨慎在云南的孤寂生活增添了不少欢乐。几年后,简绍芳去世。 简绍芳经商近30年,颇有积蓄,晚年在滇池旁遇到了杨慎,出于对杨慎的仰慕,也是半生奔波的回归,便与杨慎结庐邻居,两人过起了“樵夫渔夫”的生活。小诗小酒,好不惬意! (有兴趣的朋友,可以仔细阅读《西游记》第九回,上半部分的诗词唱和,就是二位的大作。杨慎居山脚,故名樵夫;西峃居水边,故称渔夫。后来加进这部分,就是为了纪念二人的友谊) 杨慎晚年的文集诗稿的出版,多部分是由简绍芳整理的。 简绍芳能文能武,《西游记》中的“武打”场面,还有西游记的后半部分,基本是由他代笔的。简绍芳常年奔波在茶马古道上,把唐僧取经的路线由丝绸之路移到茶马古道,正是此公的主意。 《西游记》中,法力无边的如来佛祖,指的是谁? 佛有十号,曰:第一个名字是“如来”,是乘如实之道,来成正觉,就是成佛了;第二个是“应供”,第三叫“正遍知”;第四是“名行足”;第五叫“善逝世间解”;第六叫“无上士”;第七是“调御丈夫”;第八“天人师”;第九“佛”;第十是“世尊”,每一位佛都有这十种名号。 比如“大日如来”,又有摩诃毗卢遮那、毗卢遮那、遍一切处、光明遍照等名号,是密教最根本的本尊,在金刚界与胎藏界两部密教大法中,都是法身如来,是法界体性自身,是实相所现的根本佛陀。 但西游记里“如来佛祖”的叫法,就违背这个原则了,在佛教经典中,也没有个“如来佛祖”。如果说文中的如来佛祖指的是释迦牟尼,应该叫释迦牟尼佛,这种“错误”,显然是作者的故意。 那么,西游记中的如来佛祖到底指的谁?其实就是那个故意犯错的人,是杨慎给自己取的佛号。言外之意,杨慎感觉自己受的罪已经到头了,应该“功德圆满”的返乡去也。 我们计算一下,唐朝唐玄奘出发取经的时间,是贞观13年,再加上连去带回的18年,应该是贞观31年,如果对应杨慎到云南来说,应该是嘉靖31年,也就是说,从嘉靖三年开始,杨慎已经在云南呆了28年了,当时杨慎已经64岁了。虽然杨慎在云南生活的还算快活,但还没到乐不思蜀的地步,在他的老家新都,还有望眼欲穿的黄娥。实际上,杨慎正在托人办理让皇上恩准他返乡,或者以子代役之事,这也是杨慎写作《西游记》的时间。 我们前面说过,杨慎曾经化身孙悟空的师父菩提祖师,但这位老先生自如来佛祖出现以后,再也没有显身。呵呵,原来他也会变化。 还记得孙悟空跟如来佛祖打赌吗?孙悟空一个跟头十万八千里,也没蹦出如来佛祖的手心。想什么捏,那是你师父啊!这十万八千里,正好是《西游记》上说的从京城到取经目的地的距离。 实际上,当时杨慎对嘉靖皇帝会给他开恩,是抱有很大希望的。我们来看看《西游记》第九回,如来佛祖这么说: (如来佛祖)对众言曰:“我观四大部洲,众生善恶,各方不一。东胜神洲者,敬天礼地,心爽气平;北巨芦洲者,虽好杀生,只因糊口,性拙情疏,无多作践;我西牛贺洲者,不贪不杀,养气潜灵,虽无上真,人人固寿;但那南赡部洲者,贪淫乐祸,多杀多,正所谓口舌凶场,是非恶海。我今有三藏真经,可以劝人为善。”诸菩萨闻言,合掌皈依,向佛前问曰:“如来有那三藏真经?”如来曰:“我有《法》一藏,谈天;《论》一藏,说地;经一藏,度鬼。三藏共计三十五部,该一万五千一百四十四卷,乃是修真之经,正善之门。我待要送上东土,叵耐那方众生愚蠢,毁谤真言,不识我法门之旨要,怠慢了瑜迦之正宗。怎么得一个有法力的,去东土寻一个善信,教他苦历千山,远经万水,到我处求取真经,永传东土,劝化众生,却乃是个山大的福缘,海深的善庆......” 接下来就是安排观音菩萨去东土寻找取经人,唐玄奘用18年时间取回了真经。 但结果并没如杨慎所愿,允许他返乡颐养天年,只是默许他去了四川泸州(杨慎的姥姥家)。 这个“如来佛祖”有点不太满意,就只给了唐僧“三藏”中的三分之一,菩萨还在唐僧返乡路上捣了乱,美其名曰“还差一劫”...... 该说说孙悟空(嘉靖皇帝)了 孙悟空的法宝是金箍棒。 杨慎倒霉就倒霉在孙悟空的金箍棒上,他就是被嘉靖皇帝的棍子打得屁股开花,然后发配到云南戍边的。 因此,杨慎也没忘了发泄发泄私愤,文经常用妖猴、泼猴、猴精等称呼孙悟空。 当孙悟空学会七十二变花回到花果山后,有这么一段描写(第二回):【......悟空又笑道:“小的们,又喜我这一门皆有姓氏。”众猴道:“大王姓甚?”悟空道:“我今姓孙,法名悟空。”众猴闻说,鼓掌忻然道:“大王是老孙,我们都是二孙三孙细孙小孙,一家孙,一国孙,一窝孙矣!”】 说起嘉靖皇帝和杨慎的关系,就不能不说说“大礼仪”事件。 简单点说,就是正德皇帝30岁死了,既无儿子,也没弟弟接班,杨廷和的阁老就选定了正德的堂弟、兴献王朱佑之子朱厚熜进京继位,这件事杨家是对嘉靖皇帝有恩的,但不能不说,杨廷和也有自己的考量,这个朱厚熜已经没了爹爹,年仅15岁,便于控制。要知道,正德死后,杨廷已经大权独揽,实际控制朝廷40天,并党同伐异,冤狱连连。这个一向老实巴交的首辅权力欲开始膨胀,给后面的矛盾爆发埋下了隐患。 按照杨廷和的想法,朱厚熜继任皇帝位,就应该尊正德皇帝朱厚熜的爹爹为父,以示正统,而称自己的亲爹亲娘为叔叔婶婶。朱厚熜死活就是不愿给别人当儿子(西游记里经常出现一个“不为人子”)。 嘉靖皇帝多次催请杨廷和下诏,给自己的生父追封皇帝谥号,杨廷和坚决拒绝。忍了3年,1524年,在桂萼和张璁等人的协助下,嘉靖亲自颁布诏书,下诏追封了自己生父为“恭穆献皇帝”,并以雷霆手段对待反对的官员。杨廷和被迫辞职,当庭杖毙16人(一说17人),134人被投进监狱。 杨慎这件事上与父亲杨廷和站在一边,结果被两次廷杖,险些丧命,最后被发往云南戍边。 客观来说,大礼仪事件就是一个皇权与阁权的争夺。嘉靖皇帝亲政后,整顿朝纲、减轻赋役,改革科举,对外抗击倭寇,成效显著,后史誉之谓“中兴时期”。所以,在杨慎的笔下,孙悟空也出了不少的力,最后得了个“斗战胜佛”。 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孙悟空对天上地下的各路神仙,呼来喝去,从不跪拜,他曾说:“我为人做了一场好汉,止拜了三个人:西天拜佛祖,南海拜观音,两界山师父救了我,我拜了他四拜......一卷经能值几何?”。因为他是嘉靖皇帝的化身,是“天子”。 但嘉靖后期,他开始痴迷道教,升炉炼丹,梦求长生不死。并因此引发了“壬寅宫变 ”,差点被宫女勒死。 嘉靖未必不想赦免杨慎,他经常问起杨慎的情况,对这个快乐囚徒也没去进一步加害。但杨慎死要面子活受罪,就是不肯低头认错。 没个台阶,嘉靖皇帝当然不肯善罢甘休了。所以,杨慎朝思暮想的赦书,到死也没收到。 真假美猴王 《西游记》第五十七回、五十八回,讲了一个真假美猴王的故事。对这个故事,目前主要有两种解读:1,真假之说,2,二心说。 下面,公布正确答案。 嘉靖皇帝15岁即位,他的前任是他的堂叔弟兄正德皇帝。正德皇帝也是15岁即位,他的作为比嘉靖皇帝有过之而无不及,这对小哥们,就是杨慎笔下的“真假美猴王”。 真假美猴王,是我们的习惯叫法,如来佛祖最终认定的是“假悟空”,而非“假猴王”,即六耳猕猴。 正因为这两个都是“真猴王”,所以,那个假悟空不但功夫了得,而且也不怕到任何地方辨真伪。 “六耳”,在《西游记》中一共出现两次。第一次是孙悟空拜师学艺,请求师傅传他本事。第二次就是这个“真假美猴王”里的六耳猕猴。 第一次:【悟空道:“师父昨日坛前对众相允,教弟子三更时候,从后门里传我道理,故此大胆径拜老爷榻下。”祖师听说,十分欢喜,暗自寻思道:“这厮果然是个天地生成的,不然,何就打破我盘中之暗谜也?”悟空道:“此间更无六耳,止只弟子一人,望师父大舍慈悲,传与我长生之道罢,永不忘恩!”】然后菩提祖师就传授真言(大略):【休漏泄,体中藏(机密);得清凉,光皎洁(稳重);相盘结,性命坚(彼此照应)】(第二回) 第二次:天上地下转了一圈,没人能分辨出真假美猴王。即使有知道的(谛听),也不敢说。最后,如来佛祖道出了玄机:【“周天之内有五仙,乃天地神人鬼;有五虫,乃蠃鳞毛羽昆。这厮非天非地非神非人非鬼,亦非蠃非鳞非毛非羽非昆。又有四猴混世,不入十类之种。”菩萨道:“敢问是那四猴?”如来道:“第一是灵明石猴(注:暗指当今的嘉靖}皇帝,通变化,识天时,知地利,移星换斗。第二是赤尻马猴(注:暗指正德皇帝与洪武皇帝之间的各代帝王),晓阴阳,会人事,善出入,避死延生。 第三是通臂猿猴{注:暗指开国皇帝朱元璋,下文“那日月”指的是暗害小明王,创建大明王朝),拿日月,缩千山,辨休咎,乾坤摩弄。第四是六耳猕猴(注:指的是正德皇帝),善聆音,能察理,知前后,万物皆明。此四猴者,不入十类之种,不达两间之名。我观假悟空乃六耳猕猴也。】 如来佛祖已经给这四种猴界定了范围:这厮非天非地非神非人非鬼,亦非蠃非鳞非毛非羽非昆。说白了就是介于天地之间,即“天子”。 《汉书》对帝王的解释是:“王者父事天,故爵称天子。”天子代天牧民,当属四猴之类。 解释一下:第一次说的无““六耳”,是指没有“第三个人”,因为在场有两个人,只有四耳。另外两耳,自然是指的第三个人。第二次再提到“六耳”猕猴,则把洗一次所说的“第三者”挑明了,就是正德皇帝。也就是说,杨家父子具体参与策划了皇位的更替。 历史上,正德。帝30岁离奇死亡,无子嗣。杨廷和等阁臣立即征在服丧的兴国世子朱厚熜先就任兴王,然后入朝即位,改元“嘉靖”,是为明世宗。后来,权力之争导致嘉靖皇帝与杨家父子反目成仇,嘉靖完胜。 莫非,杨慎借如来佛祖之口,道出了天机? 太白金星,你肯定猜不到她(他)是谁 《西游记》中,太白金星实际上说的是太白星和金星。说是两颗星,实际是一颗星,这里面有两层意思,代表了两个人物,即张皇后和杨廷和。 在《西游记》中,代表玉皇大帝两次宣召孙悟空上天的,是太白金星。 在明朝历史中,把朱厚熜得以继承大同,就是杨廷和选定,并征得张太后同意,才把朱厚熜(嘉靖皇帝)扶上大位的。 先说说太白星,在《西游记》出现之前,太白星在道教中,是一位女身形象,这位女神穿着黄色的衣服,头上戴着鸡冠那样的帽子。张太后是大明朝一代明君弘治皇帝的唯一妻子,是正德皇帝的亲生母亲,其地位、影响非同一般。 再说说金星,在《西游记》出现之后,(太白)金星被刻画成了一个慈爱的白胡子老者,这是杨慎为他爹杨廷和量身定做的大仙形象。由于《西游记》广泛流传,太白金星变身为男性神,也逐渐被人接受了。 西游记中,太白金星:姓李,是天界一位颇有名气的星宿,法力广大,又比较和善。孙悟空闯地府、闹龙宫,玉皇大帝正要发兵征讨,太白金星替悟空说情,建议封悟空为管理御马的弼马温。孙悟空二反天宫时,又是金星出面为招安使,封悟空为齐天大圣,管理蟠桃园。后来,在唐僧师徒西天取经的路上,长庚星多次暗中帮助师徒四人战胜黄风怪,扫荡狮驼洞,是个和善的好老头。 太白金星,就是这么一个完美组合,杨慎不愧是大明第一才子。 杨慎的爷爷杨春,是一位鼎鼎大名的玄学大师,曾经凭一本《易经》走天涯。杨慎颇受其影响,对道教、佛教都有极深的研究。 友情提示:在西游记第九回,杨慎以樵夫的形象出现,化名李定,不难理解为什么樵夫姓李了吧,因为他爹叫“李长庚”。【却说长安城外泾河岸边,有两个贤人:一个是渔翁,名唤张稍;一个是樵子,名唤李定。他两个是不登科的进士,能识字的山人......】 孙悟空的七十二变化 孙悟空跟菩提师祖学会了七十二变化,我们不太好统计孙悟空实际应用了多少次,但作者在书中写得很明白:孙悟空在变人的时候,只能变脸,身上的猴毛是变不掉的。 神仙鬼怪能千变万化成人形,在中国的古典神话传说中并不少见,但惟独《西游记》,明确说明了孙悟空在变化成人的时候,只能变脸。何也? 杨慎的这种“灵感”,来源于四川民间杂耍:变脸。 汉族和许多少数民族民间巫卜风俗,流行于全国许多地区,此俗是古代宗教的遗风。跳神人有男有女,在各地有不同的称谓,有的称神汉、端公,有的称巫婆、师娘等。跳神的目的很广泛,可请神来消灾治病、驱邪撵鬼,也可请亡灵对话。 后来,在中国的许多地区出现了傩舞、傩戏。 聪明的四川艺人,将傩舞、傩戏进一步发展。他们把笨重的木质、铁制、皮制的假面具,改换成纸制或绢制,一层层贴在脸上,在舞蹈动作的掩护下,再一层层的揭去,展示给观众不同的脸谱,谓之“变脸”。 这种“变脸”的表演形式,是四川人的专利和绝活,兴起于宋元,盛行于明清。特别是清初,变脸与川戏结合,形成了风格特异的变脸川剧,流传至今。 川剧变脸与孙悟空变人,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只能“变脸”。 《西游记》是一场游戏、一场梦 《西游记》中,唐僧只是一个牌位,取经也不过是一个噱头。真正描写的,是如来佛祖跟孙悟空的一场游戏、一场梦。 这场游戏,分上下两个半场: 上半场,孙悟空大闹天宫,玉皇大帝抓瞎了,如来佛祖闪亮登场。 上半场的游戏,是如来佛祖跟孙悟空“赌赛”,结果孙悟空没有跳出如来佛祖的手掌,被如来佛祖压在了五行山下,如来佛祖完胜。 如来佛祖余兴未尽,为下半场埋下了伏笔:“待他灾愆满日,自有人救他。”(第七回) 下半场从第八回开始,如来佛祖将孙悟空玩弄于股掌之间,百般戏弄。但下半场,我们也能感觉到杨慎对嘉靖皇帝的期待:他很想得到唐僧带来的“人事”(赦免令),这是他谪居云南三十年来最大的一个梦想。 下半场的游戏题目是如来佛祖出的,规则也是如来佛祖定的,观音菩萨具体落实。 观音菩萨受命后,工作一丝不苟:勘探取经线路、测量所走里程,物色取经人物,沿途布置九九之数妖魔鬼怪(孙悟空遇到的妖精,大多是各路神仙身边“走失下凡的灵物”。) 有些人不明白,为什么孙悟空大闹天宫,大显神通、无所畏惧,十万天兵天将都对他无可奈何,而后面取经的路上,经常被山野中的几个妖精搞得狼狈不堪,动辄到天上搬救兵,原因是这样的: 孙悟空的师傅菩提祖师,跟如来佛祖一样,也居住在“西牛贺洲”。从名字我们就可以看出,他兼有释、道两家之法术,所以孙悟空“学贯东西”,本事自然也就了得。等到孙悟空被菩萨威逼,皈依了佛祖,智商和本领明显下降。 通篇看来,孙悟空就是个跳梁小丑。 但游戏的下半场,如来佛祖虽然在精神上胜利了,但最终没有收到“人事”,本来计划唐僧到西天的时间是二、三年,结果一等N年也没梦想成真,不管你是否愿意,孙悟空都完成了规定动作(嘉靖尽管不着调,但不能说他治国无方)。最后,如来佛祖也不得不承认孙悟空是“斗战胜佛”。 下半场游戏的结果:杨慎梦想破灭,嘉靖占了上风。) 择抄:(作为杨慎创作的一部“阐明老氏之旨”的“宗教感化剧”,《洞天玄记》继承了道教丹鼎派鼻祖魏伯阳《周易参同契》所开创的隐秘晦涩、古奥神诡的宗教文本语言风格,通过大量使用隐喻性语言描写形山道人收昆仑六贼、降东蛟、捉金虎等一系列故事情节,从人物设置、情节敷演、意象选择、语言表述等层面罗织了一个诡谲怪诞而又寓意深远的隐喻体系。对这个精心构建的隐喻体系进行深入的剖析,不难挖掘出杨慎思想领域中浓郁深厚的“游神物外”之宗教意识。 关键词:杨慎;《洞天玄记》;隐喻系统;宗教意识。 至于杨慎为何要选择如此具有隐喻色彩的隐喻系统来统构全剧,主要渊源于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宗教典籍语言本身隐喻性的影响。像《太平经》、《参同契》等众多宗教典籍都是言之隐晦,颇难理解,作为“阐明老氏之旨”的《洞天玄记》更是不敢十分直言所述的真正意图。二是宗教传播的审慎性和隐秘性原则。葛洪《抱朴子内篇·勤求》中就说:“道家之所至秘而重者,莫过于长生之方也。 应该说“秘而不宣是道教传道的‘法门’,道士著书往往不把‘真诀’写在书上,他们担心、害怕上天的罪罚乃至殃及子孙,既怕不传而‘闭天道’,又怕不该传而传以‘泄天机’,于是故意用隐语写书。设迷布阵,让修道者自己领悟”。这种审慎性和隐秘性使得流传于世的众多宗教典籍无不具有相当的隐喻色彩。 玄都浪仙同样在《洞天玄记序》中表明《洞天玄记》是“洞天贞逸闭关草玄,休暇而戏为之”的游戏之作,并认为“贞逸以玉堂仙史,远游荒徼,浮云富贵,葆蔷性灵,此其有感而云云也。或日:贞逸酒边寂兴,则有陶情之作:养生寓言,则有玄中之记。养生则守中而贞,陶情则和平而逸,是故非放言。 《洞天玄记》以隐喻手法来阐释道教神仙道化思想的叙事技巧,“于传奇中别一蹊径”(焦循《剧说》卷二),体现了杨慎在戏 剧领域的探索和贡献。更为重要的是,透过《洞天玄记》别具匠心的隐喻系统。可以窥视出杨慎谪居滇南之后潜意识里面“游神物外”的宗教意识。 嘉靖三年甲申(1524)杨慎因两上议大礼疏(六月疏抗张桂,七月疏抗改议),嗣复跪门哭谏,触怒龙颜廷杖下狱,谪戍云南永昌。这一次沉重的击给杨慎本是前途无限的人生带来了致命的伤害,在“远游荒徼”谪戍滇南的后半生中,杨慎“浮云富贵,葆蔷性灵,此其有感而云云也”(玄都浪仙《洞天玄记序》)。杨悌更是在《洞天玄记前序》中明确指出该剧实乃太史升庵在“居滇一十七载”的时期,“游神物外,遂仿道书,作《洞天玄记》,与所谓《西游记》者同一意”,充分肯定杨慎(杨升庵)创作此剧时“游神物外”的宗教意识。) 从上面择抄中是否为杨升庵(杨慎)写《西游记》提供些史料,供参考。 在《洞天玄记》“以隽才甲科,危言被谪”,隐喻杨慎欲向尘外寻求解脱以远祸全身的养生之道。也可想到他写《西游记》不愿署名呢? 注:滇南建水,旧称临安,“临安之繁华富庶甲于滇中”。民谚中有“金临安、银大理”的说法。 杨慎创作《洞天玄记》的隐喻系统与杨慎“游神物外”之宗教意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