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总经济师:新时代中国特色工业文化基本思路

工信部总经济师:新时代中国特色工业文化基本思路

四川文化网 2017-11-27 23:21 1185人围观 学术评论

  文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是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因素,工业文化对工业化进程具有基础性、长期性、决定性的影响。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坚定文化自信,大力推进中国特色工业文化建设,既是实施制造强 ...

  文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是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因素,工业文化对工业化进程具有基础性、长期性、决定性的影响。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坚定文化自信,大力推进中国特色工业文化建设,既是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有力举措,也是繁荣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途径。
  新时代中国特色工业文化发展面临新形势新机遇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工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社会主义文化更加繁荣兴盛,既对工业文化建设提出更高要求,也带来了工业文化发展重大历史性机遇。
  首先,工业化发展新进程需要工业文化。
  我国已经成为世界制造业第一大国,但大而不强的问题比较突出。2015年起我国组织实施“中国制造2025”,大力推进制造强国建设,制造业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工业化发展迈入新征程。这个阶段需要高度重视和建设与之相适应的工业文化,这意味着我国的工业文化建设面临新的历史使命:
  一是大力培育和弘扬“劳模精神”“工匠精神”“企业家精神”“创新精神”“诚信精神”等中国工业精神,倡导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实施制造强国战略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二是推动工业文化与产品研发、生产制造等有机结合,丰富中国制造的文化内涵,强化制造产品的人文关怀,不断提高我国工业的综合竞争力;
  三是加快发展工业文化产业,促进工业设计、工艺美术、工业旅游、工业遗产保护以及创意产业发展,着力打造制造业新的增长点;
  四是加强工业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努力改变“重商轻工”的社会心理,营造制造强国的发展环境,为制造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柔性支撑。
  其次,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新局面包括工业文化。
  当前,我国正在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努力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上实现文化新跨越、创造文化新辉煌。工业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在工业领域的具体体现,是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理应在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进程中发挥积极作用。为此,
  一要坚持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不断发展壮大中国特色工业文化,切实加强工业物质文化、工业制度文化、工业精神文化建设,进一步丰富和繁荣社会主义文化。
  二要大力推广先进的工业技术,着力弘扬优秀的工业精神,推动工业和文化有机融合,推动文化行业的结构性调整和创新性发展,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
  三要创新发展文化产品和文化装备,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追求和美好生活需要。
  四要通过积极发展工业文化重塑国家工业形象,展现工业整体实力,提高人民群众对中国工业产品的认同感,增强国外公众对中国工业产品的认可度,增强文化自信。
  再次,中国特色工业文化发展进入新阶段。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在推进工业化的探索实践中,孕育了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一系列先进工业文化典型,形成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爱国敬业等富有中国特色的精神宝藏。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工业文化的发展也取得了一系列成就,在一些行业或领域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文化成果,“劳模精神”“工匠精神”“企业家精神”等工业精神已经深入人心。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工业文化发展。2015年5月国务院印发了《中国制造2025》,提出要培育有中国特色的制造文化。2016年12月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财政部发布了《关于推进工业文化发展的指导意见》。
  总体来看,目前中国特色工业文化建设拥有更加良好的内外部发展环境,工业文化建设进入快速发展的新阶段,需要加快形成与我国工业发展相适应的文化软实力。
  准确把握十九大对中国特色工业文化提出的新要求
  党的十九大报告是我们进入新时代、开启新征程的宣言和行动纲领,报告关于“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和“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重要论述,有许多涉及工业文化,是我们着力推进中国特色工业文化发展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必须学深悟透,抓好贯彻落实。
  十九大报告强调,要“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鼓励更多社会主体投身创新创业”,要“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企业家精神是工业文化的核心要素之一。拥有一大批具有强大竞争力的企业,是大国崛起的重要依托,而企业家精神是推动企业成长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之一。因此,建设中国特色工业文化,必须把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作为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
  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大国工业的竞争力,不仅取决于企业家的创新开拓,也取决于产业工人等基层劳动者的辛勤工作。以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爱岗敬业、精益制造等为核心的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一直是各国工业文化鼓励和倡导的价值观。建设中国特色工业文化,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是应有之义。
  十九大报告高度重视创新,强调要“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报告还从基础研究、体系建设、成果转化、知识产权保护、人才培养等方面作出了战略部署,其中明确提出,要“倡导创新文化”。创新精神是工业精神的一项重要内容。我们建设中国特色工业文化,必须大力培育创新文化,努力营造创新氛围。
  十九大报告多次对工业文化产业提出明确要求,比如“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瞄准国际标准提高水平”;“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创新生产经营机制,完善文化经济政策,培育新型文化业态”等。工业文化产业是工业领域的文化产业,在提升制造业品质、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和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等方面,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建设中国特色工业文化,必须把发展工业文化产业作为重要的着力点。
  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工业文化的基本思路
  新时代赋予新使命,新形势提出新要求。历史规律告诉我们,文化与经济的结合不会自动产生,需要我们不断深化认识并努力推进。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加快发展中国特色工业文化,大幅提升我国工业软实力,为制造强国和文化强国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一是健全完善工业文化发展体系。
  工业文化体系是工业文化发展的重要基础。要把工业文化建设融入工业化发展的全过程,在吸收传统优秀工业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吸收世界工业文化精髓,博采众长、兼收并蓄,推动中国特色工业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建立健全符合新时代要求的中国特色工业文化理论体系、政策体系和工作体系,补齐工业文化短板,提升工业软实力。
  二是弘扬新时代的中国工业精神。
  文化承载着经济社会发展的道德力量,工业精神是工业文化的思想内涵。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涌现了许多勇于创新探索的现代企业家和技艺精湛的“大国工匠”。但是,还需要进一步适应新时代新要求,大力培育和宣传新时代的中国工业精神,重点是弘扬工匠精神、践行创新精神、倡导诚信精神和培育企业家精神,努力营造有利于工业发展的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为建设制造强国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思想支撑。
  三是发展工业文化产业。
  工业文化产业是工业文化的重要载体。要强化创新设计引领,支持建设创新设计公共服务平台,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工业设计集群。加强对传统工艺美术品种、技艺的传承与创新,培育一批示范性创新创业区域和大师工作室。发展工业旅游,支持打造一批工业创意园区和工业文化特色小镇,培育工业文化新业态。
  四是融入质量品牌建设。
  质量是制造强国建设的生命线。当前,我国制造业正处于由大变强、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必须把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作为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点,加快形成以质量品牌为标识的竞争新优势。同时,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消费层次和对物质的需求已发生很大变化,对制造业的供给能力和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要丰富产品内涵、提升产品质量、塑造中国品牌,体现产品的人文关怀,加强工业文化建设是一条重要的路径。
  五是塑造国家工业新形象。
  国家工业形象是国家形象的核心组成部分,也是工业文化建设成果的直接体现。要着力塑造我国工业诚信、质优、创新、绿色等新形象,不断丰富中国制造的文化内涵,提升中国制造的美誉度。要进一步提高对外交流水平,讲好中国工业故事,传播中国特色工业文化,展示大国工业新形象。
原作者: 王新哲 来自: 四川文化网
精彩评论0
我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