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文化网—四川文化艺术门户网站

标题: 少年视觉的疫情写作与超越——12岁小作家黄海抗疫诗文读后 [打印本页]

作者: 四川文化网    时间: 2020-3-11 14:31
标题: 少年视觉的疫情写作与超越——12岁小作家黄海抗疫诗文读后
敖笑之

我知道,这次为黄海写评论,应该是我今生第二次为一个孩子写点文学评论了。记得第一次为小孩写文学评论,还是在13年前的2007年。那时候,我办了一所写作学校,指导一位叫博雅文的初中生写了一篇题为《春》的散文,文章写得美不胜收,我难以抑制内心的兴奋,便为她写了千余字的短评。
可以说黄海是我的海南小文友。缘于一次在《回归派作家》文学群里与黄海“相识”,我后来经常读到黄海和他弟弟黄昭龙的诗文,让我十分惊讶、惊奇、惊叹——还是年仅12岁的黄海,竟然如此才情勃发,尤其是读到他写的关于疫情的诗文,更为其悲天悯人的家国天下之情怀而深感震撼。实在后生可畏!这不由让我想起了两句诗来:
其一是无名氏《咏情》诗中所云“自古英雄出少年”,意思是说,从古到今,英雄都是出自少年;其二呢,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在《韩冬郎即席为诗相送一座尽惊他日余方追吟连宵侍坐裴回久之句有老成之风因成二绝寄酬兼呈畏之员外·其一》所写“雏凤清于老凤声”,赞誉韩冬郎的10岁的儿子韩偓文思敏捷,走马之间即成文章,就像那雏凤的鸣声,一定会比那老凤更为清亮动听。意即“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一、“天才”源自勤奋
黄海,当之无愧为天才少年。这个虚岁才12岁的蒙古族少年,现在还是海口秀峰实验学校六年级学生。可是,他已经在10岁就成为海南省作家协会会员,至今有500余篇(首)小说、散文、童话、诗歌发表在《绿风》《扬子江》《台湾秋水诗刊》《西湖月刊》《四川诗歌》《青年文学家》《千高原文学》《凤凰周刊》《海外文摘》《中文自修》等文学杂志和《世界日报》《作文导报》《语文导报》《金融时报》《中国海洋报》《华声晨报》《上海金融报》等文学报刊,在中国作家网、中诗网等文学门户网站发表诗文千余篇首。已发表第一部长篇小说《慕辰游》、出版1.2万行诗集《黄海诗四百》。《西湖》一次重推3篇小说、《华星诗谈》报、《世界日报》等整版刊发诗歌作为“诗星”重点推出。作品入选《中国散文诗选》《中国当代诗歌选本》等数十个选本。他还十余次获各级奖励。他的多个组诗先后获《诗刊》社征文少年组铜奖、第7届扎龙诗会优秀奖、中国诗歌艺术少年奖、《南国红豆》诗刊二等奖、绿叶对根的依恋全球征文优秀奖、上海儿童文学原创征文学生组一等奖、第二届“平乡好人杯”全球新诗大奖赛特等奖、“世界汉语文学杯”全球学生写作大赛特等奖、世界汉语文学创作基地金牌写手奖、第三届世界文坛杰出诗人奖、德阿杯全国诗歌征文大赛优秀奖、清华大学出版社全国诗文征展优秀诗歌奖、第七届中国儿童诗歌大奖赛二等奖等……
欲论其文,必先论其人。黄海的“天才”,并非方仲永式的“五岁便突然能作诗”,而是得益于其长期的文化熏陶和自己不懈的努力学习和勤奋写作。在黄海3岁的时候,就被带读注音版的唐诗;到4、5岁的时候,黄海就可以脱离父母去看注音的各国童话;到了6、7岁,便从看各种儿童类图书升了一级,开始看那些没有注音、字体只有绿豆大小的大人看的图书,他家里的3万册藏书早在2012年改造成了海南第一个民办公益免费图书馆;到了8岁,家里就给他买了第一套沈石溪的小说,刚开始他很不喜欢看,觉得那些文字太复杂了,懒得看。可现在,他是沈石溪小说最忠诚的读者之一。
黄海父母、爷爷奶奶不仅指导黄海读书,更教他做人的道理和教育他要树立远大的理想,使得黄海小小年纪便明白,人应该有理想,有追求,否则,就没有了前进的动力,人也会变得很空很空,就像是一具没有灵魂的空壳。他把读书比作“吃”书,要对未知领域不断探索,就要不断阅读和勤奋学习,就看要平时“吃”了多少书了。上了小学之后,又开始看更难看懂的书。当大多数的孩子只想着玩游戏的时候,他几乎把所有课余时间都用来读书,以致小小年纪便戴上了近视眼镜。
长期日积月累的阅读,为黄海的视野打开了一扇明亮的窗子,也为他的写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8岁的时候,就在笔记本上偷偷的写了小说,还藏起来。他不满足于只是读别人的作品了,也希望自己也有作品可以给别人来读,9岁的时候,便开始在父母的引导下练习写作,并参加海南创意文学院小禾写作班学习写作,并且一发不可收拾,常常是才思泉涌,一日甚至写下十几首诗歌,十岁的时候就写了1000多首诗歌。
写作,对于普通人来说似乎是一个很遥远的词,而黄海觉得其实它就在身边。他认为,写作固然很难,但只要开始,就不会停止。他带着一颗正常的心看世界,看未来,带着谦卑的心看现在,站在前任的肩膀上,张开阅读的翅膀,自由地翱翔在写作的天空……

二、悲天悯人的疫情写作与家国天下情怀
2020伊始,新冠肺炎最先侵袭了武汉,继而蔓延到整个神州大地,整个中国受到重创。如今,新冠肺炎已经演变成世界危机。可以说,这是一场人类的灾难,引起世界人民的关注。
黄海也第一时间密切关注这场灾难。1月15日,黄海跟随父亲回到安徽老家宿松。天天蜗居在家他无法安心读书了,并以一个少年少有的敏锐和成熟,通过网络、电视了解关于疫情进展和人民战“疫”。他的小姑姑就在镇上从事防疫的基层工作,他常常向她了解情况,得到了很多相关的消息,更加感同身受。武汉封城之日起,家乡宿松也处于半封城状态,人人蜗居在家,黄海只出了3次家门。他觉得,一个作家,有责任全面记录和反映这场人类的灾难,便开始创作跟抗疫相关的系列组诗,平均每天写出1-2组,6-12首。
年后,黄海于2月2日乘机返回海口,一路上所见所闻也给了他切身的感受。回到海口后隔离在家,一个月来没出过门,继续创作跟疫情相关的诗歌和童话小说。这个“天才”作家,随着双手在电脑键盘“啪啪啪”的敲打,文思泉涌,总共创作了科幻童话小说系列《细胞王国》《逆流》《我是兔子》《蝗虫星河》《水下猎杀者》等17篇,创作了诗歌30组180余首,大部分收入诗集《给抗击新冠病毒最可爱的人》。其中,组诗《雷神山》6首被中国作家协会主管的机关报《文艺报》于2020年2月14日小半版刊登。美国华文报《海华都市报》五版刊发抗疫诗歌60首;中诗网、四川文化网等网站全文刊发或连载黄海抗疫诗歌集《春天蔚蓝炎黄》;菲律宾《世界日报》刊发抗疫组诗《温暖的光明》6首;《世界报》刊发抗疫组诗2组;《九天文学》杂志2020年1月号刊发抗疫组诗6首;《农村孩子报》刊发抗疫诗歌1首。科幻童话小说系列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的《科幻画报》杂志微刊连载、纸刊选登。中国作家网、中诗网、作家网、四川文学网、东方文学网、四川文化网、网易、新浪、搜狐、世界头条、长沙头条、沈阳头条、天津诗网刊、少年作家网、贵州作家网、海外文学、回归派作家等百余家网站、微刊刊登、连载、转发黄海抗疫诗歌、童话小说。
这对一个少年作家来说,是巨大的成绩!几乎可以说,这让很多成人作家都自叹不如。
灵感来自对社会的关注和对大自然的热爱,作家写作的源头也来自对世界的探索和了解。“当我渴求写作的时候,我身体里就像带着一个椰子,充满了带着文学的汁水。当我写作过量的时候,那里面的汁水就会被喝掉,从而变得很空很空。”黄海曾经如此说。黄海小小年纪,便怀着的社会的认知和对世界的探索,怀着对自然万物的敬畏和对人类命运的观照,并从中获取写作的灵感,让诗文像椰子汁一样汩汩流淌,实在难能可贵。读完黄海的批量疫情写作,诗文中字字句句纵情讴歌神州大地的人民战“疫”,深刻反思造成新冠肺炎的沉痛教训,表现了一个少年作家悲天悯人的家国天下之情怀,就是最好的佐证。

三、少年视觉的观照及其超越与突破
且让我们来看看这个“天才”少年作家,他是怎么样用少年的视觉来观照这场疫情,并实现少年视觉的超越于突破。
黄海17篇病毒科幻童话小说系列,可以说集中展现了他作为一个少年儿童丰富而奇特的想象力。每一篇故事短小精悍、语言生动流畅、寓意深刻、意境深远。短则2500字,长则8000字,小说长短自如。《我是毒王》讲的是我作为SARS病毒国王的继承者,寻找病毒宿主并报复人类的故事。毒王几经波折,在华南海鲜市场寻找到病毒宿主穿山甲,看到那些有钱有势的人类为了满足自己的口腹之欲,贪婪地食用野生动物,特别是为了食用穿山甲,凶残杀死穿山甲和它腹中的孩子,便开始了对人类的疯狂报复行动。《病毒战》讲的是公园里,一位老人被病毒侵袭,眼看就有生命危险。白细胞将军和红细胞将军带领血小板军团,充分发挥科技的作用,英勇顽强打退病毒老大和二当家、三当家的故事。
而他的诗歌,则不仅表现出他的天才般的想象力,更实现了他作为一个少年作家的超越与突破。
“火,燃烧一切邪恶/火神山医院/在争分夺秒的建设里/正请火神/降下天罚/摧毁病魔”,诗人以悲天悯人的大爱情怀,渴望“火神”降临,“降下天罚/摧毁病魔”。是啊,因为“在这火神山医院里/人人都有新生的期望/家家都有团聚的梦想”。这是诗人发表在《文艺报》组诗《雷神山》第一首《火神山》,开篇不凡,展示了一个少年儿童丰富而大胆的想象,并且反映了诗人欲救苍生万物于水火的迫切心情。文学作品所反映的生活,不是生活的实录,而是对现实生活进行加工改造、掺入想象与虚构的产物,其中的人、事、物都离不开在生活真实的基础上进行的艺术虚构。所谓虚构,乃是作家概括生活、塑造形象、突出主题的一种手法。只有经过虚构和想象,才能产生动人的艺术效果。正如高尔基《给初学写作者的信》(《论文学》第259页)中所说,“作家创造艺术的真实,就象蜜蜂酿蜜一样:蜜蜂从一切花上都采来一点儿东西,可是它所采的是最需要的东西。”如果说,少年心目中的“火神”和“雷神”威力无比,那都只是我们心中对美好事物的虚拟想像,而众志成城的人民战“疫”,才是真正的力量。是的,全国人民都在为“疫”而战,武汉不是孤立的,你看,“全国各地有相隔千里的诺言/海陆空肩起子弟兵的担当/派出的医学使者/不是亲人胜似亲人/去消除病魔”。诗人虚实结合,转换自如,虚而实之,实而虚之,以“火神山/在亿万心灵中/共燃一团温暖的火”结尾,讴歌灾难面前伟大的人民战“疫”,给困守武汉的广大人民群众以安慰,给全国人民以坚定的信心。
诗人曾经在一篇题为《像游戏一样写作》的文章中写道:“写作的过程就像调制苏打水,放多了,别人会不满意,放少了,自己又觉得自己是个很阴损的商人。写作正是如此,不能纯粹的抒情,也不能纯粹的叙事,抒情和叙事之间都要让对方一步,让对方先行,自己再负责填充。”这段话,足以证明诗人对虚实结合的娴熟运用。
战“疫”必胜的信心,并不是凭空的臆想,也并不是无源之水。你看,“带着拔地而起的惊叹/让荒地变成医院/这是上天的魔术/也是人类的不可能……用闪电的快捷/在工地轰鸣声的笼罩下/医院的红十字迎风飘扬……”(《医院方舟》)。在这里,诗人再次以少年儿童喜爱的“魔术”一词信手拈来嫁接到诗歌中,深刻反映了“中国速度”和“中国效率”;而且,诗句简洁而富有力度,那“拔地而起的惊叹”和“红十字迎风飘扬”,蕴含着丰富的内涵和奇特的诗歌表现效果。
可以说,这样的诗歌,虽然出自少年之手,完全符合少年儿童特有的视觉观照,但也实现了一个少年儿童的超越与突破。比如《口罩的价格》——
诗篇开头,他便以难以抑制的愤怒直奔主题,“新冠病毒是趁火打劫/雪白的口罩罩不住洁白/只是因为有山珍海味的污渍/才会有人们的受伤”,毫不留情地批评人类贪婪地食用野生动物,导致了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并以“雪白的口罩”和“山珍海味的污渍”进行强烈的对比,黑白分明的视觉效果,让读者对是非曲直一目了然。接下来,诗人再次运用对比的艺术生手法,写尽疫情面面观。面对疫情,“白衣天使逆向前行”,可是“不法商人用黑色换取金钱/只因为人心变了/才会有黑暗”,那口罩“昂贵的价钱/阻隔着健康和光明”,正如诗人北岛所言,“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诗人无法抑制内心的悲痛,以天问之怒,“一千元买一包口罩/也只能保护寥寥几人/剩下声声长叹”,就像《圣经》中彼得讲到的,“回味我们过往的生命,不过是一声叹息!”。这“长叹”,有多少无奈!这“长叹”,振聋发聩,直戳心扉,令人心痛,发人深思。
小小少年,在讴歌伟大的人民战“疫”的同时,以敏锐的社会观察,鞭挞人类食用野生动物的丑陋嘴脸和无良商人的丑恶和卑鄙,这完全超越了一个少年儿童的视觉观照。而他发表在《回归派作家》上的诗歌《生命》,更是以成人的成熟思想,表达出对生命的敬畏。全诗不长,现辑录于下——
《生命》

生命是大理石
伴随着对吹哨人的思念
寻找小时候温热的夏天
那是千千万万普通的儿女
只是穿上了一件防护服
就要走不同的路

他艰苦拼搏着
年夜饭已经错过
为了证实自己的判断
就只剩下了安静的坟墓

有千万根针
带着世人好奇的眼睛
去透露病毒的可怕
二月七日,凌晨还带着寒冷
他成了一具寒冷的尸体

一颗赤诚的心
依旧在人们的记忆里
缓缓跳动
跳动二月的春水
跳动长江的哀思

“吹哨人”李文亮的事件,众所周知。斯人已逝,英魂永存。小诗人在寄托哀思和怀念的同时,更在关注“千千万万普通的儿女/只是穿上了一件防护服/就要走不同的路”,从内心深处祈祷那些奋战在“疫”线的医护人员平安、健康。

“眼睛,曾教会我用心灵去思考;因为那眼睑中的两颗宝石,是心灵的窗户。大自然的眼睛,是清山,是绿水,是骄阳,是月牙。大自然的眼睛,是雨后彩虹,更是茫茫沙漠中的一汪清泉!愿我的写作在这一汪清泉中不断明亮起来。”黄海的《像游戏一样写作中》一文中,有这样一段话。的确,人类的眼睛,可以洞察世间万物。黄海,以一双非凡的眼睛,观察世界,外化于行,内化于心,形诸于文,他的写作,就像火山爆发一样,壮观而震撼。
被誉为“诗鬼”的唐代诗人李贺在《致酒行》写道:“少年心事当拿云,谁念幽寒坐呜呃。”意思是说,年轻人心中应当有凌云壮志,谁能想到我独处困顿,怜惜我因凄凉寂寞而唉声叹气呢?天才作家黄海正是“英雄少年”,赶上了伟大新时代,并拥有良好的家庭教育和物质条件,更胸怀大志。衷心祝愿他在文学的天空,鲲鹏展翅,越飞越高……

(敖笑之  著名诗人、作家)






欢迎光临 四川文化网—四川文化艺术门户网站 (https://scgoo.cn/) Powered by Discuz! X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