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文化网—四川文化艺术门户网站
标题:
川农学子通过调研思考关于生猪的金融治理策略
[打印本页]
作者:
Virus
时间:
2021-3-2 19:03
标题:
川农学子通过调研思考关于生猪的金融治理策略
3月2日讯(通讯员 王璐瑶)
2021年1月至3月寒假期间,来自四川农业大学经济学院的“四川生猪转型探究调研团队”于四川省各地就近开展了社会实践。2020年由于受到非洲猪瘟与新冠疫情的双重影响,养殖户面临诸多问题,生猪产业转型升级势在必行。团队成员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问卷,希望能从金融治理视角对生猪的金融治理提供一些建议。
生猪养殖的现状
2020年,四川省的生猪出栏量依然达到了5614.4万头,位居全国第一,为全国生猪复产保供作出了贡献。但是从微观上,通过调研的数据显示,不少散户表示今年行情不太好,可能是因为疫情的影响,导致养殖的成本上升了不少。对于不是自繁自养的养殖户来说,种猪的价格太高,一只可能要几千元,相比之下,保险的赔偿实在太少。在加上加工费屠宰费,利润并不高。对于期货也比较很陌生。诚然,散户对抗风险的能力较弱,平均养殖成本高,但却是养殖的主体,如何利用以“保险+期货”为主要的金融治理手段是个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对于规模较大的养殖户来说,对生猪养殖还是比较满意的。养殖大户王女士已经实现了自繁自养,养殖成本可控。“销路没问题,猪价很高,很多都是供应商都是自己找过来的。饲料等供给基本稳定,屠宰等后期工作也不用操心,这几年的收益还是很可观的。”不过,王女士表示因为生猪出栏的周期较长,无法判断有多少新的养殖户涌入了市场,也就无法判断供求关系。“下个季度会增加多少的生猪,我只能靠猜,但如果差距较大,会损失一大笔钱。”
为在调研的过程中,团队成员发现由于养殖户更多的还是散户,抗风险能力低,因此大多为风险厌恶型,不敢或者不能不会扩大养殖规模,这样便无法形成规模经济。受疫情影响,一些养殖户的养殖成本大大增加,经济效益不明显。综上,生猪产业的升级转型急需金融工具的辅助。
关于金融工具运用的一些思考
2020年12月11日,生猪期货正式上市。生猪期货对于生猪产业有着重要的作用,可以起稳定价格的作用,促进产业的规模化。大多数养殖户持观望或支持的态度。像上文提到的王女士便对生猪期货很感兴趣,“这样可以转移风险,把风险降低到可以承受的范围。”一些养殖户经历过在“非洲猪瘟”爆发初期猪价暴跌后猛涨,对市场风险心有余悸。
但是根据调研的数据来看,大多数养殖户信息交流平台较为狭隘,对国家的政策缺乏关注与理解,虽然大多数能够使用手机联入互联网,但只有不到30%的养殖户认为互联网是了解国家政策的手段。主要还是政府宣传和熟人介绍。很多都是第一次听说生猪期货。
来自万源市的陈先生从事养殖已经有数年了,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由于对病害的防害工作很到位等原因,并未遭遇过病害。在谈到散户如何发展时,他从个人经验出发,觉得价格一定要稳,不能暴涨暴跌。进当他听团队成员讲解了“保险+期货”的模式后,马上竖起了大拇指,认为一定能够保障养殖户长远的利益。不得不说陈先生有着独到的见解,根据国内外专家学者的研究,生猪期货有着稳定物价,缓解猪周期等作用,同保险结合起来,更符合我国国情,为生猪产业“保价护航”。
此外,信贷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工具,然而问卷显示只有很少的养殖户会选择在资金紧张的时候银行贷款,除了担心还不起,最多的表示办理困难,手续繁杂,缺少抵押。近年来国家大力倡导实行金融创新,希望在不久的未来,这一情况可以得到缓解。
团队成员通过这次社会实践,了解了我国生猪养殖产业的真实情况,激发了学以致用投身助力我国养殖业的愿望,积极思考金融治理策略的意义与前景。调研的结果也将作为当地政府制定政策的一个参考。
欢迎光临 四川文化网—四川文化艺术门户网站 (https://scgoo.cn/)
Powered by Discuz! X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