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文化网—四川文化艺术门户网站

标题: 一个“谢”字重千斤,了却心中百年情 [打印本页]

作者: 深堂曲仔    时间: 2019-4-10 00:23
标题: 一个“谢”字重千斤,了却心中百年情
本帖最后由 深堂曲仔 于 2019-4-10 18:23 编辑

      一个“谢"字重千斤,了却心中百年情
——关于王定国与《太蓬山》歌词的答疑
                       文/深堂曲仔

          我写太蓬山这首歌词,完全是为了歌颂家乡,赞美太蓬山的自然美景和古老的传说,与其说是我创作的,还不如说是我搜集整理而成的。为什么这么说呢?这是因为太蓬山的有些传说并非完全出自我个人的手笔,而是一些文人、专家的共同创作和研究的成果,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我只是做了些提炼和艺术加工。
       《太蓬山》是一首民歌,由我作的词,由吉林省师范大学音乐系教授葛丹老师作曲,并由葛老师自己伴奏和演唱,我负责制作视频和发行工作。葛老师是一位热爱音乐创作和歌唱的、德高望重的人。说到这里我还想补充几句我与葛丹老师合作的缘分,这得从几年前说起:由于我喜爱文学,便在QQ里结识了一些文朋诗友,便被一些人拉进了文学群,后来,被一个叫‘雪山玫瑰’的才女拉进"玫园墨韵”群,这是一个诗歌群,古体诗词、现代诗歌并重的这么一个群体,这个群的群规非常严格,一般不懂诗文的人不许进,发低俗言论也要被踢,后来由于我在群里比较活跃,便被群主任命为管理人员,我们在群里谈诗论词,聊天唱歌,不亦乐乎。可是,一年多以后我的工作时间变化了,晚上加夜班,抽不出时间去群里发帖或管理,便渐渐的疏远了,但至今我还保留着这个群的,雪山玫瑰群主的文笔相当厉害,特别是她写的美文和心语,不知倾倒了多少的文人墨客,她的诗文短小,入情入理,句句说到人的心坎上,大家都非常喜爱。后来微信出现了,我便很少上QQ了。一个偶然的机会我通过雪山玫瑰在微信里认识了主播墨墨,她也是一位才女,特别是朗诵方面她的音色很特别,有一种动人心弦、浑厚沧桑、低怨哀转、凝重深沉之感,我被群主墨墨拉进“墨音雅韵’之后,又被提升为群管理,这个群非常热闹,群规也很严,但允许大家互相发发几分钱或几毛钱的小红包,图个开心和测试大家潜没潜水。大家在一起吟诗唱对,谈古论今,有空就进群,一样的是忙得不亦乐乎,我的第一首歌词《群歌》便是在这一时期产生的,后来,我加入了“中华慈善诗会”对联班学习,便辞去了群管职务。《群歌》歌词一定稿,我便转发在“中国优秀音乐创作群”群里,被成都的刘欣老师看中了,主动帮我谱了曲,后来,我找到另外一个在民间音乐界有一定影响力的歌词创作者名叫荣荣托她帮我找人唱,果然,她找到了龙思平,大家一拍即合,男声版《群歌》便幸运的诞生了。从此,我爱上了写歌词,第二首歌词叫《银鸽村之歌》,写好后我也发在了一个群里,被刘欣老师和葛丹老师同时看中了,两位老师主动的帮我谱好曲,葛丹老师既能谱曲又能弹奏还能演唱,最后,她先一步录制完成,所以,至今还是用的葛丹版,而刘欣老师谱的那个曲是男女对唱版本,现在一直没去弄它。因为葛丹老师能谱、弹、唱一步到位,所以,我就与她合作次数较多,后来,《太蓬山》歌词一脱稿,我就直接发给了葛老师,几乎没有一点悬念,进展非常顺利,这才有了《太蓬山》这首歌的问世。
       现在转入正题,当《太蓬山》歌词、曲谱一发表,有一朋友问我:“为什么在写王定国老红军时不用‘拜’字而用一个`谢’字,用`拜’字不是更能突出太蓬山的仙境与佛教圣地的特点吗?”
      ( 歌曲原文摘句附后:“……百岁红红军王定国,回到家乡谢此山。……)
       我回答说:正因为“拜”字跟佛教有关,才没有用“拜”字。而我们的王定国老奶奶是坚定的共产主义者和无产阶级革命者,是不可能信佛的。当然,法律规定,普通人是可以信佛的,宗教信仰是合法的。尽管王奶奶已经百岁高龄,早已退休,但我坚信,王奶奶心中只有党和人民,祖国的利益高于一切。所以,我百思千吟,才用了这个`谢’字。而这个‘谢’字不一定硬是要当面去`谢’才叫`谢’,一句温暖而感动的话语是一种`谢’;在心里默默的祝福或祈愿也算是一种`谢’;与别人交谈表示赞赏与崇敬也是一种`谢’,。所以说‘谢’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
        那么用一个‘谢’字究竟会有多大的好处呢?大家看噢!太蓬山乃革命圣地,解放前红军曾在此驻扎过,弹药库就设在太蓬山的一个洞窟里,这是红军的指挥部和大本营。可以说,解放营山,太蓬山有着不可磨灭的功绩,所以,用一个‘谢’字更加体现出了王奶奶她们老一辈革命者为民所想,为民奉献,为民谋福的高尚品格和崇高的思想情操。还有,王定国老奶奶的爱人谢觉哉也姓“谢”,她的儿孙也姓`谢’,可以说,这个"谢"字当是王定国老奶奶心目中最爱的字了。加之王奶奶是热心肠人,心系家乡和家乡人民,为家乡人民做了很多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植树造林、改善城市居民环境等等,更确切的说:,用一个‘谢’字恰如其分,这个‘谢’字,当然也是王定国老奶奶心中的最喜欢不过的字眼了。当然,歌词中“百岁红军王定国,回到家乡谢此山”不是说她为了自己而`谢’,而是她替人民而‘谢’,替咱们老百姓获得了解放和过上了美好的生活而高兴而感`谢'革命圣地——太蓬山!足见,这是一种多么博大的胸襟和革命情怀与人生境界!……
       也有人给我留言:“太蓬山与王定国无关”。我当时为了做这首歌曲方面的事宜,和参加慈善诗会的学习,还要兼做某网刊副主编,自己还要做作业,还要创作,有时一天只睡5、6小时的觉,非常忙,就没理会,慢慢的就忘记了;近来在转发这篇歌词网文的时候,无意之中又看到这条留言,认为很别扭,就顺手删掉了。太蓬山本来为营山的解放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是川陕革命根据地之一,当年许世友将军指挥部队为了解放营山在此激战几天几夜,血溅红军桥,最终获解放,而我们的王定国老奶奶本来就是老红军,几次参加过二万五千里长征,为了革命和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工作了几十年,抛开王奶奶就出生在太蓬山脚下的安化场不说,单凭这种革命情怀和革命者斗争与救民于水火的事迹,怎么可以说和她无关呢!?大家想想看,连平时都心系家乡人民的王奶奶心里当然会替咱营山人民感恩的,感恩太蓬山,为民得解放,为民得福祉,这么简单的道理还需要解释吗?所以,我觉得这条留言太幼雅,应该删除。但后来一想,不对啊!或许人家是关心王奶奶才这么问的,再说我又没及给人家答复,这样很不礼貌,所以,今日忽然记起此事,便产生了此文,也算是给对方一个答复吧,借此,谢谢网友们!
       还有一些朋友认为王定国老奶奶是闻名全国的大人物,用小小的太蓬山作比不太合适。对此,我不以为然,太蓬山虽小,但一个人能与一座山万古齐名,是莫大幸事!更何况太蓬山乃川北名山,居当地之首,是人民心中的圣山。再说呢,以王奶奶之名为家乡人增点光又有啥不妥呢!?既然人们都可以挖空心思的去研究古代的杨贵妃,以此为营山扬名,那何况不可以去赞扬王奶奶本来就切切实实的为家乡做过许多贡献的事迹呢!?当然,我不是不鼓励大家去研究杨贵妃,而是说王奶奶的事迹更鲜活、更真实、更有时代意义和更有历史价值。所以,这个`谢’字正是王奶奶心中百年未曾表达出的对家乡人民的那份爱意!这个`谢’字耐思味,重千斤!
        一个‘谢’字表深情,心系家乡好定国。

2018.4.10更新




欢迎光临 四川文化网—四川文化艺术门户网站 (https://scgoo.cn/) Powered by Discuz! X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