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开启左侧

云轩读《论语》第九读 泰伯

作者:四川文化网 | 时间:2015-8-5 16:12:35 | 阅读:3400| 显示全部楼层
  
  子曰:“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泰伯是周太王古公亶父的大儿子,也就是周的第一顺序继承人,但是古公看重的是自己的孙子,也就是第三子季历的儿子姬昌,也就是后来的西伯侯、周文王。泰伯知道了父亲的想法,多次表现愿意把这个继承权让给三弟,最后干脆和二弟仲雍一起跑到吴地了。后来姬昌成为一代可以比肩禹汤的圣人,为儿子周武王建立周朝建立了基础。这些追源和泰伯当成的三以天下让是分不开的,所以老百姓都找不到合适的形容词来称赞泰伯了。面对泰伯的德,我们在看看上篇卫国的父子争位。也会明白孔子不会帮助卫君的原因了。
  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故旧不遗,则民不偷。”恭慎勇直我们常常认为都是好的,却是也是这样,但是四者孔子认为却是有一个内在的东西在约束他们,这个就是礼。孔子说:“有恭敬的样子但是没有礼的约束,就是会徒劳,慎就会拘谨畏缩,勇就会犯上作乱,直就会尖刻。”看来礼是这样的道德的中心约束力。孔子接着说道:“再上位的统治者厚待自己的亲属,老百姓也会兴起爱人之风,统治者不会遗弃老朋友,老百姓也不会冷漠。”在论语《颜渊》篇有句话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诗云:‘赫赫师尹,民具尔瞻。’孟子也有类似的话,可见儒家很早就发现了,在上之人的示范性作用。我们这里也要注意的是君子笃于亲,不是偏袒亲人,是深爱。不遗故旧,并不是溺重故旧。君子的心是要至于民的,这样民才会兴起仁爱,才会不冷漠。这样的社会才充满人情味。今天我们常常说社会没有人情味,是不是我们要反思一下君子们做的是什么呢?
  曾子有疾,召门弟子曰:“启予足!启予手!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而今而后,吾知免夫,小子!”身体发肤,受于父母,不敢毁伤。曾子是出名的孝子,也是孔子的弟子。古人很看重自己的身体,因为身体并不完全是自己的东西。他来源于父母之所受。自己的身体受到损毁,那么必然会让父母担心,甚至会让父母难过。作为一个孝子,必然会珍爱自己的身体。曾子自己弥留之际,还念念不忘自己的身体。知道自己的身体完好,于是说道,我以后可以免于损伤了。小子,是同学们的意思。曾子说这小子,是提醒大家,也要爱护自己的身体。这里引用《诗经小雅小旻》篇,如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是说自己小心之致啊!
  曾子有疾,孟敬子问之。曾子言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君子所贵乎道者三:动容貌,斯远暴慢矣;正颜色,斯近信矣;出辞气,斯远鄙倍矣。笾豆之事,则有司存。”曾子病重的时候,鲁大夫来看他。曾子说道:“鸟雀要死的时候,他的声音很哀伤。人要死的时候,说的话也都是发自内心的”。曾子这样说,是孟敬子,更加注意。“统治者要注意最重要的有三项。容貌的礼规范来,就会远离暴慢,颜色用礼来规范,看起来就会更加信实。言语谈吐用礼来规范。就不会显得鄙俗。而那些掌管祭祀用品,那样的事情,自会有人来做,你不用再操心了。”真正的君子,素其位而行,做自己该做的事情。不是去操心那些表面上的东西。曾子真是苦口婆心的规劝孟敬子。告诉他,礼仪制度的重要性。
  曾子曰:“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昔者吾友尝从事于斯矣。”曾子在这里表扬一个人,很多注解都觉得这个是人是颜回
  。因为曾子的说道昔者这两个字,就以前的意思。据考证曾子说的时候,颜回已经去世了。那么曾子在这里是如何的表扬颜回,曾子说:“不以自己能够做而去问不能够做的人,不以自己知道的多而去问知道的少的人。有就好像没有一样,实好像虚一样。有人侵犯自己,却不和他计较。我以前的那个朋友,常常会做到这些。”古代的问是下问。不仅仅是地位上的。而且是道德和知识上的。颜回能做到这些,确实是很不容易的。这是什么呢?能够亲近他人,谦虚而又宽阔的胸怀。这些也是我们学习儒家应该学到的东西。
  曾子说:“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君子人与?君子人也。”曾子在这里说到:“可以把少年君主,托付给他。可以让他掌管诸侯的封地。遇到国家有危难的时候,不会因为自己的利益而改变。这样的人算君子吗?这样的人算君子。”这样的人有吗?有的,我们看周公就是这样的人。当然周公更伟大一些,周武王托付给他的,是整个天下。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曾子说这个话涵盖的有两个层次一个是弘,弘是高瞻远瞩,有前瞻性。毅是坚毅不拔。曾子说:“作为士不可以不做到弘和毅两点,因为任重道远。我们把光大仁作为自己的责任,难道不任重吗?我们把仁作为毕生的奋斗目标,难道不远吗?”弘是让我们看的远大,这样心和道才得到统一,自己不会感到孤立。孔子不是说丘之祷久矣吗?因为毕生要受此重任,所以要有即为坚强的意志力。孟子说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弘和毅是分开的,又是紧密配合的。我们学儒的要弘扬仁道,要注意两点,要去坚实的履行。
  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孔子谈及教化的三个程序,孔子说:“先兴起于诗,任何自立于礼,最后完成在乐。”为什么要这样的呢,我们知道孔子说过不学诗无以言,诗是当时人际交往的很重要科目。诗可以陶冶人的性情,有可以用于人际的语言沟通。而立呢,我们在知道孔子说三十而立,就是在社会上可以独当一面,可以独立,注意不是孤立。孔子又说不学礼无以立。礼是社会的规范,让社会分出等级,有了尊卑社会才不会混乱。而成我们可以看做完成,也就是和的境界。这个和的境界靠的是音乐。音乐的作用是让社会分开阶级而又让社会高度的统一。这个好像是矛盾,其实不是这样的,我们读周易就知道了。阴阳虽然各有不同甚至是相反的,但是他们却是高度统一。礼乐也是这样的。有兴趣可以看看马一浮先生的一些著作。
  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关于本章的解释太多各种各样的断句也由此产生。我们最熟悉的解释就是说老百姓可以让他按照道理去做,却不让他们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孔子是主张教育改变人生的。这样的解释明显不是孔子的原意。为了圆这个意思,有人就引中庸的话来说,这里是说的中庸之道。百姓日用而不知。这个说法有些牵强了。这样的说法有些道家和法家的味道了。有的解释为老百姓知道去做就他们去做,不知道去做就告诉他们原因。这个就是孔子谈及的教育问题。还有一种说法知为制的假借,这里就涉及到治国的问题了。解释为老百姓可以任由他去做,去却不能强迫他去做。后两种意思都说得过。也都是儒家思想体现。
  子曰:“好勇疾贫,乱也。人而不仁,疾之已甚,乱也。”很多注解把本章和上章联系起来说,上面讲教化也好,说制约也好。都是可以和本章联系起来的。这里的疾是憎恨的意思。知道疾字的意思全章的意思就豁然开朗了。孔子说:“喜好勇武但是又怕贫贱,这样的人就会作乱。人却没有人仁爱的心,这样的人大家憎恨得他太厉害,他也会作乱。”孔子这里提出两种人很会作乱,这里的作乱不仅仅是犯上作乱,而且还要引发社会动荡,出乱子等意思。也就是不安定。哪两种人呢,就是有匹夫之勇,无论文武。争强斗狠,自己认为自己很厉害了,但是又不安定于目前的状态,这样的人就会生出事端。及时没有事端也会臆想,来产生事端。所以这样的人会生乱。还要一种人,这样的人不仁,也就是从根本上这个人是彻底的坏人了,比如杀父弑母,这样的人怎么样啊,这样人为众人所厌恶,他们很容易破罐子破摔,任何生出乱子来。所以对于两种人要非常警惕。要从社会的教化来从根本来。不仅仅要法制,还更要德制。
  子曰:“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已。”骄傲和小气两者都是孔子极不喜欢的,所以孔子这样说道:“若有一个人即使他有周公一样美好的才德,但是他却自大而小气,那么其他方面即使有才也不值得一看了。”在孔子看来德的重要性远超过了才。自大自然目空他人,然后以自我为中心,认为外界事物必然围绕自己运作,但是外界事物并非自己一体,非自我所能支配,一旦决定自己不能支配,便迁怒起来,这个就是小气。可见自大和小气是有因果关系的。而且有此两点的人必然是自私的,这样的人即使有才,也是自私的。所以孔子说不值得一看。
  子曰:“三年学,不至于谷,不易得也。”学而优则仕是孔子很重要的思想。这里孔子说:“为学三年久,而不能找到事情做,不能得到俸禄,这样的人是不容易找到的。”在孔子看来为学三年已经算是小成了,可以出来做官吏,拿俸禄来生活了。从这个话也可以知道在孔子的时代去做一些公务员并不是什么难的事情。只要为学三年,学到一些应该获得的知识就可以了。
  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孔子这个话开始就说坚定的学道,并且坚定的守道。学和守是两个方面。政局不安定的国家不要进入,政局动乱的国家不要处在那里。儒家有明哲保身的观点,有退而隐的作风。孔子告诉我们为学和守道都是要明白身之重要。有朋友说不是儒家说杀身成仁吗?我们要注意孔子说杀身成仁前还有一些过程,还有特殊的环境。而且说无求生以害仁。求生不得害仁,这个害是很重的话,就是危害。也就是说不危害仁可以求生,这个是可以的。而杀生成仁这个话也是要注意成这个字,追求的是成仁。不能成仁,所以不入也不居,远离危险保持实力和进取心,坚持学道和守道。身既保了。要在邦有道的时候来弘道。所以孔子接着又说了国家有道的时候,却贫而贱,这个是学道未至,所以应该感到羞耻。而国家无道的时候,却富贵起来,这个是你守道不坚,所以也应该感到羞耻。所以学和守是非常重要的。这里的见读现,是现的意思。
  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有人把谋解释成为思考,这样就解释为孔子说:“不在这个位置上,就不要想这个位置上的事情。”是不是孔子也是这样做的呢?从孔子的言行看,这个解释是不对的。这里的谋是图谋谋划钻营的的意思,明显这个谋是贬义词。这样就好理解了。孔子说:“不在这个位置,就不要图谋钻营这个位置上的事情。”安分守己不要图谋不该自己的位置,也就是中庸里面说的素其为而行的意思。
  子曰:“师挚之始,《关雎》之乱,洋洋乎盈耳哉!”孔子是一个音乐爱好者,而且是一个非常懂音乐的人这里孔子说:“太师挚演奏乐章开始,到最后用《关雎》乐章结束,真的是太优美了,好像充满耳朵一样。”这个话很好理解,师就是太师,是乐官之首。而关雎章很多说法,一般认为是关雎和下面的两首诗葛覃卷耳一起组成的。乱是乐终的意思,就好像尾声一样。常听春江花月夜就明白了。
  子曰:“狂而不直,侗而不愿,悾悾而不信,吾不知之矣。”在孔子看来狂妄的人应该要内心正直,幼稚的人要小心谨慎,内在匮乏的人要注意讲信用。这样的人还算是有救的人。虽然偏执在狂侗悾悾这个一端,但是又直愿信还是会挽救回来一些的。但是相反呢,于是孔子说道:“狂妄而内心不正直,幼稚又不小心谨慎,内在匮乏又不讲信用,这样人我真不知道会是什么样子了。”可见孔子对于这样的人是唾弃的。
  子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孔子说,学问之道既怕自己近赶不上,又怕自己失掉什么。这个是把自己的心,专一于学问。怕不及,又怕失。求速往往会失掉一些东西。所以说担心失去。这个真是学而不厌呢。
  子曰:“巍巍乎,舜禹之有天下也而不与焉!”舜是大舜和大禹,都是古代的圣人。关于不与,有四种解释。第一种是没有遇到。这样解释下来,就是孔子说,舜禹之德很伟大而我却没有遇到。第二种意思是说自己,没有专求的意思。这样解释下啦,也就是孔子说,舜禹之德很伟大,但是并不是他们自己求来。第三种是朱熹的说法,解释成为不相关。也就是说美德之舜禹虽有天下,但是并不以此为乐。第四种意思解释成为无为而治,也就是说,美德之舜禹虽然有天下,但是他们知人善用并不亲为其事。这四种意思,各有长处。
  子曰:“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荡荡乎,民无能名焉。巍巍乎其有成功也,焕乎其有文章!”上面孔子称赞了舜和禹,现在孔子又开始称赞尧了。一元把自己的帝位,禅让给了舜。孔子说,多么伟大的尧做君王啊。伟大的只有天的精神,尧也知道去法从。宽宏的品德,老百姓也不知道怎么样可以赞美他。功绩崇高又制定出那么多的礼仪制度。太伟大了。
  舜有臣五人而天下治。武王曰:“予有乱臣十人。”孔子曰:“才难,不其然乎?唐虞之际,于斯为盛,有妇人焉,九人而已。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周之德,其可谓至德也已矣。”舜有臣五人,传说是禹、稷、契、皋陶、伯益诸人。大舜有五个贤臣,天下的就得到很好的治理。周武也说过,我有治臣十人。孔子也:“人才难得啊,难道不是这样吗。大舜的时代和本朝开始的时候是最盛呢。本朝开始虽说有十个人,其中还有一个是妇人,治理国家的,只算有九个人而已。当时天下三分,周就占了三分之二。周却向商称臣,尽力去做臣子应该做的事情,周的德性真是最大啊。”这里,关于妇人之说一个说是武王的母亲太姒,一个说是武王的妻子也是姜子牙的女儿邑姜。在隋以前都是,都是母亲太姒的说法。后来隋以后的人提出了妻子说,而且更被广泛的运用。因为大家觉得井王不可能把自己的母亲叫做臣。当然这样妻子说,就站有更大的优势了。至于武王的其他九个治臣,我们大家有的很熟悉,在这里我提及一下。他们分别是周公旦、召公奭、太公望、毕公、荣公、太颠、闳夭、散宜生、南宫适。孔子在这里点评历史人物,提出了才难和至德,两个观点。这是我们要用心注意的。
  子曰:“禹,吾无间然矣。菲饮食而致孝乎鬼神,恶衣服而致美乎黻冕,卑宫室而尽力乎沟洫。禹,吾无间然矣。”这个章节孔子,在赞美大禹。他用了无间这个词概括。间就是非的意思。无间就是找不到缺点了。孔子说:“大禹我真是找不到他的缺点,他吃得很简单但是去尽力孝敬鬼神。穿的很简单,但祭祀的时候去穿很美的礼服。自己的房子修的很简单,但自己却尽力于治水。这大禹真是找不到缺点啊。”孔子两次赞美大禹,都是用无间这两个字。我们从孔子的评价,发现大禹是对一个自己要求很简单的人。把自己的所有都奉献给了大众事业。也就是说可以说是一个大公无私的人,天下为公的人。这样的人真是太难得了。这几章孔子对尧舜禹文王武王都进行的评价。从中也可以发现儒家圣人观以及儒家对统治者的要求是怎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