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快讯
论坛
文献
关于
站长自定义
登录
注册
投稿
首页
Portal
四川新文
News
四川文学
四川艺术
四川演艺
四川文旅
文化社
Group
文化云
BBS
图库
扫码查看手机版
首页
Portal
四川新文
News
四川文学
四川艺术
四川演艺
四川文旅
文化社
Group
文化云
BBS
图库
用户名
Email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登录
注册
搜索
搜索
搜索
热搜
四川文化
成都旅游
四川美食
书画家
巴蜀
本版
文章
帖子
日志
相册
文化社
用户
本版
文章
帖子
日志
相册
文化社
用户
相册
日志
动态
排行榜
帮助
动态
日志
相册
排行榜
设置
我的收藏
|
绑定微信
退出
四川文化网—四川文化艺术门户网站
»
文化云
›
文化网编辑部
›
诗临天下
›
洞湾石洞藏着的故事
返回列表
洞湾石洞藏着的故事
[复制链接]
微信扫一扫 分享朋友圈
已有
434578
人穿越成功
教程:手机怎么扫描二维码
作者:
黄建文
|
时间:
2021-11-26 06:26:18
|
阅读:460
|
显示全部楼层
作者/黄建文
石洞犹存淡记忆
这处位于眉山市仁寿县北斗镇金耀村的洞湾石室,历经160多年之后,依然存在于世间。因攀爬危险,又要保护原貌,解放以来,政府一直封闭,所以逐渐淡出人们的记忆,又每每令我好奇,好奇石洞建造的背景故事?
这个"洞"果然不是普通的山洞,长宽只有1米左右的洞口,里面却有几间房。左侧有一堆打造过的石头,形似床铺;右侧有两间5、6平方的小屋;洞门口有个灶头。23米高的陡岩竟然有个洞,不熟悉的人,谁也不会想到,看似普通的洞里竟然别有洞天,还有几间屋,屋里明显有住过人的痕迹,这个石洞到底有何玄机?是谁建造的这个石洞? 这个石洞藏着什么难以言明的真实用途?
关于这处石室,在老辈口中讲,却有这一个惊人的历史之谜一一
原来,这里曾经是村民中的避难之所。
1859年(清咸丰九年)至1865年(清同治四年),腐败的清王朝四处烟火,云南省昭通府大关厅破产农民李永和、蓝朝鼎等在家乡牛皮寨聚众起义。10月,李、蓝率义军六七百人由滇入川,连克筠连、高县、庆符(今高县北)诸县,以"打富济贫、除暴安良"为号召,兵锋直达仁寿诸县。消息传到当时人们正需要一所避难场所,既不易发现,又易守难攻。洞湾岩崖上修石室,就成了当地村民首选之地,最后生存安全的希望就有了保障。在当时,这个洞之所以用来紧急避难。是因为位于23米的陡岩涯半山腰,不易被人发现,易守难攻,同时洞口很小,无法同时挤进去两人,这个洞成了很好的避难石室。
眉山市仁寿县文管所提供的普查资料记录,洞湾石室建于清代咸丰十年,建筑面积95平方米,离地23米,需要凿踏悬梯,才能入洞。洞口为正方形,长、宽为1.2米,洞为平顶,高1.7米,宽13米,深6.7米。洞分7间,每间有墙,墙上有孔,以备采光通风,石壁有龛有缸,其下另有解便排污孔道,左侧入洞处有一个碑,刻有题记,碑文曰∶“子当咸丰年间,有李、兰二贼造反,约三房人造石屋二间,以子孙避难之所,长房叶朝淳,二房叶朝钊,三房叶朝钜,咸丰十年三月内造”。
李永和、蓝朝鼎农民起义
石碑刻记的“有李、兰二贼造反”,其实就是李永和、蓝朝鼎的农民起义运动。
1859年(清咸丰九年)至1865年(清同治四年),云南、四川等地反抗清朝封建统治的农民起义。19世纪50年代,清政府为筹措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和捻军起义的巨额军费,加紧了对滇、川农民的压榨。苛捐杂税,横征暴敛,敲诈勒索,诬良为盗,阶级矛盾日益激化。1859年7月,云南昭通府大关厅破产农民李永和、蓝朝鼎等在家乡牛皮寨聚众起义。10月,李、蓝率义军六、七百人入川,连克筠连、高县、庆符(今高县北)诸县,以“打富济贫、除暴安良”为号召,深得四川老百姓拥护,队伍迅速发展到数万人。
起义发展始末
1861年10中旬,起义军渡过金沙江,围攻叙州府城(今宜宾市),久攻不下,于12月8日主动撤围,李部进入宜宾县青山地区,蓝部沿岷江北上,直趋犍(为)乐(山)盐场。蓝部此举严重威胁犍乐、富顺、荣县一带产盐区,清政府急调萧启江部湘军6000余人入川,川、陕、甘、鄂各省清军数万人也赶赴犍乐、自贡盐场一带,防堵义军。但起义军行动迅速,一举攻占犍乐盐场,获大量资财,并吸收大批农民、盐工参军。1860年1月7日,李、蓝合军,于犍为东南全歼清军都司但玉龙、守备余振海等部2500余人,声威大振。26日,又袭占富顺自流井、荣县贡井,井地周围数十里资财尽为义军所有,队伍发展到10万余人。3月7日,起义军撤离自贡盐场,向川西转移,各路清军分头尾追。起义军在秀才坡设伏,一举全歼清军游击张万禄部。为调动和分散清军,李、蓝决定分头行动。李部坚守犍乐地区,蓝部沿岷江北上,相机向成都进军。李、蓝分军后,蓝部转战于川西、川北,攻克十余个府、州、县城,发展队伍,调动清军,减轻了李部压力。李部则转战于川南、川东地区。至1860年11月,活动于四川各地的李、蓝起义军已达30余万人,声威正盛。
1861年5月,蓝朝鼎率10万余人围攻绵州(今绵阳)。绵州守军虽少,但城垣坚固,防御设施众多。起义军缺乏攻坚手段,便长困久围,并以大量兵力修筑堤坝,企图堵涪江之水灌城。由于江水流急,堤坝被冲毁。从5月初至9月初,起义军百计攻城终未得手。同年5月下旬,前湖南巡抚骆秉章授四川总督,率湘军5000余人溯长江入川,时李永和部将张第才等正以3万余人围攻顺庆府城(今南充市),骆即派果毅营统领黄淳熙率3000余人由万县赴援顺庆。张第才率部转移,黄淳熙紧追不舍。张第才部在二郎场利用有利地形设伏,将其全歼(参见二郎场之战)。骆秉章首战失利,不敢轻进,暂驻顺庆整顿。在拟定了先蓝后李、各个击破的方针后,骆秉章派新任四川提督蒋玉龙部川军在眉州一带牵制围攻眉州府城(今眉山)的李部义军,并于9月初集中全部湘军和部分川军围攻绵州蓝部义军。蓝部据垒固守,两军展开决战。战至10月18日,起义军损失惨重,元气大伤,蓝朝鼎仅率万余人撤离绵州,向李部靠拢,后在邛州(今邛崃)与李部李长毛等合军,攻占丹棱。在清军全力进攻蓝部时,李永和未采取积极行动策应,仍专注围攻眉州。蓝部战败南撤后,骆秉章随即移兵眉州,全力进攻李部。11月初,李部义军与清军激战,至13日失利,退往青神。骆秉章以少数川军牵制李部,集中湘军转攻丹棱。清军连攻数日未克,便改用坐困战术。起义军粮绝,被迫突围北走,蓝朝鼎在掩护大队撤退时战死,余部由其兄蓝朝柱率领北撤。骆秉章又转攻青神,李永和率部突围,进入犍为铁山地区,深沟高垒,凭险固守。1862年3月底,李部义军断粮,被迫突围,先后进入宜宾八角寨、铁山地区龙究场等地,始终未能摆脱清军的围追堵截,损失惨重。10月18日,李永和在猪市坡战败被俘,后被解往成都英勇就义。
蓝朝鼎死后,蓝朝柱率起义军余部转战川北,仅剩百余人。1862年6月进入陕西后得到发展,并以洋县为中心建立政权。1863年10月,蓝朝柱在配合陈得才部太平军攻克汉中府城后北上,于11月19日攻占盩厔城(今周至),威胁西安,但旋即遭优势清军围攻。起义军多次突围未成,与清军大战数月,毙西安将军多隆阿。1864年3月,起义军战败,撤离盩厔。4月11日,蓝朝柱在安康遭伏击阵亡。长期转战于陕、鄂、豫交界地区的蓝朝柱部将蔡昌龄,率部由鄂入陕,在鄂陕边界与太平军启王梁成富部会师。蔡、梁率部在陕西转战数月失利,9月初进入甘肃,18日一举攻占阶州城(今武都),队伍很快发展至3万余人。1865年6月,阶州城被清军攻陷,蔡昌龄受伤遇害,守城起义军全部战死。至此,李永和、蓝朝鼎起义最后失败。
历史映射的意义
李永和、蓝朝鼎起义、队伍曾发展到30余万人,活动范围遍及滇、川、鄂、陕、甘5省,坚持6年之久,沉重打击了清朝统治,客观上支援了太平天国起义。但起义军分区作战,未形成统一的领导核心,各战区缺乏有力的战略配合,绵州、眉州之战又采取长围之策,进行阵地决战,终致失败。最终被清军所灭,李、蓝起义失败的另一方面,是由于没有一整套的规章制度,缺乏管理,也造成了打砸、抢劫、烧杀地方百姓的混乱局面,故史称‘李乱’或‘李逆乱’。又被老百姓称为“李、兰二贼造反”。从开始正义的一面,走向了背叛人民的一面。我们党提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党要管党”是多么伟大的正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千斤顶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表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黄建文
关注Ta
主题 284
帖子 284
积分 1364
黄建文,中共党员,仁寿县作协、诗词学会会员,眉山诗歌协会员,美篇“文学爱美”圈主,《中国乡村》杂志四川选稿基地主编,香港荷花文艺杂志社员、乡土作家。发表诗文500篇(首)。
•
北斗镇:走进新时代,谱写新篇章
•
金耀村四十个民间传说故事
•
二月二,龙抬头
•
悼念伯父
•
甘泉红苕粉条:漏出的年味更浓香
•
春光
•
只要心光如满月,在家还比出家好
•
冬奥之约
阅读作者更多精彩帖子
热门问答
更多>
66
九风堂杜斌书画---瞭望路上
40101人围观, 发布于2020-06-23
33
路丁 | 何云芳踪
29898人围观, 发布于2023-01-30
13
川农学子公园实录:探公园万象 品百味中国
34782人围观, 发布于2020-08-18
12
花语幻界——九风堂王秀娟作品
30947人围观, 发布于2020-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