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左侧

潘丽萍:探讨杨升庵“菴”之学,契丹皇族奇首生都菴山,伏羲是熊猫和沉香合体

作者:谦谦 | 时间:2020-8-20 21:51:21 | 阅读:594| 显示全部楼层
 伏羲沉香哲学比老子《道德经》哲学早,老子骑青牛西去了,不知所终。杨升庵被贬西南、西去留下千古经典哲学诗词、著作。契丹“青牛白马”的祖先故事,“天女”驾青牛遇乘白马“仙人”结缘生八子,后裔繁衍为契丹八部。“奇首生都菴山,徙潢河之滨。”
  探讨杨升庵“菴”之学,庙、庵、蒲“草圆屋曰蒲,又曰庵”,‘羊戈蒲’就是‘伏羲之庵’——玄武大屋。庵字原作厂,就是三危的象形。
  探秘杨升“蓭、庵”之约升庵之学,从三危山到昆仑虚,从华渚、华夏到《三坟五典八索九丘》。印证三危、昆仑中华文明的起源模式,也是世界各地的文化模式。
  华夏——厦,大屋,指危虚宿玄武天堂大屋,中国、宇宙的本意,天地的模型。

  契丹奇首生都菴山,都菴山在何处?契丹皇族可能来源自青藏高原,据推测都菴山指青藏高原昆仑虚。
  北方有一个国家,那就是辽国,辽国的民族就是历史上所说的契丹人。916年,耶律阿保机称帝,年号神册,建国号契丹。947年,改国号为大辽。
  读过金庸《天龙八部》的人都知道,萧峰是契丹人,他大起大落的传奇人生让人对古老的契丹族生出无限的好奇。契丹这个谜一样的民族,在中国历史长河中,二百多年的时间里,从神秘中来,在神秘中走,曾经挥斥长城内外,不可一世的契丹人辉煌一时。但令人惊异的是,契丹人自明代以来就集体失踪了,人们再也不知到关于他们的记载,文字已经失传。
  百万契丹人究竟去了那里?他们还有后裔吗?
  关于契丹族源问题,学界已有30余种不同看法。
  契丹人迁徙历史久远,《辽史·本纪》载“辽之先,出自炎帝,世为审吉国,其可知者盖自奇首云,奇首生都菴山,徙潢河之滨。”契丹人首先认祖先是炎帝。炎帝姓“姜”,古羌背景,最初建都于青藏高原东北缘叫“天水”的地方,后来才入主中原。契丹人就这样把祖先的来源地指向了遥远的西方。
  我们到内蒙古博物院看梦幻契丹展览“契丹馆”,有文载:“大辽王朝对中国文化格局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奠定了中国古代北方各民族万风归于一元的文化基础,为后来的元朝政治、经济、文化上的大统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个评说就是认定契丹是蒙元的老师和先河。
  河北博物馆藏辽代契丹文“敕宜速”金牌、银牌,式样与蒙古金牌完全一样,证明蒙元文化确属契丹文化的一种延续。
  契丹语与藏语之间存在某种渊源关系,达斡尔族是契丹后裔,他们有一首流传甚广的古歌谣:“边壕古迹兮,吾汗所遗留,泰州原野兮,吾之养牧场……”。敦煌吐蕃文献记载的赞普与大臣唱和诗中同样充满了“xi”。
  契丹还有一个“青牛白马”的祖先故事,说有“天女”驾青牛从平地松林泛流而下,至于潢水,与乘白马来自马盂山的“仙人”相遇,遂结成夫妻,生八子,后裔繁衍开来,为契丹八部。
  嘉靖年间,杨慎不幸在议“大礼”案,两受廷仗,最后谪戍云南永昌卫(今保山市)。

  据了解契丹后裔现生活在云南的大约有数万人,分布在保山、临沧、大理、西双版纳等地,其中居住在保山市施甸县的最多。施甸县至今仍保留着许多契丹民族的文化传统、习俗等。
  杨慎被贬云南,亦曾由雅安大相岭古道入滇,并留下了“九折刺史坂,七擒孟获桥”的著名诗句。
  雅安熊猫的故乡,据说在遥远的800万年前,大熊猫就在地球这个蓝色星球漫步了,但人类第一次听到大熊猫的脚步声,是在一个乍暖还寒的季节。1869年4月1日,在今四川省雅安市宝兴县邓池沟天主教堂内,一个叫阿尔芒·戴维的法国生物学家、传教士,发现大熊猫。
  伏羲和女娲与雅安和人类其实有许多神奇的故事,太多的疑问,我们只能用神秘传承之。
  人类文化始祖伏羲是由熊猫和沉香合体进化而来,人类史上最早的哲学就是沉香哲学,熊猫太极阴阳。郑奎飞认为伏羲开创了沉香哲学,伏羲开天辟地,浊气下沉,香气上升。
  《沉香悟道》写到:“沉香,乃凤凰之涅槃,乃动植物之合体,乃“复活”之代名词,乃三界之圣物,乃统一五教之灵物。”传说伏羲女娲创造了人类。
  沉香证道与国宝熊猫有很大的关联,俗话说“心有沉香,不畏浮尘”。周杰伦导演的未来片《熊猫人》实际上是告知人类的由来,我们人类的进化与熊猫有着重要关联。《沉香悟道》中说:“雅安其实就是由熊猫和沉香合为一体进化人类的根据地,与其说达尔文的《物种起源》揭示了人类的由来,不如说中国的《易经》揭示了物种起源的由来。雅安就是《易经》的诞生地。易,天地之间最容易之事;经,天地之间最难达到之事。故《易经》阐述的是天地之间最容易之事但又是天地之间最难达到之事。传说《易经》是伏羲写的,其实,伏羲是由熊猫和沉香合体进化而来的。”
  杨慎《词品》:“所谓心字香者,以香末萦篆成心字也。”
  沉香春浓海棠睡。
  杨慎【青海引】
  长白山前号黑风,桔槔火照甘泉红。
  五千貂锦血边草,单于夜帐移湟中。
  华林酒艳长庚醉,沉香春浓海棠睡。
  金马门如万里遥,那知青海城头事。
  杨慎在《大理府志序》中提出了“滇史源头”的不同说法。他认为滇中历史的起点并非始自秦代,而是应远溯到颛顼、汤毫和周武王“牧野之战”的时代:大理,滇西繁雄郡也。尝稽之往籍。《纬书》云:“神农地过日月之表,则日表骨利,月表青丘邱。”
  颛顼,黄帝之孙,昌意之子,中国上古部落联盟首领,“五帝”之一,姬姓,号高阳氏。颛顼帝不负众望,开创了继黄帝时代之后的第二盛世。随后,颛顼感念大伯父的恩德,他又把位置传给大伯玄嚣的孙子帝喾。

  杨慎曾被任为翰林院修撰,经筵讲官,掌史职,参与纂修《武宗实录》,充纂修官。参与修订《文献通考》。因“大议礼”之事贬戍云南后,他的著作有大量涉及西南边疆史地的研究。如《滇南月节词》《云南山川志》《云南通志》《滇中集》《滇候记》《雅州志》等,其中《滇载记》和《南诏野史》两部滇史是一个介乎于史学和文学之间的异例,尤为引人瞩目。杨慎以地方性的神话传说为凭据,开辟出滇史的另一条源流。
  据说老子怅然骑着青牛,西出函谷关,往西方踽踽而行,不知所终。杨慎西游归来,带来了人类精神生活的灵魂-----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