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开启左侧

云轩读《大学》:二 何谓三纲领八条目

作者:四川文化网 | 时间:2015-8-5 14:18:01 | 阅读:1732| 显示全部楼层
  大学朱子吧把分为经传两部分,经一章,传十章,经就是三纲领八条目的总述。传是对三纲领八条目进行单一的解释。那么什么是三纲领呢。我们先看大学经的全文。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在这里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是三条纲领。而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八条目。值得注意的是这里三纲领和八条目的顺序是不允许变动的。也就是经里面说的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这个次序是不可以改变的。我们熟知春秋战国时代等级制度还是延续了西周,只是有了一些变动。也就是士阶级的兴起。士阶级要改变自己,就要去做官。这里纲领和条目也是和做官有关系。在儒家看来做官是一种实现自己主张的手段,而不是目的。很多人常常认为儒家学习的目的就是做官。却不知道做官不是为了自己私心。而是政治主张。
  三纲领开始就是明明德。第一明是动词是光明彰显明白。第二明是形容词是美好光明。彰显自己本来有的德行。这个德行生来就是具备的。只是被社会和生活不同程度蒙蔽了,就好像乌云遮挡了太阳一样。明明德和致良知很类似。也是就要获得仁。而后亲民,王阳明认为亲读亲,而二程和朱熹认为读新。王阳明认为的亲是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之亲,是爱民之意。而读新的时候,则是教化振兴,也就是日日新的意思。两派关于这个问题争论不休。但是大多数还是采用新的意思。而且在尚书金滕篇说“惟朕小子其新逆。”这里的新其实就是亲。看来这两字是通假字。我们再看止于至善。至善是是善的最后结果。也就是最好。要至于最好就不要半途而废。而且要止于至善,不要过了。孔子说过犹不及。所以在做最好,达到最好的时候,一定要想一下,不要过头了。
  我们再看看八条目。八条目是一个从内到外的,从自己到天下的。但是我们也要注意家国天下,并不是大学教我们都要去统治,有的时候跟需要的是辅佐。我们先看格物,格物的说法很多,朱熹认为是格物是追求事理的极处(即物穷理),而王阳明认为是格保留好的去掉不好的。清代陈澧说格物就是长见识。这个说法其实和朱熹的相似。我也认为,格物就对于事物进行分析,得到概念或者说是理念。这个和苏格拉底和柏拉图类似。
  致知,我们对于事物的道理有了了解,就会让我们知识丰富,这个知识,不仅仅是自然还有社会还有做人。致就是推向极致,就是说我们的知识丰富到无不知。当然无不知是相对的。儒家的致的这个知,更多是道德方面。要知道本末终始。
  然后诚意,意是自己的意很清楚,没有丝毫蒙蔽。就好像太阳没有被云遮挡,光明四射。正心。心正就是心不偏,就是中庸里面说的中。这心在中间不偏向,这样做事情就公道。
  修身。心正了以后。自己做事情便公正。在的家庭也会处理好了。这样也可以继续做其他的事情,
  下面齐家治国平天下就是继续做,或者说可以做的事情。这里我先解释一下名称。在周代采用分封制度。或者说是封建。在周代建国初期周公分封天下。把天下分了很多国家。这里的天下指的其实是华夏族生活的长江黄河区域。这里的国是诸侯的领地。其中天子的领地最大叫做邦。诸侯有把自己的领地的一部分也分出来给大夫,叫家。士没有领地,当然并不是没有土地。只是这个土地权太小。从平常人的角度来看,我们自己的家庭管理好了,就可以到大夫家做家臣。(孔子曾经做过季氏的家臣),家臣做好了,可以去辅佐诸侯做国臣。国家里面的事情做好了。就可以到天子那里做朝臣。当然人又不一样。有的人很多生下来就地位不一样。虽然现在看来好像有些不合理,但是这个是实际。比如董事长去世后,一般继承的人都是其子女。所以无论在什么阶级的人。都要以修身为本。这个就联系到前面的了平天下治国齐家的本都是统治者或者辅佐者的修身。也就是官员的道德培养。而道德培养比人要正心诚意最后到致知格物。可以见格物是本之本。所以在在处处必要在格物上下功夫。观察洞察事物,知道本末。知道要止于至善比先去亲民,去亲民要知道要明自己本来就应该具有的美德,也就是仁性。


相关标签: 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