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开启左侧

传承红色基因 弘扬红军精神——盐亭县鹅溪镇红色文化传万代

作者:赵良田 | 时间:2023-10-19 10:24:33 | 阅读:507| 显示全部楼层
  一、序(略)
  二、红军在鹅溪镇地区的活动与斗争
  红军在茶亭、安家的活动。红四方面军胜利强渡嘉陵江后,命主力部队从剑阁县的王河、元山一带迅速向梓潼方向推进。1935年4月3日直抵县城。派一小队到剑、南、盐三县交界分水岭,在簸箕岭一个窑洞驻扎。红军小分队到达石牛庙的行动吓坏了敌人。接着红军相继进入茶亭、安家一带,宣传群众,敌人军心动摇、惶惶不可终日。
  4月12日,几个红军战士,从梓潼定远场来到安家猫儿山侦察,向敌人战壕内扔了几颗手榴弹,使敌人无人生还,红军灵活撤走。
  4月17日,仁和方向红军配合游击队,在盐亭太平乡境内(今剑河乡与梓潼交太交界处)的凉水井一带进行宣传,并对盘踞梓、盐边界的盐亭保安团黄东平部的二十一、二十二团进行毁灭性袭击,一举端了黄东平驻在金台寺的老窝。
  4月25日(农历3月27日)红军9人来到丝公岭对面明心寺,红军给寺僧宣传叫他们不要怕,不要乱跑,我们是打富济贫的红军,是共产党军队。寺僧王官宗给红军烧开水吃干粮,红军战士付了三个铜元水费。晨光曦微的时候,红军战士转瞬登上卧龙山,侦察敌情。
  茶亭民团和县上赵锡之派出的三个大队进攻红军,红军战士机智勇敢地在昆仑山腰,用旧衣帽挂在马桑树上,布下疑阵,便安全地转移。
  红四方面军进入盐亭,人数虽少,但经过几次小小与敌战斗,击败了敌人对红军的围追堵截的阴谋,有力牵制了田颂尧军队对红四方面军的围剿,更加鼓舞了盐亭人民拥红支红的信心和决心,达到了主力红军顺利北上抗日的目的。
  (一)红军夜袭金台寺
  金台寺座金台山,佛门圣地自古传。
  松柏金竹掩古刹,晨钟暮鼓应尘环。
  雕梁画栋艺精湛,十大殿堂气宏观。
  教化民众从良善,香火旺盛数百年。
  金台山地处龙门山脉五指山系尾部、古蜀、盐亭县安家镇金台村,右接走马岭,左连凤凰山、罗织坪、金宝山、金鹅山、鹅溪寺,群山绵延,奇峰耸翠,山势峥嵘,林木茂盛,古木参天,野花迷漫,一派名山大川气魄,金台山高耸于群山之中,峰顶直立蓝天,而山顶却是一片宽阔的大坪台,金台寺就座落在此。古寺四星抱月四重殿、十大殿堂占地30余亩,是一处佛门净土,世代香火鼎盛。
  民国21年(1932年)民国盐亭县政府为了清共、反动保安团达到48个,安家、剑河、在安家乡和剑河的交界地,金台寺建立保安团,为二十一、二十二团、编制、实有团兵100多人,时任团长黄东平、保安团建立之后,以团长黄东平为首的一伙团丁打着为护地方老百姓的治安口号,按保、甲、户征集粮食、钱来作为保安团购置军装、枪支弹药及生活的支出,起初每年征集一次,后来改为每半年征集一次,而且钱粮的数量逐渐增多,老百姓的负担也就越来越重,若有拖欠未交的,便派团丁上门催收,还把欠钱粮的乡民抓到团部里进行拷打,并加收罚金。甚至在白天穿上军服的保安兵就在保卫治安,夜晚便化装成小股土匪到乡间去抢劫老百姓家里的财物,闹得四乡人民鸡犬不宁,不知实情的乡民还到团里去报盗案。但时间长了,群众也慢慢地发觉了真实情况,可也是敢怒不敢言。
  民国24年(1935年)3月,红四方面军胜利强渡过嘉陵江后,主力部队从剑阁县王河、元山一带迅速向梓潼方向推进,4月3日抵近梓潼县城。当即派出小部队前往盐亭、南部边界侦察敌情。有一小分队进入安家、剑河等地区向人民群众进行发传单、讲演的宣传活动,当地老百姓听了共产党为穷苦人谋幸福、求翻身、闹革命的道理后纷纷向红军诉说黄东平民保安团的种种罪恶行为和兵匪一体欺压人民的事实,老百姓已经到了无法生存的地步,恳请红军为民除害。
  当时红军小分队负责的张排长和战士们,了解情况后,个个摩拳擦掌,恨不得立即消灭反动保安团,可当时小分队只有13名战士,保安团却有一百三十多人,而且金台寺居高临下,易守难攻,需要有出奇制胜的战斗方案。张排长和战士们经过反复地研究和化妆侦察后制订出一套完整的歼敌战斗计划。首先联络组织了梓、盐边界的游击队员30多名并进行了具体的战前准备工作和战斗分工。
  1935年4月17日,离小满节只有一天,天亮时分金台寺一带就下着滴屋檐水的雨,到中午雨点子渐渐增大,金台山涨着洪水,山路上无法行走,住营在金台寺内的黄东平民团一伙,有的打牌赌钱,有的喝酒行令划拳,到了天黑时候,下起了倾盆暴雨,震耳的雷鸣声响震山谷,只有古庙楼上四处内哨,有哨兵值班,也根本看不见什么,几处外哨被迫全撤了回寺,保安团更觉得这样的雷雨夜间一定是安全无忧的。雨越下越大,雷声越来越响,只有闪电一忽闪时才有一线光亮,就在这个时候,红军小分队和游击队员们正从山间小路朝金台寺靠拢,就在这个时候,寺内的保安兵们突然间听到在雨声中响起了密集的机枪声和激昂的军号声,当他们回过神来时,五个团丁寝室们都冲进了红军战士,一声缴枪不杀吓得团丁们不敢动弹,寺庙的外边和房上四周也响起了枪声,很快就把全部团丁都押集到天井坝上,团兵们看见黄东平等六七个头目也被反绑着押了出来。
  当时大多数保安兵丁都是被迫征来的穷苦人,有的是为了生活勉强当的团兵,经过简短的训话教育后被放归家去,黄东平等少数罪大恶极的头目由游击队和地方处理,并将缴获的粮食分给当地人民、部分枪支弹药分发游击队。至此,黄东平保安团被红军彻底抄了老窝。事后才知道红军把鞭炮装在镔铁桶内充当机枪声迷惑了敌人,利用恶劣的天气出奇兵,打了一个以少胜多的大胜战“红军夜袭金台寺”。
  乡人有诗赞颂道:
  兵匪一家罪恶大,
  无辜百姓尽遭灾。
  红军夜袭金台寺,
  人民群众喜开怀。
  (二)军民共建红军桥
  盐亭县鹅溪镇金台村北面,张家嘴紧连的梓江支流河,水面宽二百多米,深约三米多,有长达五里多的河段上没有一座桥,地方的两岸人民生产劳动和外出,都要往上游或下游的浅水滩涉水过河,洪水期便无法过河。给老百姓们种庄稼和南来北往的行人造成了极大的困难。人民群众更是盼望何年何月才能在梓江河上架起一座大桥,那就谢天谢地了!
  1935年3月29日,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在总指挥徐向前等领导同志的率领下,强渡嘉陵江,随后挥师西进,4月3日直抵梓潼县城。接着红军一小分队相继进入茶亭、安家一带开展革命活动。经过侦察后于4月17日,仁和方向的红军配合游击队,对盘踞在盐梓边界的盐亭保安团黄东平部二十一、二十二团进行了毁灭性袭击,一举端了黄东平驻金台寺的老窝。
  乡亲们沉庆在喜悦欢乐的气氛中时,红军张排长首先想到的是群众的困难,他立即召开群众代表会,并十分激动地说:“乡亲们共产党革命,红军打土豪推翻反动政府的目的就是要让广大的人民群众过上好日子,长长的梓江河上没有桥、老百姓怎么过河种田地、没有粮食怎么生活?现在我们已经发现了人民有这么大的困难,没有解决就走我们放心吗?对得起群众吗?”紧接着提出了抢修大桥的意见,立即得到了老乡们的赞同,张排长要求大家要像夜袭保安团一样抢修大桥!
  在红军战士们的感召和带领下,安家、剑河、茶亭的群众结队参加劳动、主动捐粮捐树、送蔬菜、经过昼夜不停地紧张施工,在梓江河架起了一座200多米长2米宽的桥梁,在大桥合成的当天夜里,由于军情紧急张排长就带着战士们踏上了新的征程。
  大桥落成后地方民众异口同声地说:“这座桥就叫‘红军桥’”在红军桥纪念碑上刻着一首诗道:
  惊雷一声震天响,红军战士从天降。
  消灭反动保安团,穷苦人民得解放。
  军民共建红军桥,历史丰功万古扬。
  两岸人民齐欢唱,感谢救星共产党。
  “红军桥”是党为人民而架的幸福桥,又是一部革命历史红色史诗,作为现在和今后的过桥人都要永远感恩共产党。
  (三)红军安营庙儿岭
  鹅溪镇,安家场,庙儿岭,后山梁。
  岭上有座玉皇庙,殿堂宏伟又辉煌。
  人民群众多信仰,早磕头来晚烧香。
  一年四季忙到头,无米无盐无衣裳。
  苛捐杂税多又重,要给地主交租粮。
  穷苦百姓难过活,贪官污吏如虎狼。
  老者饿困家中躺,少者要饭去逃荒。
  叫天天也无回应,求神神也无主张。
  只怪反动国民党,政治腐败民遭殃。
  公元一九三五年,来了红军共产党。
  还有元帅徐向前,队伍住营庙儿梁。
  民众喜迎子弟兵,送柴送水送米粮。
  四岁女孩霍秀英,光头赤脚泪汪汪。
  元帅上前忙抱起,两个面馍送女郎。
  要斗争,要反抗,推翻反动国民党。
  求翻身,求解放,人民当家做主张。
  穷苦人跟定共产党,才能过上好时光。
  老百姓听了心明亮,革命火焰燃胸膛。
  红军为了老百姓,军民相逢话衷肠。
  英勇战士征途上,留下故事永传扬。
  在当地民间流传的这段顺口溜,如实地记述一一个感人的故事,故事就发生在盐亭县安家镇梓流村的庙儿岭上。1935年3月,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在徐向前总指挥的率领下,强渡嘉陵江,一举突破了国民党的嘉陵江防线,紧接着挥师西进,乘胜追击敌人4月17日梓潼县仁和方向的红军配合游击队,对盘踞在太平、安家两乡交界金台寺的盐亭保安团黄东平21、22团进行了毁灭性的袭击,彻底端掉了黄东平民团老窝。4月18日的庙儿岭春光融融,红红的花朵挂满了枝头,碧绿的草叶盖满了大地。一群群野鸭子在梓江闪闪的水面上飞起飞落。清晨火红的彩霞和美丽的云朵把天空装点得五彩缤纷。庙儿岭上人山人海,原来在天刚朦朦发亮时分,就来了一大队红军战士,大家正忙着搭锅台煮饭,当地的老百姓有的给战士们送柴、送粮、送菜;有地担水;更有的老爷爷、老大娘拉着红军战士的手诉说国民党政府、恶霸地主、反动民团欺压人民的种种罪恶行为,边说边痛哭流涕。古庙的四周与后山梁上挂着一幅幅标语: “拥护红军解放穷苦人”、“打倒士豪劣绅”、“苏维埃万岁!”“共产党万岁!”“红军是人民的子弟兵”、“跟着红军闹翻身”等。庙外的草坪上站着数百群众,正聚精会神地聆听一~位红军战士激昂地讲话:乡亲们,红军是共产的队伍,专门打富济贫,帮助穷人翻身,受苦百姓们大家团结起来,共同对付国民党,打倒土豪、推翻反动政府穷人就有田耕,有地种,有饭吃,有衣穿,就能过上好日子。”有一位身材魁梧雄壮的首长看见一个四岁上下的小女孩,身上的衣裤补丁重补丁,左袖只有半截,两支裤脚也没有下半截,光着双小足板, 蓬乱的头发遮蔽 了大半边脸,但两只黑黑的小眼睛却发着光亮,一副骨瘦如柴的小身躯实在可怜,这位首长急忙从他的挎包内拿出他仅有的两个麦麸面馍馍交到小姑娘的手中,随手抱起她又为她理了理乱头发,这位小姑娘也毫不推让地大口大口吃起馍馍,尽管周围还有多少孩子眼巴巴地盯着她,她也舍不得分点给别人吃。红军战士吃了饭后,又和当地群众的进步组织龚远蓬、蒙久义、蒙长红等十多个人员开了临时会议,蒙长红把幺儿子蒙远全送到部队参军,并当面对儿子说:“您参加红军就是名革命战士,一定 要听首长的话跟共产党干革命,打敌人要勇敢,胜利后回家看看。”这位首长叫人端来一碗黑 墨水,他举起毛笔在古庙的木墙壁上书写了“徐向前到此”五个楷体大字。老乡们和红军战士们依依告别,徐总指挥带领红军继续北上。
  当天下午庙儿岭地方的群众就根据红军首长的指示成立了“农民协会”首批组成人员还摄影,该照片现仍保存留念。徐向前总指挥送麸麦面馍馍的小女孩叫霍秀英(现已故)是村民龚远树的母亲。就是这个霍秀英他从四岁到老经常对人讲述“两个面馍”的故事,多次在“忆苦会”上,在党的路线教育会,上她都应邀讲述了这段历史故事,还在田边地头干活讲,在家里给她的儿媳孙子们讲,就在她临终时已对儿孙说:“您们一定要珍惜新社会的好生活,要节约,要勤劳、要听党的话。”
  当年该村农会会员还编了一段民谣道:“一九三五年,来了徐向前。穷人拍手笑,恶霸心胆寒。安营庙儿岭,军民共言欢。”“徐向前到此”,庙壁留纪念。字字刻民心,革命火种传。
  红军北上途径庙儿岭,徐向前总指挥亲笔题字,赠送两个面馍,并播下了革命火种,当地老百姓从那时起跟共产党干革命闹翻身,长期以来地方党政把这段红色故事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经典教材,现在人民群众过上了丰衣足食的幸福生活,为了永远缅怀纪念这段历史“不忘初心”,感谢党恩,正积极筹备要在当年的革命遗址庙儿岭上建“红军纪念馆”和相关标志建筑,将具体史绩内容用鲜活的图文陈列于馆内,让辉煌的革命历史世世代代永久传承。
  三、抗日剧团在盐亭
  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国人民团结抗日、八路军新四军在抗日战争取得一个又一个的胜利,大大鼓舞了人民群众的抗日热情,抗日烽火燃遍了全国。金秋时节,盐亭县安家镇(安家场)地区的老百姓正忙着收割水稻、包谷,看着金灿灿的谷子心中又喜又愁,喜的是辛勤的劳动得到了丰硕的收获,然而愁的是给地主交了租子,又要交多种苛捐杂税便所剩无几了。
  (一)翠花戏班在安家场演出
  这时候安家场忽然来了一个川戏班子,名字叫“翠花班”,领班的班主是赵翠花和陈炳正,赵翠花当时也是全川的名旦角,陈炳正是个名花脸,全班有30名演员。翠花班既演出历史传统川剧,又兼演他们自己创编的宣传抗日内容的曲艺、金钱板、莲花闹、相声之类的时代节目,像《拿起刀枪上战场》、《日本鬼子罪滔天》、《保家卫国上前方》、《把鬼子赶回东洋》、《热血男儿胆气豪》,演出的传统川戏有:《大破天门阵》、《战洪洲》、《火龙镖》、《百岁挂帅》、《反徐州》、《八件衣》、《十五贯》、《清风亭》、《文天祥》、《朱仙镇》、《牛头山》、《斩忠闹殿》、《清明察》、《铡美案》……等,每一场传统戏都加演几个抗日的小节目,在安家场老戏楼演出近一个月,尽管是农忙之期,而看戏的人却是人山人海,大大地鼓舞了人民群众的爱国热情,同时推动了盐亭、梓潼、三台三县连界地区群众的抗日活动。
  (二)文明剧团在安家场演出
  又在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的五月五日,时逢民间传统的“端午节”,街上和乡间的人们都忙着准备过端午,当天安家场又来了一个江苏的武术团,挂出的名字叫“文明剧团”,全团有50名演员,地点在三元宫演出。表演的武术节目有:《飞燕女踩钢丝》、《空中飞人》、《钢枪刺喉》、《少林棍》、《八卦掌》、《陈氏太极拳》……等等,演出的时代剧有:《百水庵》、《逃婚记》、《恩仇记》、《因祸得福》、《过三关》……等,有反映封建社会包办婚姻的惨剧、有表现封建社会统治者欺压人民和反抗统治者的英雄、有歌颂与敌人斗争过关斩将的勇敢斗士。文明剧团的演员还分成几个小队深入到街头场尾、商业、农贸集市、学校、农村去教群众唱歌,如《大路歌》、《中国不会亡》、《大刀进行曲》、《到敌人后方去》、《义勇军进行曲》等。还书写大幅标语“人民团结一心为生存而斗争!”、“抗击日寇、保家卫国”、“推翻封建主义、人民当家作主”、“反对男权思想,提倡男女平等”张贴到街道墙壁和公共场所。其中《抓壮丁》一台时装剧便掀起了高潮,观众热烈要求重演了十多场,四十六天的演出,场场的观众都是挤得满满的,周边三台县、梓潼县和柏梓、茶亭、盐亭县城的人也纷纷赶到安家场来看戏。老百姓还踊跃给剧团捐款,后来还有许多热血青年奔赴延安去投身革命。
  (三)安家业余剧团的宣传活动
  文明剧团离开后,当地的中学生贾志勋、李仕俊等继续组织各界有志青年把抓壮丁的剧重新排练出来,利用庙、观、寺的传统会期,或附近场镇的赶集之日去演出,当时轰动了社会学界、商界,更唤起了人民群众的爱国激情。
  四、安家为公初级中学的建立
  1941年,根据中央发出关于疏散大后方党员干部隐蔽和撤退国民党统治区党的力量的指示精神,为了维护抗日民族统-战线,巩固国统区党的组织,在同年3月,川康特委秘书长李维到中共南方局汇报了三台等地下党组织遭到破坏的情况,南方局决定划小党的工作区域,将遂宁、阆中、三台中心特支所属组织从川康特委划出,建立中共川北工委、直属中共中央南方局领导,特委机关设在三台北坝乡龚家嘴,负责江油、绵阳、安县、三台、射洪、盐亭、蓬溪、遂宁、中江等县党的工作。
  党中央和南方局的指示,为绵阳地方党组织和党员隐蔽到工人、农民、职员、教员中开展活动,防止敌特破坏和巩固党组织指明了方向。
  在中共南方局青年组负责人刘光同志和中共三台中心特支的领导下,遵照党中央毛主席要“隐蔽精干、长期潜伏、积蓄力量”的指示,在三台东北大学的教授、共产党员赵纪彬(又名纪去价,向林冰,1924年入党,后脱党,1937 年又与党发生联系,东北大学历史系教授,解放后任中共中央党校教员)精心策划,并取得南方局青年组负责人刘光同志同意扎根农村,开展党的地下活动,播撒革命火种,造就一批人才,发展革命势力。1945年春,决定在学生党员邓石澜的家乡盐亭县安家场创办“为公初载中学”。这里是偏僻山区,位于三(台)盐(率)梓(浦)交界处,高三县县城均有一百余里, 反革命势力较薄弱,经济文化落后,农民穷困,有利于办学,有利于党从事地下活动。
  在国民党统治地区,白色恐怖严重。白手起家,资金、校舍设备全无,要办起所进步的初级中学,确实任务艰巨,困难重重。首先,要取得伪乡保政权的信任和支持。1945年上学期,邓石澜在课余或休假期间,回到家乡,利用各种关系,以办学兴教造福地方为由说服了伪乡长李绍书、袍哥大爷李俊臣等,取得了当地豪强富绅的同意。大约在初夏,安家乡公所召开乡民代表及保长大会,紧接着街保又召开保民代表大会,邓石澜参加了会议。在会上,邓陈述了为发展安家地区的教育文化事业,减少家长负担,创办“为公初中”的意义目的。提出了将鹅溪寺庙产的收租和安家场的升斗秤行的市息收入作为办学的经费,将安家场上的小学迁往五圣宫庙内,原小学校舍和设备为初中使用的方案,得到了全乡保民代表及街保代表的赞同。会议形成决议,成立了为公初中的董事会,由盐亭县参议会议长程子立任董事长(程子立,属社会进步人士、名中医,逢星期日在盐亭县城义诊一天,不收取药费,求医者甚众,时兼盐亭中医协会会长,在政界、医界及社会皆有良好声望。)邓石澜任副董事长。邓石澜聘请了一批在三台东北大学党的“读书会”的同学来盐亭为公初中任教。
  邓石澜(又名邓仲持),盐亭县安家乡人,1938年,在成都协进高中读书并加入共产党。1946年东北大学毕业,任为公初中副董事长,曾参加过华莹山起义。徐德明(又名徐冰若)任校长,四川省江安县人,东北大学“读书会"的领导成员之一。毕业后由刘光介绍在重庆商务日报任记者,与南方局青年组直接联系,(于194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社会经验丰富,有办学能力。周庆立任教导主任,山东省人,地下党员,既担任教学重担,并开展党的工作。安家小学校长黄仕玺,安家乡人,任为公初中事务主任。
  教师有刘流(又名刘勃),湖北省人。东北大学学生,东大“读书会”成员,东大毕业,在为公中学教书一期后回原籍,后在武汉市湖北电机厂工作。许嘉本,安徽省人, 东大毕业,东大“读书会”成员,一直从事革命活动(解放后任教,1951 年参加民盟任民盟重庆市南岸区工委主任委员,南岸区政协副主席、重庆九十中学副校长)。郭辛白(原名郭希殷),山东省人,东大毕业,“读书会”成员,任盐亭为公初级中学教员,后于1948年入党,积极从事革命活动(解放后任三台县委办公室主任、农工部部长等职)。郭一帆,广东省人,东大毕业,东大“读书会”成员。任为公中学教师后一直从事革命活动,并加入中国共产党(解放后任武隆县文教科长,在清匪反霸中被恶霸地主杀害)。
  1945年7月初周庆立、许嘉本、邓石澜三人步行来到学校,在解决各项具体问题的同时,邓石澜与周庆立两位老师首先办起了一个初中学生暑期补习班,招收了数十名学生。经过补习,初中毕业的学生多数升了学,初中未毕业的,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在群众中树立了良好的形象。经过这些活动,条件成熟了,各项具体问题得到了解决,为公初级中学于1945年9月8日顺利地开学。
  五、为公初级中学的办学斗争与成就
  为公中学开学不久,反动派就对这所学校引起注意了。他们散布流言蜚语,认为几个大学生不到大城市去做大事,挣大钱,却跑到这个穷山沟来受苦受罪,肯定是异党分子。他们把学校视为眼中钉、肉中刺,指派安家小学教师中的三青团骨干分子,常来学校假借找老师补习英语为名,实则进行暗中监视活动。但由于老师们的警惕性高,半年过去了一直未拿到什么把柄。 可是到了第二期复杂的斗争接踵而来,为公初级中学在党的领导下,由于马列主义思想的影响,师生的政治思想以及校风、教学等方面都具有进步的特色。虽然学生拥护,群众支持,但反动派却千方百计在政治上施加压力;在经济上进行阻挠,采取各种手段进行破坏。县府密令伪乡长密切注意为公中学的教职员工,如有出轨活动,必要时可以逮捕人。
  第一学期结束,教师刘流去了湖北,学校又因招收了第二二个班需要增加教师,县府提出要县参议员黄仁俊和国民党区分部书记张茂杨到校任教。名义是任教,实际是窥视学校的情况,进行反革命活动,邓石澜坚决抵制了。则将东大毕业学生、“读书会”成员郭辛白、郭一帆、燕京大学毕业的进步学生侯为祥(山东省人,为公中学任教后入党,解放后在四川省公安厅劳改局工作)聘任任教,这更引起了国民党的不满和敌视。
  为了在政治上扎稳阵脚,在经济上摆脱控制,全体教师多方想法,决策了直接掌握乡政权的谋划。1916年上半年,改选乡长,邓石澜亲自出马参加竞选,虽然得到广大群众的支持和拥护,但引起伪县政府的注视,县府采取各种手段进行阻挠,使邓的竞选未达目的。
  尽管白色恐怖严重和困难重重,但全体教师警觉性高,在进行一系列进步活动中,都是以灰色的面孔出现,因而县府找不到什么把柄来做“异党”帽子,遂以“资金不足、擅自招生”为借口,于1916年8月勒令对学校查封。并指令警察局长程直君,亲自带领一个武装分队来弹压,对教职员进行搜查,并限期逐出盐亭县境。
  为公初级中学在办学过程中,继承和发扬抗大精神,完全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培养造就人才。私款办学,不立案。校长自己选,教职员工自己聘。所有教职人员都是大学毕业的进步学生,有高度的革命精神和远大理想,有一定的革命理论, 有高深的文化知识,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他们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不讲名誉地位,不讲工资报酬。在办学经费极为困难的情况下,还少收学费,减轻学生经济负担。教师少、教学任务重,校长、主任、教师每人都担任几门功课,有的还要兼管行政事务和勤杂工作。在教学方面,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除教好文理科各项课程外,还切实加强学生的政治思想及品德、劳动教育,树立学生的正义感和民主思想。讲授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三大政策”,结合传播马列,宣传革命;批判旧世界,树立新风尚。坚持勤俭办学,利用课余时间动员师生整修校舍、平整球场;培养教育学生树立爱祖国、爱集体、爱劳动的优良品德。在教学方法上,领导和教师身体力行,身教重于言教,事事做出表率,做出榜样。由于办学有方,绝大多数学生勤奋学习,成绩优异,思想进步,品学兼优。
  为公初级中学,自开学到查封经历了两个学期,在短短的办学过程中,全体教职人员经受了一场严峻深刻的锻炼和考验,后来都走上了革命的征途,多数人入了党。由于办成了具有革命特色的学校,学生受到了马列主义教育,思想意识得到提高,不但当时广泛受到学生的拥护,群众的支持,社会的好评,而且至今在人民群众中留下了不灭的印象,同时也为盐亭革命斗争史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六、安家场党组织的成立与活动
  (一)安家党组织的发展壮大
  安家镇位于盐亭县东北部,接近南部丘垭、盐亭县茶亭乡、石牛庙乡与剑阁临近,与三台、梓潼相连,安家历史上是水运重镇,因唐、宋以来盛产“鹅溪涓”而闻名于世。该地区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后期,安家乡一村四社杜天碧在江油省立农职中等学校读书,成绩优秀,正义感强,追求进步。1948年2月,该校教师王岳是江(江油)漳(漳明)平(平武)梓(潼)盐(亭)地下党临时工委委员,江油县地工委书记。把杜天碧等人发展入党,杜天碧在此校学生党员中任党小组长。8月由杜天碧介绍、王岳批准发展了安家乡的袁公卓,10月发展了盐亭剑河乡的黄仕钰加入了党组织。星期六、星期天,王岳组织党员在约定地点秘密学习党的革命文件,布置迎接解放的革命工作任务。
  杜天碧其父是九成社袍哥大爷,杜天碧也加入袍哥作掩护,在社会上广交朋友,利用寒暑假回家在家乡宣传国民党执政无能,政治腐败,造成经济文化落后;共产党领导人民革国民党的命,打倒国民党,是为了解放人民,为人民谋幸福。随后发展了追求革命表现积极的王富成、袁太中等10人入党。王岳了解到杜天碧的家乡安家地处远离三台、梓潼、盐亭、剑阁县城的边远山区,位置地形有利于党的活动,便于由少到多地发展组织,壮大党的力量。1948年12月工委正式批准在安家场建立地下党支部(其时属绵阳临时工委,后属江漳梓盐工委),任命杜天碧(化名江陵)为支部书记,袁公卓为副书记,负责开展党的活动。黄仕钰负责宣传与组织发展,负责大良两沟等地工作,袁公卓负责统战工作,发展外围力量,做控制安家乡伪政权的工作。
  1949年秋季,杜天碧到江油农职校读书和开展准备迎接解放的工作,并流动地作安家地区和学校内外的宣传和串联工作,有时要随同王岳到江油梓潼联络。10月下旬,王岳派谢子明来安家场任支部书记,临时负责支部的领导工作,根据黄仕钰和杜天碧的介绍决定下设安家场、香樟坪、梓潼定远三个党小组,分别由杜天碧、黄仕钰、罗世杰任小组长。
  他们经常以“同学会”、“同乡会”的名义,约定地点、组织进步青年和回乡学生学习党的文件、刊物,讲解放战争的大好形势和我党“和平、民主、团结”三大主张,揭露国民党“独裁统治,反共反人民”的反动本质。黄仕钰还以做棉花生意为掩护,经常利用逢场期来往于定远、兴隆、宝石、仁和、龙树、楼岭、安家等三(台)、梓(潼)、盐(亭)边境场镇进行组织联系,结识进步青年,联络感情,广交朋友。很快就发展了党的积极分子35人,其中仅安家17人,梓潼交泰10人;三台龙树4人。在这些人中又发展了杜怀云、黄万奎等人入党,发展党员15人,整个支部有22名党员,壮大了党的组织,扩大了政治影响。
  安家场党支部在黄仕钰家香樟坪秘密办了油墨刻印的《晓光》小报,揭露抨击旧乡政府的苛捐杂税,地主豪绅的高租重押,高利贷者的高利盘料,及其用财力、物力、人力支持国民党打内战、反共反人民的反动罪行。经常组织青年积极分子在黄氏宗祠和附近的观音堂以及梓潼何家庵等处聚会,教民众唱革命歌曲,如《长城歌》、《黄河颂》、《义勇军进行曲》《锄头歌》等,以振奋革命精神,鼓舞人民的斗争意志。在此基础上发动群众开展以“抗丁、抗粮、抗捐、抗债”为中心的“四抗”斗争,鼓动群众不交租、不完粮、不还债、不付息。还动员在役军人家属给军人写信,劝说他们不要为反动的国民党打内战去卖命,要坚决拥护共产党“和平、民主、团结”的三大主张,闹得伪乡政府豪绅阶层惶恐不安,伪警丁不敢下乡催粮催款。
  (二)做好统战工作,迎接盐亭解放
  搞统一战线,瓦解乡保当权人物,掌握乡保政权。杜天碧在安家“九成社”内外拥有一批实力人物,为了控制乡保政权,与袁公卓策划后提议经组织批准,王岳指派袁公卓参加“九成社”,经杜天碧的朋友们推举,袁公卓打入安家乡政权,控制了乡长黄体仁的活动。1949 年9月,谢子明指出发展党员要压缩,重点在教育和发动群众、组织力量迎接解放。解放前夕,通过学习《经法八章》,黄体仁缴械,投诚于安家地下党支部。地下党支部控制了乡政权、乡警队人员、武器、弹药,接管了卷宗和反动资料。黄仕钰利用“乾元社”袍哥组织联系上下层人物,做国民党当权人的转化工作。黄仕钰家对岸大营头同乡同学黄仕举(地下党员)。他的哥是副保长,黄万奎本地人(地下党员),他的哥哥是保长,黄仕钰安排他们各自去做他们哥哥的工作,他们的哥哥转化过来了,又利用他们的哥哥去做其他当地国民党当权人物的转化工作。逐步使其他当权人物都很快转化过来,参与迎接解放的工作。
  为了协同工作,迎接解放,由谢子明主持成立了“安家乡迎接解放委员会”。谢子明宣布了安家地下党支部决定:杜天碧为迎接解放委员会主任,袁公卓为副主任,袁公卓、谢子明在安家场负责,杜天碧、黄仕钰负责乡村联络宣传迎接解放等工作。
  临解放时,安家乡伪乡保长说什么“共产党是共匪,是乌老二,要吃人”“共产党要共产共妻”,强迫群众搭哨篷守夜防匪,抗拒解放军的到来。地下党的同志利用走亲串户去向群众宣传解释,解除群众的恐惧和顾虑,改变了群众乱跑和大吃大喝的混乱局面。广大群众从而盼望解放,欢迎解放军的到来。乡保长逼迫青壮年去操练民团,黄仕钰等同志就组织青壮年群众抗粮、抗捐、抗夫。同时发动群众,抗击胡宗南的溃军,并提出“三防”口号:“防止敌伪临近解放时搞破坏,防止国民党溃军和土匪趁混乱时抢劫,防止群众上敌伪反共宣传的当”。还提出:“护仓”“护粮”、“护枪”的“三护”口号,为支持保证解放军的粮草供应以及维护社会治安,积极配合解放军顺利进川和西进,消灭国民党反动派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1949年12月20日,梓潼临解放时,安家地下党支部人员到梓潼县东门外碾盘上组织群众迎接解放军贺龙部队的到来。2月28日,解放军贺龙野战军东路军到盐亭。盐亭广大人民群众和上层起义人员热烈欢迎解放军,盐亭和平解放。在安家地下党支部的领导下,安家乡人民和其他地区一样,挑着一担担粮草运往盐亭县城,慰劳和支援解放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