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左侧

《让民众在日常生活中体会“两个结合”》

作者:黄建文 | 时间:2025-1-11 04:49:10 | 阅读:320| 显示全部楼层

一、从日常消费与文化产品中感知

在当今社会,消费无处不在,文化产品更是丰富多彩。这为民众在日常生活中体会“两个结合”提供了诸多契机。

就拿文创产品来说,如今市面上有许多将马克思主义元素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巧妙融合的文创。例如,有些带有马克思名言的折扇,扇面上同时绘制着中国传统的山水花鸟图案。民众在购买和使用这类文创产品时,就能直观地感受到“两个结合”。据文创产业研究数据显示,近50%的文创产品消费者表示,带有文化融合元素的产品更能吸引他们的兴趣。这表明文创产品作为一种日常消费的文化载体,能够有效地将“两个结合”的理念传递给民众。

再看影视作品,一些优秀的历史剧在展现古代中国社会风貌时,会融入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比如在讲述封建王朝兴衰时,会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等马克思主义理论角度进行剖析,同时又原汁原味地呈现出传统文化中的礼仪、服饰、建筑等元素。观众在观看这些影视作品的过程中,既能领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又能体会到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分析历史现象时的科学性,从而体会到“两个结合”。

二、在社区与社会活动中领悟

社区是民众生活的基本单元,社会活动也是民众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这些途径可以让民众深刻领悟“两个结合”。

社区经常会举办各种文化讲座和活动。可以邀请专家来讲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中国传统文化发展中的体现。例如,讲解马克思主义的群众史观与中国传统文化中“民本”思想的关联。同时,社区还可以组织传统文化技艺传承活动,如剪纸、书法等,在活动过程中引导民众用马克思主义的创新思维去改进传统技艺,使其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需求。

在社会层面,一些大型的文化展览也能起到很好的作用。比如举办以“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传统文化的交融”为主题的展览,通过实物、图片、文字等多种形式,展示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到新时代,“两个结合”在各个领域的成果。民众在参观这些展览时,能够深入了解“两个结合”的发展脉络,从而在内心深处领悟这一理念。

三、于家庭价值观的传承与教育中体会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价值观的传承与教育也是民众体会“两个结合”的重要渠道。

在家庭中,长辈可以通过讲述家族故事来传递价值观。比如,讲述先辈们在艰苦的革命年代,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理想信念与传统文化中的坚韧不拔精神,克服重重困难。这种家族故事既包含了传统文化中的家族荣誉感、吃苦耐劳等品质,又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奋斗观。

家长在教育孩子时,也可以将“两个结合”的理念贯穿其中。例如,在教导孩子勤奋学习时,可以引用“头悬梁、锥刺股”等传统文化典故,同时结合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告诉孩子通过努力学习实现自身价值的重要性。这样,孩子在家庭的教育氛围中,就能逐渐体会到“两个结合”的意义。

四、借助工作场所的文化建设感受

民众在工作场所度过大量的时间,工作场所的文化建设对于让民众体会“两个结合”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企业可以在企业文化中融入“两个结合”的元素。例如,一些科技企业在强调创新精神时,可以将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思维与传统文化中的创新智慧相结合。如借鉴《孙子兵法》中的战略思维,同时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矛盾分析法,来解决企业发展过程中的问题。企业可以通过内部培训、文化墙展示等方式,将这些理念传递给员工,让员工在工作中感受到“两个结合”的力量。

事业单位同样可以在单位文化建设中体现“两个结合”。比如在学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马克思主义的教育理论与传统文化中的教育思想相结合。如将孔子的因材施教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的个性化教育理念相结合,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践行这种融合的教育理念,学生也能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两个结合”。

总结:让民众在日常生活中体会“两个结合”,需要从日常消费的文化产品、社区和社会活动、家庭价值观传承教育以及工作场所的文化建设等多方面入手。通过这些途径的协同作用,“两个结合”将不再是抽象的理论概念,而是融入民众生活点滴的鲜活理念,从而让民众更加深入地理解、认同并积极参与到推动“两个结合”的实践中来,进一步促进中国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640-1736541389865.jpe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黄建文

主题 377
帖子 377
积分 1604
黄建文,中共党员,仁寿县作协、诗词学会会员,眉山诗歌协会员,美篇“文学爱美”圈主,《中国乡村》杂志四川选稿基地主编,香港荷花文艺杂志社员、乡土作家。发表诗文500篇(首)。
阅读作者更多精彩帖子

热门问答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