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左侧

孙亚军:《师道》第一辑卷首

作者:四川文化网 | 时间:2019-12-27 21:18:41 | 阅读:2807| 显示全部楼层

云谷及门 贞人堂主人 孙亚军









《师道》民刊.卷首语

  中华文脉逾越千年而经久不衰,此间真谛唯有师徒传承,方有文脉之薪火,代代永流芳;方有经世之大学问,立于天地宏宇之间,裨益后人;方有独立之人格,绽放自由之思想,构建出绚烂多彩的中华文脉的高峰。
  师者传道,何谓“道”?道者载天覆地,廓及八荒,是天地之间的浩然之气,是人世间的仁义礼智信,是作为人的本分。孔子曰:“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何谓君子之本,君子之本乃初心,不忘初心,方有始终。师者所传之道,乃是为文化而担当的本心,有了这样的本心,文化的根脉方能不失正序。从孔子到曾子,从曾子到孟子,从孔孟以降,秦汉唐宋元明清,历代大儒在先贤的文化传承中,发微言之大义,弘道致远。倘若中华文化缺失了这种“传道”的精神,那么中华文化肯定是残缺不全的,肯定是失去了道义的本真。所以,文化说到底就是对“师道”的敬畏与传承。

  《师道》既是一本刊物的名称,更是一种精神理想的回归。作为发起人罗家宽先生,早年从先师郭蔓锄先生、陈无垢先生、蓝菊荪先生、吴丈蜀先生那里,所受到的教诲就是对师者所传之道的尊重与敬畏,所受到的启迪就是一代又一代的学人,将自己毕生所学的精髓,传之于后人,从而使得一种从传统而来的文化基因,不因时代的变迁,人心的不古而弃绝。诚因如此,罗家宽先生苦心孤诣数十载,用心呵护先师遗留下的文化遗产,用心守望先师所教诲的“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师道》既是一次精神的回归,更是一次对时代人心的检阅。曾几何时,从孔孟承续下来的师道精神,因种种缘由而被时代所弃之,成为众人嘲笑的古董腐朽;曾几何时,因师道精神的远去,文化的尊严受到了严峻的挑战,学术不在是国之重器,而成为博取功利取悦时代的工具!这是中国文化史最为暗淡的日子,也是今天文化残缺的一道难以愈合的伤疤。

  《师道》既是一次人心的检阅,更是一次学术良知的审视。我们始终相信,一个时代只要有学术精神的根脉在,人心就不会失去重心;我们更相信只要“先生之风”永存,绛帐传道、横渠讲学、鹅湖之辨、龙场论道……这样的古风,依然能够在今天重新树立起师道的尊严,学术的重量。

  从谢无量到郭蔓锄,从郭蔓锄到罗家宽,这是一条薪火传承的精神旨趣,也是一段经典永流传的师承佳话。重新树立起《师道》的丰碑,一条薪火相传之路远远不够,我们需要梳理更多的薪火,以期成为点燃时代文化荒原的火种。那些穿着长袍,站在大学讲堂,传道授业的先生的身影,依然活在我们的心底;那些为了中国文化的传续而穷尽毕生之力点校经典的先生,依然是活在我们心底最伟岸的身影。所以,《师道》是从古风中来,从民国先生中来,从三尺讲堂而来,从泥土芬芳中而来。这是《师道》的根本,也是《师道》的精神指向。
  在路上,我们祈愿成为精神的守望者;在路上,我们祈愿成为师道的践行者;我们祈愿“先生”之风,如日月之恒,如南山之寿,如巍巍之泰山,如苍苍之河流,承载着中国文化深耕于人心之中。


大神点评1

聶兴伟 发表于:2020-7-31 00:35:47
传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