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夕多66479 于 2020-2-2 12:58 编辑
四川文化网讯(肖茜)陶埙,中国最古老的闭口吹奏乐器,据考证埙产生于史前时代,有关学者研究认为史前礼乐的探索可以追溯到四川巫山大溪遗址出土的8000年石埙。而今成都洛带的“七星埙”享誉盛名,因此四川农业大学“入洛带 追寻非遗脚步”团队来到了这里。 2020年1月19日,农历大年二十五,在这辞旧迎新之际,洛带古镇上已然熙熙攘攘。 “入洛带 追寻非遗脚步”团队一行十五人扛着相机、抱着问卷、拿着地图拥挤在人群之中。他们既不是为了看风景、也不是为了凑热闹,而是要——寻人。洛带古镇的老街上,各式各样的店铺挨挨挤挤,形形色色的路人匆匆而过,队员们却一眼看到了余永田先生。“远远地便见一个‘小老头’,身着白袷青衫,瘦瘦高高,梳一揪马尾,奏一曲陶埙,即使拥挤在人群中依然超然物外,飘飘乎似仙人一般。”这是队员肖茜对余先生的第一印象。 制埙:从泡菜坛到古乐器 嫡仙般的余先生十分和蔼,队员们近谈方知他曾经的主业是在老家达州做泡菜坛子。1979年开始学手艺,以“中国第一吹埙人”赵良山为榜样的余先生,从最开始的依葫芦画瓢吹不出声音,到2003年第一次看到真真切切的埙,借过来测量了高度、孔距等数据后,余先生的埙终于可以发出“呜呜”的声音。半路出家、不明乐理的余先生开始在成都的街头摆地摊卖埙,但一直找不准“半音”,余先生便找来四川音乐学院的张教授从音阶开始学习,一孔一孔地磨制调试。时年48岁的余先生比老师还要大上许多。2009年,余先生终于做出了一个音准一致的埙。在不断的探索中余先生及其助手改良了传统陶埙的手拉胚腔体,实现了半机械化制作。
余永田先生正在拉胚制埙。通讯员 肖茜 摄
宣传:从泥“骆驼”到七星埙 余先生说:“陶埙几千年了,发展最大的困难是人们晓不得、吹不响,角度不对、力度不准,所以耍的人少。”余先生回忆说,最开始他在洛带街上摆摊,过往行人都很不理解他天天捧着个“泥骆驼”过生活。直到2008年陶埙登上教科书,实现一定的传播宣传,2009年通过龙泉电视台、四川科教频道的宣传,人们才道:“哦!原来那个‘龙泉长头发’还有点本事哦!”2017年某吉林女大学生被网络上一首埙曲深深打动,立即下单买了一个陶埙,但是因为自己不得章法,吹奏不出。当她查得那首歌是由七星埙吹奏的时候,当即买了来到成都的车票,四方打探找到了余老师。因为小女孩买的埙孔数不对,余老师又送了她两个七星埙,手把手教了她三天。而今成都“七星埙”已经成为中国顶级陶埙品牌。
余先生送给给学埙队员的七星埙。通讯员 高莹妍 摄
传承:从图生存到做实事 1962年出生的余先生开过泡菜厂,也开过陶埙厂,有过一大波的徒弟和合作伙伴。但当余先生申请非遗传承人做公司的时候,他们当中很多人都分散出来选择自己开厂、开店……当队员们问及他是否伤心?他憨憨地笑了笑,“当初我开厂的时候也只是为了图个生存。”在这几十年中,余先生穷过、富过、哭过、累过,如今他表示自己只想做一些实事,把埙做好、吹好,吹到更远的地方去,不管是十年、二十年、还是五十年。
余先生现场演绎埙曲《葬花吟》。通讯员 肖配鸣 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