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左侧

《西游记》的作者到底是谁?节选自《西游记那些事》(自在岩著)

作者:谦谦 | 时间:2020-8-26 10:44:21 | 阅读:1841| 显示全部楼层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这是小说《三国演义》的开篇词,但不是《三国演义》的原创,这是清代有人在点评小说《三国演义》时,因为太喜爱这首词,把它加在了小说《三国演义》开头。后来被改编成电视剧《三国演义》的片头曲,传遍大江南北,大街小巷很多人会唱,却不知它的出处。
  这首气度不凡的千古绝唱名叫《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出自明代杨慎的长篇史诗巨著《历代史略词话》。词的前半部分令人想到杜甫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和苏轼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诗人以奔流不息的长江之水比喻历史进程,用后浪推前浪来比喻历史长河中的英雄人物。作者在词中表达了一种豁达的人生态度,是非成败都在转头一念之间,神马都是浮云,不变的是青山依旧,几度夕阳。全文“哀而不伤”,有人说它的气势甚至超越了孔子的“逝者如逝夫”!
  词作者杨慎在明朝的时候名气很大,如今普通人却知之不多,不多到几乎快被人遗忘。杨慎的诗词作品竟然在官方教科书中一篇都没有,以至于很多人对杨慎这个名字会感到陌生。他的成就在学术圈中也没有受到应有的尊重,很多人引用他的文章和观点甚至不提杨慎的名字,包括《三国演义》开头这首脍炙人口的《滚滚长江东逝水》。所以一直以来,杨慎的名望、地位好像总是居于二线,没有像他的四川籍同乡汉代的司马相如、唐代的李白、宋代的苏东坡那样大,这其实是非常不公平的。明末著名启蒙思想家福建人李贽评价杨慎说:四川要么不出人才,一出就是李白、苏东坡、杨慎这样的大家。正如民国时期国学大师陈寅恪所说:“杨慎为人,才高学博,有明一代,罕有其匹”。其实,洗去尘埃,杨慎的光芒比李白和苏东坡还要耀眼!杨慎是中华民族最伟大的顶级文学家之一,而本书所谈论的经典巨著《西游记》,正是出自杨慎之手。
  如果把《西游记》比作一间密室,这间密室装上了一具打不开的锁,找到杨慎就好比找到了这具锁的钥匙。将杨慎这把钥匙放进锁里,密室大门呼呼打开,所有谜团迎刃而解,原著中许多看似不合理的地方其实都是极其合理的安排!可以明确而负责任地说,杨慎是百回本神魔小说《西游记》作者的唯一选项!
  杨慎对“大礼议”无疑是刻骨铭心的。杨慎继父亲杨廷和之后成为大礼议事件中护法派的核心人物,是整个事件的主导者和亲历者,1524年这个农历猴年成为他人生中天翻地覆的一年。本来杨慎有着一流的家世、一流的人品、一流的才华,却因反对皇帝尊崇私亲,瞬间成为皇帝眼中的罪人,受到残酷地迫害。嘉靖皇帝朱厚熜判他终身在西南戍边,且不得赦免,说杨慎不恨朱厚熜是不可能,他用“孙悟空大闹天宫”的故事永久地记录了这段历史,世世代代由后人评判。
  杨慎对桂萼的仇恨无疑也是刻骨铭心的。没有桂萼上下其手,怂恿挑拨,嘉靖皇帝朱厚熜也不会对恩人杨廷和一家如此决绝。杨慎于1511年二十四岁高中状元,当时是何等春风得意、意气扬扬,内阁重臣李东阳、杨一清等人纷纷向正德皇帝朱厚照庆贺朝廷得人。杨慎何曾想到,他当年被钦点状元、风光无限之时,有一个和他同榜的中年进士桂萼正在冷冷地看着他。十多年后,杨家不幸鹿死桂萼之手,杨慎在《西游记》第九回(附录)中留下了这段恩怨!
  我们先来看看杨慎的履历,认识一下这位传说中的大明朝第一才子:
  姓名 杨慎
  生肖 猴
  星座 射手座
  出生年月 公元1488年12月8日,农历十一月初六
  籍贯 四川成都
  出生地 北京故宫左侧、长安街以南的孝顺胡同(杨廷和相府所在地,今北京市东城区晓顺胡同),杨慎实际是一位地道北京人
  学历状元(中状元的时间为正德六年也就是公元1511年)
  官职1、翰林院修撰(负责记载皇帝言行、编修国史)
  2、经筵讲官(皇帝老师、为皇帝上课)
  3、钦差大臣(代表天子祭祀长江黄河淮河汉水等河神,政治生涯最高峰,名副其实的江流儿)
  座右铭临利不敢先人,见义不敢后身
  曾用名杨用修(字用修)、杨升庵(号升庵)、杨太史、“洞天真逸”、博南山人、金马碧鸡老兵
  网上评价“明朝三大才子”之首
  主要社会关系1、祖父杨春,官至湖广提学佥事(相当于教育厅长),知名易学大师,曾亲自教十一岁的孙子杨慎《易经》;
  2、父亲杨廷和,大明正德朝和嘉靖朝内阁首辅(首辅实际上就是宰相,如果一定要对照当今职位的话,相当于国务院总理)
  主要成就据《明史》记载:明世记诵之博,著作之富,推杨慎为第一。杨慎成为明朝学术成果最丰富的学者,生平各类著作多达四百余部,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大家,中国文化史上一座高耸的丰碑,被称为文学家、史学家、书画家、哲学家、天文学家,生物学家、植物学家、医学家、戏剧家、音乐家、民俗学家、地理学家等。
  文学性代表作:长篇史诗《历代史略词话》(又名《二十一史弹词》)、《杨升庵诗集》、《杨升庵长短句》、《杨升庵陶情乐府》、散文《游点苍山记》等等
  最早公开出版的《西游记》,是明万历二十年(公元1592年)在南京出版的“金陵世德堂版本”。当时署名为“华阳洞天主人校”,明代所有版本的《西游记》,全都署名“华阳洞天主人校”。为了弄清神秘的华阳洞天主人的身份,后世很多人都在找“华阳洞”,以为找到了华阳洞就能找到《西游记》的作者。还有人根据李春芳去过江苏的华阳洞而猜测华阳洞天主人就是李春芳,这是非常荒谬的。李春芳官居内阁首辅,一生没犯大的错误,实现了封建社会知识分子的最高理想,代表的是伟大、光荣、正确的大明中央,怎么可能写出反传统的小说《西游记》?李老先生亏是起不来,但凡能起来,非得和这种观点拼命不可。
  古人的称号一般先是以地域开头,“华阳洞天主人”的正确读法应该是华阳/洞天主人,而不是华阳洞/天主人,找华阳洞实在是南辕北辙,贻笑大方。正确的找法,应该找“华阳”在哪儿,而不是找华阳洞在哪儿。
  说到华阳,先得说中华民族发源地之一的华山。华山被称为西岳,是五岳之中最险峻一座名山,它位于陕西南部,渭水之南。华山对中华民族有特殊的意义,因为“中华民族”、“华族”、“华夏”的称谓,正是来自于华山的“华”,汉族的先民,很早就在华山周围定居和繁衍生息。
  所谓山南水北称为阳,“华阳”其实是一个专有地理名词,顾名思义是指华山以南地区,大致范围主要是包括云南、四川、贵州、重庆在内的中国西南地区。
  中国历史上有两本公认为较早(有的说最早)的地方志,一本叫《越绝书》,讲述的是吴越地区(今江浙地区)的地方史,号称地方志的鼻祖。杨慎是考据学的先驱和奠基人,他曾根据《越绝书》中的隐喻和字谜,考证出《越绝书》的作者是会稽人吴平和袁康(会稽是绍兴的别名),成为学术史上的一则佳话。可见,玩字谜游戏自古以来是中国文人的一大癖好,而大量的字谜游戏同样出现在《西游记》当中!胡适等人是反对用猜谜的方法来解读名著的,但谜语自古以来是汉字的一大特色,也是每个中国孩子学习汉字的启蒙游戏。谜语只有猜对和猜错的区别,不存在有没有的问题,这是胡适学来的任何西方理论都无法解释的事情。
  另一本就是《华阳国志》。《华阳国志》是一部讲述中国西南地区山川地理和历史人文的重要地方文献。根据《华阳国志》的记载,华阳得名于“华山之阳”,特指包括滇、川、贵、渝等地在内的中国西南地区。
  杨慎自1524年因大礼议事件获罪被判充军后,后半生正是在“华阳地区”度过的,他一直奔波在这块土地上,神秘的“华阳洞天主人”就是杨慎!杨慎曾号“洞天真逸”,一生以游山玩水为乐事。“华阳洞天主人”这一称谓反映了杨慎后半生在中国西南地区“无日不山、无日不水”的神仙般生活!
  至于明代出版时为什么署“校”而不署“著”?那是为了掩人耳目,不致于惹来麻烦。《西游记》大闹天宫的原型就是嘉靖朝著名政治事件“大礼议”,这场斗争中,和嘉靖皇帝唱反调的护法派受到残酷清洗,死的死,贬的贬,可谓血的教训。《西游记》这样一部隐射和讽刺皇帝的书一旦被人发觉蛛丝马迹,皇帝会很生气,后果会很严重,将影响到作者以及出版者的子孙后代。为稳妥起见,故隐瞒真相不署真名。
  如此确定地下结论说《西游记》的作者是杨慎无疑,光靠“华阳洞天主人就是杨慎”的说法当然是远远不够的。现在都讲究以理服人,老石的主要依据有以下两点:
  一、《西游记》的思想性和杨慎高度契合,《西游记》的文风和杨慎高度契合,《西游记》中所有的元素,在杨慎的诗文著作中都能找到;
  二、《西游记》中的人和事与杨慎一生经历的人和事可以一一对应,《西游记》中涉及的地点和杨慎游历过的地点也可以一一对应,《西游记》和杨慎可以无缝对接。
  《西游记》是杨慎晚年写的一部回忆录,同时也是一部隐晦版的明世宗实录。杨慎以和自己一样跋涉千山万水、历经千难万险的唐朝玄奘法师西行取经的历史故事为蓝本,把个人的人生经历、游历经历和嘉靖王朝发生的历史事件巧妙地穿插在一起,创造性地以神魔小说的形式展现出来。杨慎本人的人生轨迹和明代嘉靖朝历史的演进,是《西游记》的两条主线,这两条主线按照时间顺序交替推进,构成了小说《西游记》的基本脉络。
  西游记元素
  《西游记》作为中国成就最高、最具魅力的神魔小说,有一些独特的概念、文字、符号和形象等,统称为“西游记元素”。可以说,几乎所有的西游记元素在杨慎留下的著作中都能找到。原著中出现的“水晶宫”、“十洲三岛”、“广寒宫”、“清风明月”、“王母”、“灵山”、“龙女”、“渔樵”等都是杨慎诗歌中经常出现的素材。
  比如当年杨慎的好朋友李元阳辞去荆州知府的工作,回到云南大理,杨慎写了一首诗《赠李中溪》。短短几句诗中,西游记元素就有六个:蟾宫老兔、火枣交梨、姹女、蓬岛、玉液、笙鹤。
  又比如杨慎在昆明滇池赏诗社中创作的一首《送沐五华鸡枞》。沐五华是杨慎在昆明的一位好友,鸡枞(音cong)是一种著名的云南特产,类似可食用的野生菌类。
  海上天风吹玉芝,樵童睡熟不曾知。仙翁住进华阳洞,分得琼英一两支。
  “樵童睡熟”这四个字听起来很耳熟很亲切,因为在《西游记》故事中,由于樵童睡熟而导致妖怪下界的就有三次(青牛精、金毛犼、九灵元圣)。
  再比如,杨慎一次来到如今的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首府西昌市,晚上在泸山观看当地少数民族的火把节,心情非常高兴。他写下了《泸山观火炬》一诗,以丰富的想象力,描述了当地火把节的盛况:
  老夫今夜宿泸山,惊破天门夜未关。谁把太空敲粉碎,满天星斗落人间。
  诗中的“太空”一词,在《西游记》原著中多次出现,“太空”也属于西游记元素,这或许会令人惊讶,但这是白纸黑字多处出现在原著里的事实。如今的四川西昌市,已成为中国重要的卫星发射基地。作为一位天文学家,杨慎在西昌游历时作诗以“太空”为主题,和航天重镇西昌也是一种巧合的缘分。
  杨慎曾经出版过一部戏剧叫《洞天玄记》,是他早期的创作,讲的是昆仑山的隐形道人擒六贼的故事,和《西游记》中孙悟空打杀六个毛贼的故事几乎一模一样。这六个毛贼分别是“眼看喜、耳听怒、鼻嗅爱、舌尝思、意见欲、身本忧”,分别代表了人的六种贪欲,作品表达了“擒山中贼易,擒心中贼难”的主题。有学者认为,《洞天玄记》是受到了《西游记》的影响,这是极其不对的。《洞天玄记》比《西游记》成书要早至少二十年,而且两者几乎是一模一样的故事,就不仅仅是“影响”或者说“英雄所见略同”的事情了,那是“抄袭”的事情了!如果说《洞天玄记》和《西游记》不是同一个作者,那是谁抄袭谁?杨慎是公认的百科全书式的大学者,著述之丰富在明代首推第一,在整个中华文化史上恐怕也没有出其右者,如果说是杨慎抄袭,假牙都要笑出来了!
  有人说,《西游记》中有很多苏北方言,以方言来论证作者有几个逻辑硬伤:你怎么知道别处的方言中没有这样的说法?别处的人就不能懂你处的方言?显然,方言只能作为考证作者的辅助证据而不能作为主要证据。读过原著的人会有这样的感受,陕西人读觉得有陕西方言,湖北人读觉得有湖北方言,山西人说都是山西方言,当然江苏人说都是江苏方言,而我们浙江人读觉得许多都是浙江方言。殊不知,杨慎的出生地北京是南腔北调汇聚之地,杨慎在北京翰林院为官的时候,有机会接触全国各地来的官员和学子,他也喜欢到全国各地游历,得以接触各种不同的方言。杨慎是一位语言学大师,是研究方言和谚语的开山鼻祖,他还是个有心人,从年轻时代开始,他就非常注重各地口头语言的搜集和整理,著作有《古今风谣》、《古今谚》、《风雅逸篇》等一系列著作,这些著作成为研究民谣、民谚、俚语、俗语的宝贵资料。《西游记》中有趣的谚语俚语数不胜数,如果有心人能把书中的谚语俚语全部整理出来,必定很有意思!
  《西游记》原著的行文可以大致分为两个部分,一是故事情节部分,作者在故事情节部分用的语言是极其简单的民间口语,很多话到今天也还没有过时;另一部分是“诗曰部分”,或者说诗歌部分,诗歌部分的语言文字极其考究,堪称名著之最。明代有人曾这样评价杨慎,说杨慎行文辞藻之华丽穷尽了汉语文字的可能性,看了《西游记》原著中的诗歌部分你就会发现果真如此。在诗歌部分的很多文字中,还隐藏着大量可以破解《西游记》的密码,读原著时千万不要偷懒把诗歌部分撩过去哦!
  《西游记》的作者,必须首先是一位动物学家,因为作者对动物习性的认识是精准的,通过动物的固有习性拿捏《西游记》中的人物特点是非常到位的。观察和研究各类动物的习性是杨慎的一大癖好。有一次,为了了解一种云南特有的比目鱼,杨慎竟然一动不动趴在池塘边注视老半天,让一旁等候的朋友干着急。杨慎还为我们留下了一系列动物学、植物学和人体生物学方面的著作,这些知识点在《西游记》中也不时有所体现。
  最后要说的是《西游记》中的易学,研究《西游记》到一定程度的人都会觉得作者必定是一位易学专家。杨慎的祖父杨春是一位颇具盛名的易学大师,曾官居湖广提学佥事。杨慎十一岁回到四川老家,杨春亲自教孙儿《易经》。杨慎不愧是一位神童,学习一个月就非常精通。数年后杨慎回四川参加乡试,考题就是关于《易经》的题目,杨慎不负众望,夺得四川乡试第一名。
张含和李元阳

  回到文首那篇《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的后半段:“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这段诗词其实更适合做《西游记》的开篇词。尤其是最后一句“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可以说是对《西游记》的提纲契领之句。杨慎用整部《西游记》诠释了这一句名言。
  词中描述了渔翁和樵子两人在江边相遇对饮的场景。在杨慎的诗词作品中,特别喜欢用“渔樵对话”作为主题,而《西游记》中唐僧取经的故事,也是从“渔樵对话”开始的。原著写到:却说长安城外泾河岸边,有两个贤人:一个是渔翁,名唤张稍,一个是樵子,名唤李定。他两个是不登科的进士,能识字的山人。
  渔翁张稍和樵子李定在长安城一家酒馆喝到半醉,随后一起走到泾河岸边,诗兴大发,一言不合斗起诗来。樵子李定非要说“你的水秀不如我的山青”,渔翁张稍非要说“你的山青不如我的水秀”,作者花了巨大的篇幅来描述这次斗诗。
  最后分别时,渔翁张稍对樵子李定说:“李兄,途中保重,回家当心猛虎,不然就是明日街头少故人”!李定闻言大怒说:“你这厮不是咒我死吗,我若遭虎害你就江中翻。”渔翁张稍告诉樵子李定自己永世不翻江,因为他买通了算命先生袁守诚,每次在泾河打鱼都能满载而归。
  就是张稍和李定之间这场无厘头的争吵,引起了一系列的西游故事。很多人无法理解,西游故事怎么是从渔夫和樵子之间的互怼开始的,作者在西行取经开头为什么要安排那么冗长的诗文对唱?大篇幅的诗词说明渔翁和樵子很重要,戏份足。原著中这两个引起西天取经的渔翁张稍和樵子李定,就是杨慎谪戍期间,和他关系最好、成就最高的两位好友,一个叫张含,一个叫李元阳。张含是渔翁张稍,李元阳是樵子李定。这是杨慎在纪念自己最要好的两位朋友,他们两人在作者心目中的地位是无可取代,渔樵之间这种比赛性质的诗文唱和,正是当时杨慎和朋友们真实的生活写照。

  渔翁张稍就是张含。
  张含是云南保山人,人称云南“小杜甫”。他是一位高产诗人,每天如果不写一首诗,晚上就睡不着。杨慎的爸爸杨廷和是内阁首辅,张含的爸爸是户部侍郎(相当于现在的财政部长)。因为两家是世交,张含和杨慎少年时期在北京就相识了。张含大杨慎9岁,两人都是文学青年,在北京时玩得非常投机,双方定下“金石之交”。
  世事难料,杨慎因大礼议事件被充军来到云南保山,在保山得到了老大哥张含最无微不至的关照。说张含就是渔翁,杨慎在诗文中留下了印证。杨慎刚到保山充军时,对自己的境遇写过一首诗,名叫《军次书感》:
  凭高一望倍凄然,日暮乌啼生野烟。天地侧身孤旅外,江湖短发乱兵前。屈平憔悴渔翁问,韩信栖迟漂母怜。何事穷愁无伴侣,东风独坐感华年。
  杨慎作为宰相公子、钦点状元、翰林修撰,一下子来到边疆军营戍边,和士兵们一起操练,其中落差可想而知。天地侧身,比喻自己从天上掉到了地下。诗中有一句“屈平憔悴渔翁问”,杨慎把自己比作蒙冤的屈原,而把保山的老大哥张含比作渔翁,屈原走投无路时只有渔翁对屈原嘘寒问暖。杨慎在落难之中见到了张含的真情,他在保山多亏了张含的照顾,杨慎一家始终感激不尽。
  原著中渔翁张稍说自己“永世不翻江”,是在说张含高寿。张含身体一直非常好,越活越有滋味,最后活到了87岁。古代这样的岁数确实是高寿了,张含的高寿可能和他幽默乐观的性格有很大的关系。张含和杨慎的交往时间超过了整整六十年,这么长时间的友情可以说是史上罕见的。
  成语“泾渭分明”,说的是长安城外的泾水浊而渭水清,泾水和渭水很分明。渔翁张稍能在泾河打鱼百发百中,在这“浊水”之中游刃有余,是在比喻张含在这浑浊世界很吃得开,混得很成功。云南方面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曾发掘了张含家的墓地,里面陪葬品的奢华着实让现代考古人员感到震惊。
  张含七试不第,所以书中说渔翁张稍是“不登科的进士”。张含虽然一直没有考中进士,但他的结交却非常广泛。他在晚年所作诗歌《结交行》和《结交歌》中,很自豪地认为和他结交的都是“当今之名士”。张含在诗歌中记录的朋友多达几十位,当中有内阁重臣、六部尚书、社会贤达、文学巨匠,这些人后来大部分被写进了《明史》。
  和张含交往,死后如果上不了《明史》,都会觉得不好意思!
  樵子李定就是李元阳。
  李元阳是云南大理人,被称为滇中巨儒,主张儒释道三家一体,尤其推崇佛教。李元阳是进士出身,曾先后担任过江阴县令、福建巡按御史、荆州知府等职位,尤其是他做过几年“福建巡按御史”,对我们这部《西游记》非常重要。
  张含比杨慎大9岁,而李元阳比杨慎小9岁。李元阳也因为反对“大礼议”而被罢官,他和杨慎有着共同的政治理念,彼此惺惺相惜。李元阳对杨慎的遭遇有着深深的同情,对杨慎的才华和人品有着深深的钦佩。双方于1528年正式订为“金石之交”,李元阳一开始以为杨慎作为状元盛名在外,可能架子会很大,没想到两人一见如故,相见恨晚,从此多次结伴畅游云南的名山古刹,既游山玩水陶冶性情,也同时一起从事学术研究。李元阳从荆州知府任上退休回大理老家后,和杨慎更是经常以诗文唱和,关系胜似亲兄弟,成为杨慎后半生最重要的游伴。
  李元阳是后来成为内阁首辅的张居正的老师。李元阳在荆州知府任上主持童试,把当时13岁的湖北江陵人张居正列为第一名,张居正的功名之路在李元阳这里起步。后来成为内阁首辅的一代名相张居正念念不忘恩师,常有书信来往,对李元阳非常敬仰和推崇。
  李元阳是明代非常开明的文化巨匠,明末著名启蒙思想家福建人李贽曾经在一个大雪天敲开了李元阳家的大门,李贽在大理李元阳家中一连住了七天,和八十多岁的李元阳“连榻攀谈,兴味盎然”。李贽所著的《李卓吾先生批评西游记》一书,成为《西游记》研究的重要文献,很有可能李贽手上的《西游记》手稿是李元阳交给他的。
  大理的山不错,《西游记》中出现的五个樵子有四个和大理有关,李元阳是第一个。
  保山八戒寺和福建齐天大圣庙
  西游故事从张含和李元阳两人开始写起,不但因为两人和杨慎友情最深,是杨慎“西游”路上的重要伙伴,而且《西游记》中最经典的两大艺术形象----孙悟空和猪八戒,和张含李元阳两人有莫大的关系。
  杨慎、张含、李元阳等人,按现在的说法其实是一群驴友,这从原著渔樵对话的最后一句“乐山乐水真是罕,谢天谢地谢神明”中可见端倪。他们整日游山玩水,考察古迹,尤其对各地庵观寺院的研究到了痴迷的地步。孙悟空和猪八戒两大艺术形象的产生,就和中国两座特殊的寺庙有直接的关系。
  云南保山板桥镇是杨慎出入充军地保山经常要路过的地方,这里有一座非常奇特的庙宇,供奉的是天蓬元帅猪八戒,当地人称作“八戒寺”。八戒寺至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在明代,当地人每年要在八戒寺附近举办隆重的庙会。供奉拿着钉耙的猪八戒,当地人的这种民间信仰是独特而有趣的,八戒寺在全国仅此保山板桥镇一家,别无分店。
  在福建、台湾以及广东潮汕一带,许多地方建有齐天大圣庙,庙里供奉的是猴神齐天大圣。齐天大圣庙属于道教的活动场所,早在唐代就有了,到今天存有上千年的历史,规模最大的当属福建沙县通天峰的齐天大圣庙,据记载该庙建于明朝建文帝时期。
  八戒寺和齐天大圣庙存在的历史都有千年,远远早于《西游记》成书的历史!现在很多福建人包括一些海外的华侨提出,齐天大圣孙悟空的原型在福建,而云南保山早就有人提出来,天蓬元帅猪八戒的原型在保山。
  其实他们说得都没错!
  保山的八戒寺是张含带杨慎去的。除了带杨慎去八戒寺,张含还带杨慎去参观了离八戒寺不远的大官庙犁耙会,这是当地农民每年自发组织的农具展会,大官庙的犁耙会应当是“黄狮精虚设钉耙宴”的灵感来源,也是猪八戒的神秘武器九齿钉耙的灵感来源。而福建的齐天大圣庙是曾任福建巡按御史的李元阳告诉杨慎的,齐天大圣庙中供奉着猴神齐天大圣,李元阳当作一件新鲜事告诉了属猴的杨慎。
  云南保山的八戒寺和福建的齐天大圣庙是杨慎创作孙悟空和猪八戒两大艺术形象最直接的现实来源,孙悟空和猪八戒两大艺术形象在杨慎手中水到渠成!
  《西游记》的主角和配角
  杨慎充军西南数十年,虽然是戴罪之身,但依然有一群文人士子时刻追随着他,他们和杨慎是亦师亦友的亲密关系。这些人以杨慎为中心点和连接点,结成一个文学团体,史称“杨门诸子”!“杨门诸子”这一群体有一点好,就是没有门户之见,彼此之间即使观念不同也互相尊重。除了做学问,他们的共同爱好就是游山玩水,用现在的话来说他们其实就是一群驴友。
  “杨门诸子”的主要成员,除了上面提到的核心成员张含和李元阳外,还有杨士云、唐锜、吴懋、董难以及木公、简绍芳、王廷表、胡廷禄、叶瑞等人。这些人都是当时西南地区的大名士、才华横溢的大学者,他们毕生甘心追随杨慎这个戴罪之人,是被杨慎的人格魅力、学术水平和创作成所折服,有了他们的陪伴,杨慎在西南充军并不寂寞。令人惊奇的是,“杨门诸子”这些人,全部出现在了《西游记》的原著之中!当然,他们在《西游记》中只是配角。
  《西游记》中的反派主角,都是大明嘉靖时期的重要政治人物,包括嘉靖皇帝的父亲兴献王朱祐杬,明孝宗的两个小舅子张延龄张鹤龄兄弟,嘉靖皇帝早期宠幸的道士邵元节、陶仲文、段朝用以及后期宠幸的崂山道士蓝道行,礼部尚书霍韬,两位勋戚重臣武定侯郭勋和驸马都尉崔元,颇受嘉靖皇帝信任的权臣锦衣卫指挥使陆炳,奸相严嵩和他的宝贝儿子严世蕃,屡犯大明边关的三位蒙古可汗小王子卜赤、吉囊和俺达,权倾一时的平虏大将军仇鸾以及富可敌国的东南海盗倭寇集团头目许栋、王直、徐海等人。
  和杨慎政治立场一致的名臣、忠臣,包括杨慎父亲杨廷和、继任内阁首辅杨一清(杨慎的老师)、被嘉靖皇帝所杀的内阁首辅夏言以及三边总督军事家曾铣等人,作为正面人物,相继在西游故事中以“唐僧”的面目出现。这些人有一个共同点,始终分不清好人坏人,最终落得个悲惨的下场。
  而像玉皇大帝,西王母,如来佛祖,观音菩萨、普贤菩萨、文殊菩萨、弥勒佛、地藏王菩萨、太上老君、太乙天尊、托塔天王、哪吒、金吒、木吒、二郎神、四海龙王、福禄寿三星、燃灯古佛、黎山老母等人物,是宗教和神话中本来就有的人物,在中国社会早已广泛流传。作者用在原著中,不但增加了故事的趣味性,拉近了和读者的距离,使读者容易接受,促进西游故事广为传播,而且也代表了一种超现实的力量,为剧中罪不至死的妖怪找到归宿。这些角色有时也是有所指向的,观音菩萨主要指的是为杨慎提供帮助的内阁大学士级别的人物,四海龙王则是指遍布全国的藩王群体。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杨慎把他的这句名言贯穿于《西游记》的始终,原著的每一个细节都刻上了历史的烙印。一部洋洋洒洒的《西游记》,既是一部杨慎的回忆录,也是一幅大明嘉靖王朝的浩瀚历史画卷!作者把严肃的历史事件和曲折的人生经历融化在妙趣横生的神话故事中,留给我们一部构思精妙、结构严谨、前后呼应、一气呵成的经典名著《西游记》,散发着永恒的艺术魅力。《西游记》中唐僧所经历的九九八十一难,不但有杨慎个人经历之难,也有国家民族经历之难。杨慎身被贬谪,心忧国事,国家民族经历之难也正是杨慎个人之难。
图片2.jpg
杨慎半身画像(现藏于云南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