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左侧

云轩读《中庸》之三:传一

作者:四川文化网 | 时间:2015-8-5 14:08:56 | 阅读:1427| 显示全部楼层
  
  我在上次讲了中庸的纲要,也就是经的部分。在中庸里面一共有三十三个章节。其中经是一章。其余三十二章是传。传是申明和解释经的部分。在三十二章传中又被分为若干部分。一为第二章到第十一章共十章;二为第十二章到第二十章共九章;三为第二十一章到第三十章共十章;四为第三十一章到第三十三章共三章。朱熹在四书集注时候,在第三十三章后面加了两句话,有的版本作为了第三十四章,这个和开篇的时候加的子程子曰一段一样。我讲的时候不作为正文,仅做参考。悉以古本为准。传的四部分,各自表述的内容都不一样,但是都围绕了中庸,我们读这八部分的时候掌握了八部分的精义,就好像掌握了竹节一样。这个是学习中庸非常必要的。所以我在讲的时候就会按照八部分来进行讲解。有的部分很长,我也会尽力把弄在一段来讲的。这样大家听的时候也会更加明白了。下面我们看第一部分原文;
  第二章,仲尼曰,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中庸(朱子本为反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
  第三章,子曰:中庸其至矣乎!民鲜能久矣。
  第四章,子曰:道之不行也,我知之矣:知者过之;愚者不及也。道之不明也,我知之矣:贤者过之;不肖者不及也。人莫不饮食也。鲜能知味也。
  第五章,子曰:道其不行矣夫。
  第六章,子曰:舜其大知也与!舜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其斯以为舜乎!
  第七章,子曰:人皆曰予知,驱而纳诸罟擭陷阱之中,而莫之知辟也。人皆曰予知,择乎中庸,而不能期月守也。
  第八章,子曰:回之为人也:择乎中庸,得一善,则拳拳服膺,而弗失之矣。
  第九章,子曰:天下国家,可均也;爵禄,可辞也;白刃,可蹈也;中庸不可能也。
  第十章,子路问强。子曰,南方之强与,北方之强与,抑而强与?宽柔以教,不报无道,南方之强也。君子居之。衽金革,死而不厌,北方之强也。而强者居之。故君子和而不流;强哉矫。中立而不倚;强哉矫。国有道,不变塞焉;强哉矫。国无道,至死不变;强哉矫。
  第十一章,子曰:素隐行怪,后世有述焉:吾弗为之矣。君子遵道而行,半途而废:吾弗能已矣。君子依乎中庸。遯世不见知而不悔:唯圣者能之。
  这十章讲述的是什么呢?我在讲纲要的时候就说了,下面十章是申明纲要的。而且这个十章不仅仅从智仁勇三达德解释了中庸,作为入道之门径。(舜智颜回仁子路勇)。而且也同时阐述了中庸的难能可贵,中庸的不易施行。现在我就来逐章讲:
  第二章,仲尼曰,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中庸(朱子本为反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这里根据版本的不一样多了一个反字。要是没有反字,这小人的中庸应该是打引号的。小人的中庸是伪中庸。虽然多少一个字,但是正文的意思我们基本上不会有误解的。君子坚持中庸,会按照中和之道去做。而小人的言行与中庸相反,不会按照中和之道去做。清代经学家俞樾说这君子而时中的而是能的意思。在先秦这而和能常常通用。君子而时中,就是君子能时时刻刻坚守中道,没有过和不及。但是小人的言行却不会按照中道去做,他们表现的常常是过分和不及。并且能无所忌惮,肆意妄为。这里又给中庸下了定义。我们读这个段落也要清楚的明白中庸是落在实处,也就是道不远人的意思。我们注意到传的第一部分,称孔子叫仲尼,而后来都说子曰。开篇就明确的说了中庸是儒家的思想。
  第三章,子曰:中庸其至矣乎!民鲜能久矣。这个段落说的是孔子感叹中庸的好处,怎么好呢。其至矣乎,就是达到了极点。但是孔子同样感叹到了中庸确实很好,可惜的是民却很少人能这样,而且长时间都没有执行中庸了。
  第四章,子曰第四章,子曰:道之不行也,我知之矣:知者过之;愚者不及也。道之不明也,我知之矣:贤者过之;不肖者不及也。人莫不饮食也。鲜能知味也。这个段落承接第三章申明鲜能久矣的原因的。孔子说。中庸这样的道上人很好,但是没有执行的原因我知道的。聪明的人以为中庸之道太平常,所以不愿去做,不聪明的人又做不到。中庸之道不明的原因是因为,贤德的人认为中庸太平常,没有必要去阐述。而不肖的人,又不愿意去学习中庸。这个就好像我们每个人都要去吃饭,但是很少人真正的知道味道的精华。每个人都要生活,但是却不了解中庸真的意义之处。
  第五章,所以第五章章孔子感叹到,难道中庸的道虽然尽善尽美,但是真的就不能实行了吗?而有了下面第六章的语言。
  第六章,孔子提到大舜。 子曰:舜其大知也与!舜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其斯以为舜乎!舜是多么的智慧啊。舜不仅仅自己懂的多,而且喜欢问,论语中说不耻下问和以不能问与能,以多问与寡,喜欢审查身边的言语。把那些适合中道的记下来。把那些不合中道的就隐藏不言,对于合乎中道的就大肆宣扬。把过和不及都放置不用。而用中间最好的,适合中庸的,来推行到老百姓,来推行治理天下。知言善用这个才是舜。我们看这个段落是说大舜的智慧。也是管理天下的国家的智慧。这里便是三达德中的智。这里的知读智,是智慧的智的通假字。
  第七章,遇到或者是说到一个问题了。这章申诉前一章的意思。把平常人举出来。用一般人的所谓的智来和大舜的智慧来比较。子曰:人皆曰予知,驱而纳诸罟擭陷阱之中,而莫之知辟也。人皆曰予知,择乎中庸,而不能期月守也。这里要先解释一个名词罟擭陷阱,罟(读孤)是捕捉鸟的罩网,擭(读获)是捕捉兽类的笼子。陷阱也是捕捉野兽的陷坑。这里的予知也是智。孔子说,很多人都会说自己够聪明。却不会按照中道去做。不知不觉间就被驱到罟擭陷阱中去了。这些人还不知道如何避免。即使知道了中庸,却做的时候却坚持不到一个月。这个段落就说了,很多人在做事情做人的时候其实是固步自封,自以为是,不会学习大舜问察用。自己洋洋得意,其实却远离中道。可见中道的智慧不是一个人关门悟出来的。是从生活中人和事情总结出来的。充满理性的思考与认知,这个才是中道的智慧。而且学中道最终目的还是用。当然因为人的身份不一样,中道的用不一样。也就是我们常常说的要安分。做自己该做的。
  第八章,说到颜回了,前面第六章说的圣人,这里说贤人。孔子说颜回三月不违仁。和前面第七章说的不能期月守是不是有很大区别。从孔子的话知道颜回的面对仁是可以做到不少的日子的。颜回是一个有坚守的人。而坚守的方法是什么呢?这里中庸原文说子曰:回之为人也:择乎中庸,得一善,则拳拳服膺,而弗失之矣。善的基础就是仁。颜回做人,既然选择中道,得到一个善言或者善行,就会牢牢记在心中,自己做起来的时候,不会有丝毫的偏移。也就是坚守中道。这里就是从学习中道谈到了坚持中道。
  第九章,这里再次申明前意说中庸之难行。天下国家可以平治,高官厚禄可以辞可以不要。白晃晃的刀即使可怕也有不畏惧的时候,但是中庸之道还是比这些要难做到的。
  第十章,在第九章说到面对白刃的无惧。进而谈到勇了。也就是三达德的勇。子路问强。子曰,南方之强与,北方之强与,抑而强与?宽柔以教,不报无道,南方之强也。君子居之。衽金革,死而不厌,北方之强也。而强者居之。故君子和而不流;强哉矫。中立而不倚;强哉矫。国有道,不变塞焉;强哉矫。国无道,至死不变;强哉矫。这个章节很熟悉。子路这个人我们也很熟悉。是孔子弟子中非常勇猛的人,而且很直率。颜回在论语里面常常受到表扬,而子路常受到批评。孔子批评子路不是不喜欢子路,而是喜欢而教育。有点恨铁不成钢的意思。在孔子家语中还有子路徒手搏虎的记载。可见子路是一个非常勇武的人。子路在这个章节提问了。什么是强?孔子反问他,你说的强是南方的强还是北方的强,还是你自己的强呢?用宽柔的精神去教育大众,人家对我无礼也不怨恨也不报复,这是南方的强,现在所谓的君子具有这种强。把兵器甲盾当枕席,枕戈待旦,面对死亡无所畏惧,这是北方的强,现在所谓武士就具有这种强。而孔子自己认为的强是怎么样的呢?原文说故君子和而不流;强哉矫。中立而不倚;强哉矫。国有道,不变塞焉;强哉矫。国无道,至死不变;强哉矫。所以真正的孔子认为君子是顺应时局而不随波逐流,坚守中道而不偏不倚,国家政治清平时不改变志向,国家政治黑暗时坚持操守,宁死不变。这个和孟子谈到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大致类似。真正的强是坚守中道不改变。孟子的“不能”的中心也就是坚守中道不动摇。可见中庸之道不仅仅是靠学用还贵在坚持。
  第十一章,继续把前面几章的意思进行伸展。说到了外界不利影响,我们施行中道不要受到这些的影响。来看原文。子曰:素隐行怪,后世有述焉:吾弗为之矣。君子遵道而行,半途而废:吾弗能已矣。君子依乎中庸。遯世不见知而不悔:唯圣者能之。孔子说。平常喜欢隐逸行为奇怪的人,即使后代有人提到他们甚至赞许他们。我也不会这样去做的。这里的素,有的书解释为索,比如朱子和颜师古都解释成为索隐,也就是寻求隐。而宋代倪思解释成平素,和后面素富贵行乎富贵的素一个意思。两者都解释的通。在孔子的时代很多人寻求的隐逸并且行为荒诞不经。我们在论语中会看到不少人,可见孔子的时代很流行,比如楚狂人长沮桀溺等人。这些还老子不一样。老子起码还是有职务的。老子是道家是哲学家。而这些人只是隐士。这些隐士更不等于后来的庄子(隐士哲学家)。这些隐士不能说自绝人类,但是都是自绝于社会的。而儒家的学问是社会学,是要推行到社会的。所以孔子说自己不会躲避社会,不会逃避现实。是要去承担。这个也是儒家的一个可贵之处。这个也就是我们现在说的社会责任心,而这个责任心的继承也就是仁。因为有了社会的责任心,所以施行中道,才会坚守,才会不受其他歪理邪说的影响,也不会半途而废。真正的君子施行中庸,即使默默无闻也会坚持也不会后悔,到这个地步的只有圣人了。做中庸,不是为的名利。这个也是儒家的的一个特点,也就是无自求而有为。(墨家是有自求而有为,老子是无为而无不为,庄子是无为而无为,禅宗是有为而无为)既然施行中庸无怨无悔就只是圣人可以达到了。是不是中庸很难呢?是不是做不到呢?中庸之道有没有什么具体的方法呢?这些问题留待下回再讲。谢谢大家。

相关标签: 老家葡萄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