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开启左侧

云轩读《大学》:三传解上

作者:四川文化网 | 时间:2015-8-5 14:21:49 | 阅读:1592| 显示全部楼层
  大学的传一共分做十章。分别是《康诰》《汤之盘铭》《诗云邦畿千里》《子曰听讼》《此谓知本》《所谓诚其意者》《所谓修身》《所谓齐其家》《所谓治国》《所谓平天下》。传是对于经文的解释。不过大学在流传的过程中,可能有些脱漏。有些著名的学者进行的增补。因为传的部分较多,我也只有采用分段的方法进行讲解。今天我讲的是前四章。也就是《康诰》《汤之盘铭》《诗云邦畿千里》《子曰听讼》。我们现在开始逐章的讲解。
  传一《康诰》曰:“克明德。”《太甲》曰:“顾諟天之明命。”《帝典》曰:“克明峻德。”皆自明也。我们读大学经文的时候,开始就是在明明德,此章就是解释在明明德。此章所引用的话都出尚书。康诰是周成王(当时周公辅政,也算周公封的)封他的弟弟康叔去管理殷商的旧民时候的诰。诰是命令的意思。太甲是商朝的君主太甲所做,太甲是汤的嫡孙,也是商朝的第四位君主。他做了商王以后,昏聩不明,暴虐百姓。于是辅佐他的元老伊尹就把他放逐到桐宫,让他反省三年。三年后太甲被伊尹迎接回来,太甲认真反省于是做了太甲三篇。帝典就是尧典是记载尧的一些功勋的典籍。康诰里面说,能明白自己的德。太甲里面说常常想到天赋予人的德行。帝典里面说能明白自己美的品德。这三句的意思很类似。这里天赋予的叫明命,人赋予的叫明德。这里就告诉我们人的德行是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就是天生的本性,还有就是生活中的学习。二者又是组合不可以分割。因为人是个体的。我们人要明白德行要怎么样做呢。大学告诉我们要自明,也就是要自己明白,自己思考,自己反省。把不好的去掉,让好的光明的德行彰显出来。
  传二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康诰》曰:“作新民。”《诗》曰:“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
  这里的解释的就是亲民。这里的亲做新。因为我讲的版本是朱熹的。亲民是三纲领的第二项。盘铭是盘上的铭文。这里的盘是洗澡盆。汤是商汤,商朝的开国君主。诗是诗经这里用的是诗经大雅文王篇中的话。商汤在他的洗照盆中刻了这样的话,假如可以一天新,那么就要天天新,新了还要更加新。康诰里面说让老百姓有新气象。诗经里面说周虽然建国很久了,但是上天赋予他的使命却在更新。所以君子要从自己新,然后才可以去新民,民既然新了,老百姓的气象不一样了,国家的气象也就新了不一样了。这样君子要通过新民然后止于至善,必然要尽心尽力。不敢丝毫懈怠了。
  传三《诗》云:“邦畿千里,维民所止。”《诗》云:“缗(音民)蛮黄鸟,止于丘隅。” 子曰:“于止,知其所止,可以人而不如鸟乎?”
  《诗》云:“穆穆文王,於(音乌)缉熙敬止!”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
  《诗》云:“瞻彼淇澳,菉竹猗猗。有斐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僴兮,赫兮喧兮。有斐君子,终不可喧兮!”“如切如磋”者,道学也。“如琢如磨”者,自修也。“瑟兮僴兮”者,恂栗也。“赫兮喧兮”者,威仪也。“有斐君子,终不可喧兮”者,道盛德至善,民之不能忘也。
  《诗》云:“於戏(音呜呼),前王不忘!”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此以没世不忘也。
  这章大量引用诗经的话来解释止于至善。邦畿千里维民所止这个商颂玄鸟篇的话。邦是天子直接控制的地方,有点直隶的意思。畿是京城附近的地方。我们再厘清点概念。天子居的地方叫宫,宫外是城,城外是郭,郭外是郊,郊外是野。商朝大量采用的是七进制。那么这里有什么意思呢。邦畿千里之大,都是百姓居住的地方。这个阐述了邦为末,民为本。而黄鸟句是从小雅绵篇缗蛮是拟声词。黄鸟缗蛮的叫着,飞到小丘的一角栖息。对此句诗孔子这样理解并发出感叹:“对于止,连鸟都知道自己何处栖息,难道人不知道吗?”当然这里的栖息有引申的意思在里面是说到或者说该怎么样。止得目的就达到至善。下面文王句引用大雅文王篇,百姓对于文王感叹到,深远美德的文王啊,这里於是能继续光明能够到大家都敬他的地步。每个人都敬仰文王的止。但是每个人对于文王关系都不一样。那么文王做的也不一样。我们学习文王的做法,我们有应该怎么做啊。大学这里指出做为君要止于仁爱,做为臣子要止于恭敬,作为儿子的要止于孝,作为父亲的要做到慈爱,有国中的人交往,要做到诚信。下面有继续引用淇澳(音郁)篇的话,我先介绍一下淇澳篇,淇澳的诗经卫风中的一篇,卫国在昏庸的卫懿公的时候亡国,后来在齐桓公的帮助下复国,诗经卫风中有不少说这一些列事情的。比如《木瓜》《鹑之奔奔》等。复国后卫国迁都,做新的城。这个迁都修新的城的主导者就是卫武公,国人赞美卫武公所以有淇澳篇的诗。切磋琢磨,是加工角骨器玉器时候的方法,切是粗加工切开角器,磋是打磨。琢是对于玉器的雕琢磨是打磨玉器。也就是说好的东西精美的东西都要经过再次的加工。大学然后对于后面句子又进行了一番深的解释。也就是这个东西物质以外的感觉。也是我们学大学以后的应该表现出来的。然后同样用道学自修说君子治学和修身的功夫。恂栗是学习的时候战战兢兢不敢丝毫懈怠。然后君子有修养治学,又不敢懈怠,自然让人肃然起敬,也就是有威仪。继而进一步保持这样的势头,然后到至善的地步。然后大学有引用诗经里面周颂烈文篇的话。说古代圣明(前王前贤)的君主虽然不在人世了,但是后代的王和贤人(君子)还是依然受到前王影响,贤前王所贤,亲前王所亲,而后代的老百姓(小人)快乐者前王给我们带来的快乐,享受这前王带来的好处。所以说前王不在了,但是后代也不会忘记他的。也就是仁德给后代的影响。
  传四子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无情者不得尽其辞。大畏民志,此谓知本”。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引用的是论语颜渊篇的话,大致说听诉讼,我也和众人一样。追求的是用德化民,是诉讼根本不发生。这个是也就是儒家德教的表现,和法家的法治有根本的区别。儒家注重去避免案情发生,法家是严厉惩处来使得案情不再发生。儒家重本治,法家重末治。那些是那些心术不正的人不敢花言巧语,惧怕大多数的意愿,这个就是根本。这个章节解释的是知本末。从这个章节我们,我们可以知道在儒家看来的老百姓的意志是根本。统治只有惧怕这个根本。才不会花言巧语,不敢欺骗老百姓,这个才可以达到末,也就是统治。
  传五,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大概遗失了部分。朱子根据程子的意思进行的增补。我附录出朱本原文。所谓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至吾之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也,盖人心之灵,莫不有知,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惟於理有未穷,故其知有不尽也。是以大学始教,必使学者即凡天下之物。莫不因其已知之理,而益穷之,以求至乎其极。至於用力之久,而一旦豁然贯通焉。则众物之表里精粗无不到,而吾心之全体大用,无不明矣。此谓物格。此谓知之至也。


相关标签: 天下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