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开启左侧

北斗镇:焊接一段历史记忆

作者:黄建文 | 时间:2021-10-20 21:13:57 | 阅读:533| 显示全部楼层

文/黄建文
疑惑
北斗镇历史悠久。因镇建于“白土埂”上而取名“白土镇”,清道光三十年(公元1850年)更名为北斗镇。这是仁寿县志所记录的,仅此一句,其他相关记载一概没有。我一直就疑惑,难道北斗镇其他历史事件一点没有吗?一片空白吗?不可能呀!?我读高中时,在资中县发轮镇,我的老家婆屋也在发轮镇韩家沟,我阿公的老师王春元住在牛儿山,当我写的《金耀村的龙门阵》被同学转发到同学群中,有一位同告诉我:以前北斗、金耀、禾加、甘古井,忠义镇、王二溪都属于龙水县地盘,从古至今一直通市通婚,现在扯起来大家都可能攀上亲戚。“龙水县”三字首次映入眼帘。

史料记载
①隋义宁二年(618年)设置,属资阳郡。治所在今四川资中县西北一百四十里 发轮镇南。一说在今资中县西北龙结镇。《元和志》卷31页记:龙水县“以县西北有溪,屈曲绕州如龙,因以为名”。唐武德初属资州。宣和二年(1120)改为资川县。后复为龙水县。南宋淳祐三年(1243)废。
②今四川资中县西北龙溪河(球溪河)。《寰宇记》卷76龙水县:“龙溪水从陵州仁寿县流入,过县入中江。至盘石县界。”光绪《资州志》卷2:龙水县“在州西一百三十里。源出仁寿县山,经四眼桥,流环龙水废县,复绕珠溪场下至小三江口,与珠溪水合流,至大三江口,更十里入中江”。

③亦名龙溪河、仁寿河。即今四川仁寿县东之球溪河。《寰宇记》卷76龙水县:龙水溪“从陵州仁寿县流入,过县入中江,至盘石县界”。清道光《仁寿县新志》卷1记载:龙水县“源出邑北龙王沟,由北门入城,穿南门而出,为蟠溪,又东北经向家坝受回龙桥水,又东受响水滩水,又东受朱家桥水,又东至游子寺受婆支水,又北至宋家庵受马溪水,又东至辜家坝受禄水,又东南至孙家坝受通江水,又东至清水寺受清江水,又东北至白土镇(今名北斗镇)为兰溪,又东经资州四眼桥,至球溪入沱江”。

词语分解

龙的字典解释 龙 (龍) ,传说中的一种长形、有鳞、有角的神异动物,能走,能飞,能游泳,能兴云作雨:龙舟。龙灯。龙宫。龙驹(骏马,喻才华出众的少年)。画龙点睛。龙蟠虎踞。 古生物学中指一些巨大的有四肢有尾或兼有翼。
水的字典解释 。水 ,一种无色、无臭、透明的液体;水稻,水滴石穿,水泄不通。 河流:汉水,湘水, 江河湖海的通称。水库。水利。水到渠成(喻条件成熟,事情就会顺利完成)。水可载舟。跋山涉水。依山傍水。 液汁:水笔。墨。

龙水县的历史


发轮镇古时为龙水县,孔子老师苌弘的故里。旧龙水县,在四川资中县(古称资州)西南约七十公里。置于隋朝义,废于南宋,设县长达620多年时间。县城位于今资中县发轮镇龙水河中游、龙水村一带。至今保存着面积达14万平方米的龙水县城遗址、苌弘洞石刻摩崖造像、龙水大佛、半月山大佛造像等大量珍贵的古迹,流传着孔子之师苌弘的民间故事。2007年7月,龙水县城遗址被列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
《中国历史地图集》有隋代资阳郡龙水县地图
龙水县,因以县城西北“有溪曲绕城如龙故名”即因龙水河而名,于隋恭帝义宁二年(618),从盘石县(资中北周时县名)分离出来。北宋宣和二年(1120)改龙水县为资川县,宋理宗端平二年(1235),改名龙川县,后又复名龙水县。南宋理宗淳祐三年(1243),龙水县因战乱废。设县时间长达625年。
其存废历史依据如下:《资中县续修资州志》(疆域志“古迹”)载:“龙水废县:在州西南一百四十里,《元和志》:本汉资中地,隋义宁二年(618)招慰夷獠(僚人),于此分置龙水县,以县西北有溪曲绕城如龙故名,唐属资州。宋史《地理志》:北宋宣和二年(1120年),改龙水为资川后复故,南宋淳祐三年(1243)废,即今龙结乡”。
《资中县志》(第一篇“政区建置”)载:隋末恭帝义宁二年(公元618年),资阳郡(郡治为盘石县,即今资中县)增置6县,时郡领县15个:盘石、龙水、月山、银山、资阳、内江、威远、安岳、大牢、普慈、安居、隆康、牛鞞、隆龛、和义。唐懿宗咸通七年(公元866年),时州(郡)领县8个:盘石、龙水、月山、银山、资阳、内江、清溪、丹山。五代前、后蜀,州(郡)领县无变化。北宋乾德五年(公元967年),省月山、银山、丹山县入盘石县。时州领县4:盘石、龙水、资阳、内江。北宋徽宗宣和二年(公元1220年)改龙水县为资川县,后复原名。南宋理宗淳祐三年(公元1243年),龙水县因战乱废。龙水县治今发轮镇龙水村。

一千多年前的隋、唐时期,资州(资阳郡)其领县中的盘石(今资中县)、资阳为上等县,龙水、内江、丹山、银山为中等县,清溪、月山为中下等县。可见,古代龙水县是仅次于资阳(今为地级市),与内江(今为地级市)同等级的行政区。原龙水县的区域包括今资中龙结、发轮、配龙、球溪、甘露等镇、资阳市碑记镇、忠义镇(隋唐时期名东津镇,俗名王二溪)、丰裕镇等乡镇和今仁寿县北斗镇(古称白土埂镇)等乡镇部分土地。宋乾德五年(公元967年),月山、银山县省入盘石县。宋代,盘石县辖16乡、10镇(月山、银山、丹山、南湍、鼓楼、赖胥、赖盘、小石同、粟林、铜鼓)。龙水县辖5乡、5镇(白土、赖社、东津、龙吉、赖关)。
据《太平寰宇记》(宋代乐史著)记载,龙水县有昌乐乡、东津镇、龙吉镇、法轮镇、赖关镇。月山县有南湍镇、金牛镇、赖社镇,设置清酒务,征收酒税万贯。宋末,资阳、龙水、月山因战乱荒废,三地元朝被简州、资县瓜分,白土镇划归简州。明朝资阳复县,龙水、月山旧壤回归南乡、东乡,酿造业复苏。1727年,资县升为直隶资州,龙洞、龙潭划归资州,龙龟溪即珠溪误作球溪,有宝山村尚属资阳碑记镇。
明朝成化二年(1466),原龙水县东津镇划入资阳县。根据《资中县志》记载,明朝成化二年(1466)复置资阳县,由简阳和资中(时称资县)各划一部分土地给重新设置的资阳县。“成化二年,以资县三乡,318户、7632口改附资阳县。”这三个乡中包括原龙水县东津镇、白土镇和龙吉镇,后来东津镇改名为忠义镇。
清朝开始龙水县衙被拆后,历史上改称龙水乡,清代划入龙结镇、龙结乡,今为发轮镇龙水村,迄今已废了771年。其县城模样今天难以知道,但至今地面上还有许多的古城墙遗址,有古时的水井、码头。1987年文物普查时发现了石缸、石臼、陶罐、筒瓦、瓷碗、布纹瓦、街面石等许多的出土文物。
龙水县城遗址,位于四川省内江市资中县发软镇龙水村。2007年6月1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

龙水县古城探秘

朝着发轮之行最为期待的龙水县古城遗址前行。据史料记载,始建于隋末恭帝义宁二年(公元618年)的龙水县的县城,距苌弘洞一公里许。北宋治平元年(公元1064年),著名文学家、历史巨著《资治通鉴》三大主编之一范祖禹到此任过县令。南宋理宗淳祐三年(公元1243年),龙水县因战乱废,其设县时间长达625年之久。龙水古县城遗址附近还有苌弘洞,龙水大佛等景观,这些景观2007年被确立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寻找龙水古城遗址的过程是艰辛的,终于来到了一个叫鹳沟的地方。
著名的龙水大佛就矗立在满是泥泞的村道边。造像龛高8.4米、宽7.1米,其中间的大佛像高7.4米、肩宽5.2米,造像精美,据称为四川第三大坐佛。
记载龙水县的文字龛,位于大佛右边最高处,没能受到人为的破坏,至今字迹仍十分的清晰可辨,是研究龙水县历史文化、社会经济状况异常难得的重要依据。
在一座普通的农家小屋,却是当年龙水县衙的原址所在地,一位带路老人的家。一路上老人都自豪的述说,村民都戏称他为龙水县太爷。
这口古井,已有千年历史。当年龙水古城的居民,大多取水于此,这也是现在为数极少的古城遗迹之一。井旁有一座龙水县遗址的碑,2007年被确立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后,2013年由资中文管局所立。根据石碑记载,龙水遗址面积为14万平方米。历经700余年的光阴,现已被深埋于地下1.5米深。

站在遗址远望,当年的街市的繁华,已被红土所掩盖。唯有历史文献的记载,方能追寻往昔的荣光。《资治通鉴》主编之一范祖禹任龙水县令期间,曾建造龙水书院一座,为当时国内著名书院。
与欧阳修齐名的诗人梅尧臣曾不远千里,来此寻古访幽。
资中历史上第一位状元,赵奎也曾在苌弘洞隐居。
而民间更有传说,张三丰也曾到此游历。
然而房舍万间,城内街巷纵横,商贾云集喧闹,均已化作尘土。再强盛的文明,在历史的车轮下也显得如此的渺小。
这是至今唯一保存的一段龙水县古城墙,只留有3.8米长,高约1米。已无法想象,古城的先民在龙水最后的时光里,为保护自己的家园,经历过怎样惨烈的厮杀。这残留的古迹,曾聆听了多风雨故事,曾浸染过多少泪痕鲜血。
文化达到鼎盛的巴蜀,在那一场浩劫中陨落。而我们可以为之自豪的是,四川的先民在蛮族的入侵中,用最为猛烈的抵抗,捍卫了华夏民族的尊严。他们曾用血肉之躯,抵挡着铁骑的践踏,保护着中华文明璀璨之光仍旧绽放在这片美丽富饶的土地。

龙水河(球溪河)依然在静静的流淌,连接两岸的龙水桥只剩桥墩隐没于水底。它见证了古城的兴旺,也见证了古城复归平静。千年之后,它依然会安静的流淌。而龙水县的这段历史,也依然会被后人所铭记。
  以前北斗、金耀、禾加、甘古井,忠义镇、王二溪都属于龙水县地盘,从古至今一直通市
通婚,现在扯起来大家都可能攀上亲戚。由此说明了七个问题:
一、为什么仁寿县志对北斗镇的记载很少。关于北斗镇的历史记录,也随着龙水县的消失而消失了。
二、关于一些俗言口语“球”事等方言相通相融。
三、北斗镇归属龙水县管辖有从隋朝至宋朝625年历史。
四、古资州龙水县有悠久的历史;
五、有珍贵的遗迹和孔子老师苌弘的传说;
六、四川省第三大坐佛资阳大佛属龙水县人民雕刻的石窟艺术珍品;
七、《资治通鉴》三大主编之一的范祖禹曾经任龙水县令。
感谢我的同学们帮我们焊接了一段北斗镇的历史,尘封的记忆逐渐清晰:
隋朝至宋朝,白土埂归属龙水县;
元朝时期,白土镇划归简州。
明朝时期,白土镇划归资阳县;
清朝时,白土镇划归仁寿管辖,清.道光三十年(公元1850年),才更名为北斗镇。
北斗镇名称的历史演变:白土埂一一白土埂镇——白土镇一一北斗镇
北斗镇历史从隋朝龙县水设置开始,618年至今(2021年)也有1400年历史。
球溪河名称的历史演变:龙溪水一龙水河一仁寿河一龙水溪一龙龟溪一兰溪一珠溪一球溪河
638b59eec20b9e1ca669786aad21369f.jpg
a1f7a334a2adb451f02f807d4f876b85.jpg
1634734699577.jpeg
1634734689010.jpeg
1634734680038.jpeg
1634734581364.jpeg
1634734556004.jpeg
1634734590881.jpeg
1634734569157.jpeg
1634734624405.jpeg
1634734604633.jpeg
1634734616697.jpe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黄建文

主题 273
帖子 273
积分 1335
黄建文,中共党员,仁寿县作协、诗词学会会员,眉山诗歌协会员,美篇“文学爱美”圈主,《中国乡村》杂志四川选稿基地主编,香港荷花文艺杂志社员、乡土作家。发表诗文500篇(首)。
阅读作者更多精彩帖子

热门问答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