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左侧

润叶书院院长对话作家王良勇:谈谈“写作”这件事

作者:四川文化网 | 时间:2022-7-21 18:04:17 | 阅读:224| 显示全部楼层
       写作是人运用语言文字符号以记述的方式反映事物、表达思想感情、传递知识信息、实现交流沟通的创造性脑力劳动过程。提高语文写作,是学生用书面语言创造作品的天才活动。
       7月20日,首期“润叶书院谈”,有幸连线到90后青年作家王良勇,围绕“写作”这件事儿,分享他对写作的看法和建议。
       在正式专访谈写作之前,想请大家听听润叶的开场白——
       2018年,我在川西一个县级市教书,那座小城有2300多年历史,是巴蜀四大古城之一,西汉著名才女卓文君的故乡,素有“天府南来第一州”的美誉,我欣赏小城的诗情画意,遗憾未记录更多关于那座小城的故事和风土人情,但我相信有更多人不吝惜对它的赞美,翻开过去的岁月,追溯到作家王良勇,他对邛崃的描写,则十分详细、深情、厚重,从平乐古镇到川西竹海,从火井镇到木梯羌寨,从天台山到永乐寺,作者的写作冲动从何而来?作者的写作到底表达了什么?今天,就跟随我们的访谈,去听听他谈有关“写作”的事儿。
       润叶:我注意到你写邛崃的川西竹海,里面涉及到老人、父子,你觉得写作对人物角色的选取应注意什么?
       王良勇:老人、父子这两个角色都是自然存在的,在写作时,我被这两个人物吸引,就说老人,她年纪很大,在一个当时冷门的景点摆个小摊卖零食,仍然在努力的做着事,微笑感动了我这个游客,这令我想起了作家余华《活着》里面的人物徐福贵,不屈的人物精神给人力量,所以我记录下了她;而一对父子,表面上父亲束缚孩子的行程,对孩子说“不”,但其实,我想到的是父亲对孩子的担忧、关爱、教育,不希望孩子误入歧途,才会训斥孩子别乱走。在我们的写作中,我提倡选取最有特性的人物来写,最容易记住的人物来写,他们身上传递给人或悲或喜的内心世界,人物丰富的情感,展现出的面貌,吸引了我们,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记忆,所以对人物角色的选取,也要是选择自己比较熟悉的来写,才能信手拈来。
       润叶:在你的文章中,常常会出现许多新词,你建议大家通过新华字典,去了解那些未知的词语吗?
       王良勇:不建议。我想,词语的诞生,是为我们所处的环境服务的,我们没必要刻意去记住那些几乎很少用到的词语,当你处在一个不一样的环境下,通过缘分的阅读、体验,一些词语就可能与你相遇,这就好比你去体验不同地方的景物,就会认识到不同的事物,那些不同的事物都有新词符号为他们命名,你这样去了解他们,难道不会很深刻吗?写作就像编织一件艺术品,你编织好一件艺术品,并不用运用到的材料越多才能编得好,更多的是需要你的灵思和技巧,需要对材料精细的拼接和把握,需要对艺术品的传承和审美,我觉得广泛的阅读远远比去看新华字典的作用要大。
       润叶:你提出了“三色邛崃”理论,可以介绍一下写作的脉络吗?
       王良勇:我多次行走在邛崃市,发现邛崃是一座很有特色的城市,它带给我的写作冲动,并不是仅仅因为卓文君,它有厚重的城市底蕴,我便想,为这座城市描个写真,用我的笔把它的美描述出来,写作不就是要表达一下自己的思想么?我便根据邛崃市资源特点,提出了对邛崃城市面貌的印象。首先是红色,它是邛崃浓墨重彩的第一重颜色,讲述红四方面军以及川康边人民游击队在邛崃英勇战斗的事迹;其次是绿色,是邛崃的第二重颜色,讲述邛崃加大生态环境保护,践行绿色发展的理念。最后是白色,是邛崃的第三重颜色,讲述的是“中国白酒原酒之乡”金字招牌,白酒为邛崃带来了经济效益。
       润叶:很感谢你的讲述,现在已经到了手机阅读时代,阅读纸质书籍的时间越来越少,你对写作者有什么好的建议?
       王良勇:现在人们阅读纸质书籍要比以前少了,他们会受到各种短视频软件的吸引,有时候沉浸很久也无法自拔,这值得反思。我有个习惯,就是晚上会花一点时间来阅读,每周都能保证几个小时的阅读,我觉得人们在晚上回到家后,可以选择阅读一会儿纸质书籍,配上自己爱吃的零食,一边读书一边做个吃货,这不挺好吗?人们有必要思考大数据算法带来的影响,警惕“流量黏性传播”诱惑,在一个自己深陷的领域被人投食,所以我建议写作者,每周至少要保证一定时间的阅读,充实自己的内心世界,不要被人牵着走。
       润叶:“流量黏性传播”诱惑?呵呵,这怎么理解呢?
       王良勇:因为我从事媒体行业工作,对传播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流量黏性传播”这个理论,我想它是一种传播现象,即大流量下的衍生品,具有在大流量发生期间的短暂时空,及时传播以适应人猎奇、探索的进一步需要,这类衍生品便实现了大流量的分流,同时拱卫大流量的持续热度,这种传播现象我称之为“流量粘性传播”。
       所以现在很多商业平台精于计算,把流量粘性传播发挥到极致,形成个人爱好下的精准推送,我们都成了被流量引导的消费者而已。比如一个网红的突然诞生,让我们深陷其中,我们除了已了解网红本身的内容外,还会刻意去挖掘更多与网红有关的事情,在我们探索的过程中,那些与网红有关的事情,就产生了流量,形成“流量黏性传播”诱惑,满足我们猎奇的心理。
       润叶:你谈得越来越深了,需要细细地咀嚼。写作者要警惕“流量黏性传播”诱惑,很感谢今天你的解答。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