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开启左侧

点亮“薯”光科技助农服务团赴布拖县日嘎村调研并宣讲马铃薯知识

作者:四川文化网 | 时间:2023-8-20 10:19:15 | 阅读:1197| 显示全部楼层
       四川文化网7月15日电(通讯员 李舒飏 沙富强 朱星灿)2023年7月13日 四川农业大学“点亮‘薯’光,助力乡村”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与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科技助农博士研究生社会服务团来到布拖县特木里镇日嘎村,对当地马铃薯的种植情况和贮藏情况进行了调研,并对村中的马铃薯种植户进行了马铃薯采收贮藏知识宣讲,以更好地帮助当地农户减少马铃薯贮藏期间的发芽率和烂薯率,减少贮藏损失。
       据悉,布拖县马铃薯种植面积达22万亩,但马铃薯的种薯退化和收获后的贮藏一直是困扰马铃薯种植户的两大问题,响应国家“乡村振兴”的号召,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于2018年在布拖县建立了布拖县马铃薯科技小院,全面推进了布拖县马铃薯产业发展,保障全县人民粮食安全。

走进日嘎村,宣讲“马铃薯”

20230820_101337.jpeg
图为团队成员与日嘎村村干部的合影。四川文化网通讯员李梓瑄 摄

       日嘎村,距布拖县城5公里,215户,786人。当地村民虽然每年种植了大量的马铃薯,但因贮藏方式不当和在马铃薯幼苗期药品喷洒不当等问题,导致农户每年损失大量的马铃薯。在今天的科普培训会上,布拖马铃薯科技小院成员张峰针对布拖县当地马铃薯贮藏的根本性问题,提出了多种合理、科学的贮藏手段,并特别强调在马铃薯贮藏前,应先进行选种,筛选去除损坏的马铃薯,并按品种进行分类包装,防止品种混杂。“大家在贮藏马铃薯之前要对贮藏室进行消毒,保证贮藏环境的整洁卫生,才能有效避免马铃薯发霉烂薯。”张峰对台下的村民说。
       据团队成员张峰告诉记者,自己在宣讲时,尽量用通俗的语言将马铃薯的知识传递给村民,大家也在认真地听着宣讲,并针对自家在马铃薯种植和收获时所遇到的问题积极的进行提问。“群众的参与性特别高,大家对宣讲培训的内容很感兴趣。”张峰对记者说。

20230820_101341.jpeg
图为中国农技协四川布拖马铃薯科技小院成员张峰在为日嘎村村民讲解马铃薯知识。四川文化网通讯员李梓瑄 摄

       分发知识手册,分组调研在农学院科技助农博士研究生服务团成员张峰宣讲完马铃薯知识以后,社会实践团队所有成员一起开展了关于宣讲后的调研活动,调研内容主要包括当地村民在马铃薯种植以及贮藏方面的一些知识误区。社会实践团队成员分为两组,分别向两个不同的方向去对日嘎村村民进行调研。两个小组沿街走访当地的村民并将印有马铃薯相关科学知识的知识手册分发给日嘎村的住户,同时向他们询问关于马铃薯栽培种植和采收贮藏中的一些问题。当村民对知识清单上的马铃薯知识提出疑惑或者不理解时,团队成员便针对问题进行解答,在给予村民一些科学建议的同时也为他们提供专业、创新的解决方案。

20230820_101346.jpeg
图为团队成员在向村民调研讲解马铃薯知识。四川文化网通讯员李梓瑄 摄

乡村振兴始于心,齐心协力践于行

       此次马铃薯知识宣讲调研活动让团队成员收益颇丰。据“点亮‘薯’光,助力乡村”社会实践团队成员告诉记者,本次实践活动既磨练了社会实践团队成员的意志,又提高了大家的组织协调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了自身的综合素质。通过“三下乡”活动,实践团队成员直接与大山深处的农民接触,通过亲身投入到科技助农,助力乡村振兴之中,真正做到了“走进乡土中国深处。”在走进农村助力农业发展的同时在心中“厚植爱农情怀”,在实践的过程中将专业课题与实践活动相结合,从而“练就兴农本领”,积极探索乡村振兴新路径,助推乡村高质量发展。“对于我们大学生来说,能够到基层,到乡村锻炼的机会是非常少的,这次走村入户宣讲调研马铃薯知识的经历让我受益匪浅。”暑期社会实践团队队长李舒飏告诉记者。

20230820_101349.jpeg
图为团队成员在实践结束以后总结心得体会。四川文化网通讯员李梓瑄 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