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文化网讯(罗思佳 张洪菊 仇蜂)为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2023年7月21日至8月4日,田野小纵队志愿服务活动于思经乡大河村文化站顺利开展,活动主要围绕非遗文化牛儿灯,同时设有众多丰富多彩的补充教育课程。在非遗文化牛儿灯的活动开展中,无论是“牛儿灯”老艺人的言传身教,还是志愿者与同学们的游戏式互动教学,都体现出了“旧”与“新”的碰撞,促进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创新。参与本次活动的有田野小纵队全体队员以及大河村社区工作人员祝雪芹。
破冰近距离,师生共欢愉
2023年7月21日上午,本次夏令营活动开营仪式正式开始,整体仪式围绕“破冰”主题进行,在破冰游戏前,队员们进行了自我介绍,拉近与同学之间的距离。随后,小朋友们通过“击鼓传花”等三个小游戏互相熟悉对方,整个过程有序进行。
仪式中,队员重点介绍了本次夏令营的活动内容与流程,同时将班级同学划分为小组并通过自荐与他荐推选出班委,以便后续活动进行,每个小朋友积极参与其中,各负责同学都表示自己会做好榜样,尽到应尽职责。
在开营活动末尾每个小朋友得到一张彩纸,写下寄语,折纸封存,留以纪念。本次开营仪式顺利开展。在接下来的十三天里,四川农业大学农业经济研讨学会田野小纵队将带领小朋友们探索传统文化“牛儿灯”的魅力。
开趣味课堂,做健康教育
在本次支教夏令营活动中,队员们积极开展各色课程。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心理健康教育、稀有动物保护科普课程开展既培养学生美德,又拓宽知识广度;同学们在显微镜使用课程中探寻微观世界的魅力,在中国八大菜系课程、中国传统文化之十二生肖的讲解课中感受中华文化;体育课堂活动丰富,让同学们在学习之时劳逸结合,既活跃氛围,又锻炼身体;同学们在西方美学差异课堂中感悟美的教育,在音乐课堂、手工活动中切实感受美的培养。
图为老师为同学们讲解传统文化 田野小纵队通讯员 仇蜂 摄
传承人述事,致力传非遗
2023年7月25日上午十点,田野小纵队邀请了一位具有多年表演“牛儿灯”经验的传承人为同学们介绍“牛儿灯”的起源及重要意义。老人称自己对同学们能来听他讲述牛儿灯的故事感到愉悦与激动,并表示十分期待同学们能在学习中真切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牛儿灯”的魅力。
上午传承人的讲述尽管是一种“旧”与“新”的碰撞,但却少了学生们自己接触的真实感。田野小纵队全体成员发挥创新思维,制作各类各样关于“牛儿灯”知识的卡片,采取志愿者先讲“牛儿灯”相关知识再抽取举手小朋友回答的方式,辅以积分机制,即分高者在活动结束时获得奖励,对积极回答问题者予以加分,寓教于乐,深化小朋友对“牛儿灯”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知。问答环节结束后,田野小纵队还进行了复盘,重新对已讲述知识进行提问,结果发现同学们能回答绝大部分志愿者提出的问题,这为本次活动提供了正向反馈,也表现出了互动式教学的高效率性。
图为老先生在给同学们讲解“牛儿灯”相关知识 田野小纵队 罗思佳 摄
文化初体验,培养兴趣点
天全县思经镇凭借“牛儿灯”被命名为“四川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7月30日同学们正式投身牛儿灯表演的学习。思经镇文化站所配备表演牛儿灯的道具齐全,造型有趣,经老师们介绍完各个道具的用处之后,同学们自发地涌向道具,进入“牛身”,摆头摇尾,双手震钹,晃动牛身,尽管动作不规范,但却体现了同学们对“牛儿灯”表演的兴趣,更是反应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渐潮流性。
在队员们以视频学习为辅、讲解演练为主的教学下,将同学们分组排练教学,同学们完成了牛儿灯表演“初体验”。为结营仪式的表演和往后牛儿灯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图为同学们在穿戴“牛儿灯”表演道具 田野小纵队 张洪菊 摄
结营传寄语,歌声赠离别
结营仪式的第一个环节是志愿者老师寄语,志愿者们向孩子们给予了殷切的希冀与祝愿,和孩子们进行了一次情感的密切沟通。在第二个环节汇报演出中,小朋友们依照顺序上台表演事先排练学习过的节目,唱歌背诗表演之后更有一压轴表演——小朋友们们表演思经特色非遗文化“牛儿灯”,整场演出十分精彩,充满了孩子们与老师们的欢声笑语。很快大家迎来了结营仪式的最后一个环节——小朋友们集体合唱歌曲《山脚那个家》。音乐响起,稚嫩的童声飘荡在文化站的每一个角落,让人十分动容。此次志愿服务活动也在孩子们的歌声中落下了帷幕。
图为同学们合唱山脚那个家 田野小纵队通讯员 仇蜂 摄
传递爱心活动,宣扬非遗文化,焕发青春色彩。短暂的分别是为了更好地相遇,在此次为期两周的志愿服务活动中,“田野小纵队”的每一位志愿者都始终秉持着“认真备课,趣味教学”的理念,为小朋友们传递知识,带来欢乐,在这个过程中,志愿者们也收获了许多成长,以爱为桥,携手共度美好未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