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巴蜀符号”,是在巴蜀文化研究中,区别于“巴蜀图语”和“巴蜀文字”的抽象符号。就其当代符号学而言,“巴蜀符号”不仅具有符形、符义与符用三要素,而且独具符法技艺,当居“中国符法艺术”之首。
1-1.中国符号学遗产 四川雅符民俗艺术博物馆馆长魏明生(前排居中)在“2023符号学国际会议”论坛发表论文《巴蜀符号与巴蜀文字比较研究》,受到与会专家学者好评,论坛主持人在大会总结中点名予以肯定,标志着巴蜀符号和巴蜀文字正式成为“中国符号学遗产”内容之一。
1-2.“巴蜀符号”长卷 包括三星堆陶刻、古代文献记载的共28个符号,长1200厘米,高49厘米。魏峡明生手书,四川雅符民俗艺术博物馆陈列展出。
1-3.“中华蚕丛”标识符 原为战国铜戈铭纹(载严志斌等编著《巴蜀符号集成》),魏峡明生手书并解读:符头为一“中”字,符腹为花。花与华相通,即“中华”之义;古时缠绕蚕丝的金属“锭心”,可当做硬通贷交换“丝绽”,因其形状与“棘”字相似,故有“棘币”之称,实为古蜀“蚕从”标识。二者合称“中华蚕丛”。
1-4.鳖灵标识符 原为战国铜錞于铭纹(载《巴蜀符号集成》),魏峡明生手书并解读:鐅灵为古蜀开明国王,符形象鳖,棱形和圆形象征地域广大,位于天下之中,对内和谐包容,对外刚正不阿;触角内捲,伸向四方,表示交际广泛,万国来朝,亦含福寿无疆之义。
1-5.蜀神符 原为古蜀玉石刻符(载张如柏著《三星堆玉器上的古蜀文字》),魏峡明生手书并解读:史载轩辕之子昌意降居若水,娶蜀山氏为妻,生高阳即颛顼帝,绝地天通。蜀神即蜀山氏,发明养蚕取丝,母仪天下。
1-6.古蜀神坛标识符。战国青铜器物铭纹(《巴蜀符号集成》多见),魏峡明生手书并解读:上部尖桃形果实代表祭品,中部为祭台(即神坛),下部波浪曲线表示第三代传承(下画二线、三线、四线,最多五线,分别代表古蜀各个朝代)。
1-7.时辰祭奠标识符 清·冯云鹏兄弟编印的《金石索·石索》载十二个符号无解,魏峡明生手书并解读:古代每个时辰的祭奠方式和内容各不相同,用符号表示:子时敬香、丑时上油、寅时掌灯、卯时参拜、辰时献果、巳时献酒、午时献牲、未时献花、申时祭坛、酉时咸口、戌时空盘、亥时熄烟。
1-8.夏禹八卦标注符 《续写陕西通志》载甘肃省天水市南部嶓冡山洞《夏禹碑》刻8个符号无解,魏峡明生手书并解读:《夏禹碑》的八个符号分别代表8个卦象,与阴阳爻交相重叠的伏羲八卦相比,既好认,又好记,实为伏羲八卦标注符。
1-9.古蜀卐符 战国早期铜带钩铭纹(载《巴蜀符号集成成》),为左旋符,较成熟。此符于广汉三星堆文化、甘肃马家窑文化、浙江良渚文化、广东石峡文化、内蒙古小河沿文化、湖南彭头山文化和高庙文化、山东大汶口文化等等,左旋、右旋均有出现,且成熟程度不一。东汉时期,随佛教传入中国的右旋符,于唐武则天长寿二年(693年)定读音“万”,故有“万字符”之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