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3月10日晚,盐亭县公安局接到了上级打来的机要电话。当时,县公安局局长李太恒一听是要保卫接送朱老总过境,心情特别激动。第二天一大早,李太恒便带上警卫人员驱车前往两河场西面,在盐亭、三台交界处等候。大约8点多钟,首长的车子到了。李太恒被允许登上朱老总的车子,陪朱老总与其老伴、时任全国妇联副主席的康克清同志谈话。 朱德委员长问得最多的是盐亭老百姓的生产和生活,特别是公社办公共食堂的情况。李太恒汇报说,他是1938年在家乡河北太行山区的赞皇县参加八路军打日本的。日本鬼子投降后,又参加解放战争打蒋介石,随后南下入川,解放初期在四川凉山剿匪。这十多年里,自己北战南征,一直仰慕朱老总的威名,但是还未见过朱老总本人。今天见了本人,没想到那样和蔼可亲,就像自己的老父亲一样。
1960年3月10日,朱德回到家乡四川省仪陇县(图片来源:朱德故居管理局) 车子经县城开到灵山场口(即今盐亭林山乡场中间),朱老总叫车停下来,他下车站在路边举目四望,若有所思地说:这里叫“灵山铺”吧!我年轻时,从仪陇老家步行到成都求学,在这里歇过店。他又指着岩坎下一座七层砖塔说,这个叫“字库”,是旧时读书人烧字纸的香火炉。当年我在塔子下驻足看过文字,大概记得是清朝康熙年间在此设铺司,当地人办私塾而修的。这是古迹,是文物,要好好保护。 他又说,当年站在这里一看塔顶,便知它与别处塔顶不同,别处是“宝葫芦”,它却是“胖罗汉”,而且胖罗汉四面朝向有四张脸,好像在教人要有四方之志。随行人员按朱老总的指示端详塔顶,果如其然(可惜这座字库,在“文革”初“破四旧”时被捣毁了)。 车子开到盐亭复明场又停了下来。朱德委员长下车,通知找到公社干部王治耀,请他转交成都军区小车司机杨思师傅,带给他母亲的20斤全国粮票。王治耀那时还是个二十几岁的小青年,首次见到朱德元帅。朱德委员长一点也不摆架子,平易近人,而且朱德委员长还这样认认真真地为老百姓办平常小事。王治耀一时心潮起伏,感慨万千,于是翻开日记本,记下这终生难忘的时刻。 首长的车子经过富驿场开到盐亭、南部交界的枣尔垭,即盐亭县原三岔公社的共和大队,在马路边再次停了下来。朱德委员长下了车,深入农户调查。他走进大队办公房和公共食堂察看,与在场社员、队干部亲热打招呼并亲切交谈。 那时的村支书叫杨绍维,见此情形,激动万分,手足无措,情急智生,赶忙请刚任富驿区委副书记不久正在本村蹲点锻炼的何廷杰前来接待。朱德委员长向他们询问公共食堂和“大跃进”中农民生产、生活等情况。然后,大家依依惜别,由南部县公安局的同志接着护送,驱车翻过枣尔垭,直往南部县城方向而去。 据党史资料记载,1959年七八月间的庐山会议召开后,国内形势发生变化。这一时期,朱德同志先后在四川、陕西、河南深入基层做调查研究,并于1960年5月21日至6月12日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的工作会议上,慷慨陈述公共食堂和供给制的弊端。他说:“陕西群众反映食堂有五不好,即社员吃不够标准、浪费劳力、时间,吃饭不方便、一年到头吃糊涂面。”在另一次会上,他说:“不能共农民的产,要让农民致富,食堂办不好,暂时都垮了也不一定是坏事。” 这次会议在中央和各地负责人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草案)》进行了修改,制定了《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修正草案)》,修改部分主要是取消了原草案中公共食堂和供给制的规定(这实际上是以中央文件形式宣布“公共食堂”的解散)。
1962年中共八届十次全会通过的《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修正草案)》。 盐亭县委党史研究室原社科助理研究员、盐亭县政协原常委刘泰焰(1940.12—2023.10)对朱德委员长过境盐亭县的事迹进行了调查,采访了当事人李太恒、王治耀、何廷杰等同志,记载了这段珍贵历史。2007年9月,刘泰焰同志前往仪陇县马鞍场参观朱德同志旧居和新建的朱德纪念馆,感慨良深,当即口占五言四韵诗一首,其词云: 室内看伟大,室外看平凡。 平凡出伟大,千古一奇男。 传说您通神,来拜您真人。 世称老祖父,一生最亲民。 特别提示 转载请注明:“来源:方志四川”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刘 永(四川绵阳人,公务员,爱好文史写作,有《文同评传》等书籍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