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左侧

我心素已闲  今日意更悠 ----创作《绵商赋》引出的那些事儿(作者:曾璞)

作者:赵良田 | 时间:2024-8-11 20:06:40 | 阅读:443| 显示全部楼层
    退居二线后,素喜心闲的我,婉拒了一些文化社团和企业之邀,过上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日子,做着自己乐意之事,守着自己宁静之心。  

                                                
        (一 )  


       2021年12月的一天,县作协副主席、职业作家戴岱兄打电话给我,说请我为绵阳商务作赋。对于戴兄,还未识其人时,就知其大名。知道他是一位靠笔杆子打天下,在省内外文化场上有着传奇色彩之人。
      我第一次读到他的作品,是他写的长篇小说《情网恢恢》。书里的故事,引人入胜,一读就让我难以释手。一口气读完后,感觉他的这本书,比国内有些著名大咖的还有读头,还有味道。
      对他的个性和伶牙俐齿的认识,缘于一次我引荐他为一企业开展宣传活动撰写策划稿。当时,我陪同戴兄面见这家企业老总时,老总见他头戴一顶“本山帽”,穿着也很普通,见惯了衣着华贵穿戴整齐客商的老总,用不很信任的眼神瞟了一眼戴兄,说道:“我对文章的要求很高,你们书记、县长安排记者给我写的稿子,我都直接打了回去!”
     一听此话,我生怕戴兄抜腿就走,一边给老总使眼色,一边想着如何来收拾这令人尴尬的残局。没有想到戴兄静静听完老总说完,淡淡一笑说道:“老总好!你我今天第一次见面,我看你很耿直,我也给你来几句耿直的吧!”
    我和老总都望了一眼戴兄,不知道他嘴里要耿直些什么话来。戴兄简单介绍了自己的创作履历后,反问了老总一句:“你知道什么叫记者?什么叫作家吗?”    戴兄见老总一脸茫然,稍作停顿后说道:“那我来告诉你吧!记者就是作记录的人,作家就是创作的专家!”
     老总听了戴兄的这番话,立即起身来到戴兄面前,拉着戴兄的手,连声说道:“听了您的讲话,有您来助力,我的这活动肯定出彩!”  
   不几天,戴兄的策划稿就出来了。他发在了我的邮箱,我仔细看了一遍,感到此稿写得很不错,可以说让我拍案叫绝。但当看到撰稿人署有我的名字时,我立马删了。以至于后来闲聊时,我调侃戴兄,说他的稿子我给他改了两个字。史有“一字之师”,而我却是戴大咖的“二字之师”。 老总见识了戴兄的实力,从此以后,他公司无论有什么文化活动,都非请戴兄创办的郪影文化公司策划不可。
         对于戴兄之邀,我不能推辞,只有从之。于是,在电话里我很爽快的应承下来。不几日,戴兄说绵阳市商务局、商务协会的领导相邀面谈,问我什么时间有空。已为闲人的我,应该说支配时间的自主性最强。于是对戴兄说,时间由他们定,到时给我准备一套这几年他们的总结、规划、经验交流等资料,请一两个熟悉绵阳商务的人,给我介绍一下情况就行。
    不久,戴兄亲自开着车与我一道来到绵阳市商务局,我们首先见到的是协会的张会长,他很热情的带着我们来到局办公室。      局办主任姓李,是一位年轻帅气的小伙子,他带着我们来到局党组织会议室,一边热情地给我们沏茶,一边歉意地说,韩局长本来要亲自参加,但市委临时通知有会,他就参加不成了,今天就只有分管副局长参加了。     话刚说完,分管副局长和几个应该是熟悉商务的人,就陆续来到会议室。宾主各自就座后,商务局参会人员按照我的提问,一一详尽作了介绍。
      座谈结束后,张会长又陪着我们参观了局里共建的社区。就在我提着一大捆局里为我准备的资料,准备返程时,李主任打电话说,韩局长开会结束了,已在局里等我们一行了。
      当我见到韩局长时,总有似曾相识的感觉。他个头不是很高,是典型的川人个子,从举手投足间,你可以看到他的干练;从他饱满的额头上,你可以看到里面隐藏的智慧并不贫俭。
     韩局长见到我时,像老朋友一样,热情的握着我的手。待我坐下后,他就开始介绍起绵阳近些年商务的发展情况,他说话既不穿靴也不戴帽,开门见山,侃侃而谈,不知不觉间,一个多小时就过去了。
            听了韩局长的这一番话,我感叹道:“韩局长啊!座谈会上听了大家的介绍,浏览了李主任准备的资料,对如何写这篇赋,我已心里有数,听了你的这一番讲话,我不仅仅是有‘数’,而是有‘竹’了啊!”  
    说到这里,我见韩局长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又接着说道:“你的介绍,记录下来就是一篇文章!”我看了看我的笔记本,说道:“今天很遗憾的是没记全,要是早知你的讲话对我作赋有这么大的帮助,我能录个音就好了!”
    令我没有想到的是,坐在不远处的李主任,听了我的话后,开口说道:“老师!你不用着急,我已录了音,待我整理后发给你!”听了李主任的话,我不禁感叹这位办公室主任的优秀和周密。
      返回三台后,我用了几天的时间,阅读李主任整理的韩局长的讲话和他给我提供的各种商务资料。
    “作此赋的目的,是要提振绵阳商务人精神,增强自信,激发干劲!”这是韩局长对作赋的要求。
      “商务局的职能用规范的表达是……,用通俗一点的话讲,就是‘大管五百强,小管洗足房’”这是韩局长对商务局职能的说法。         
      从韩局长的讲话里,我吸收到了大量的“营养”,灵感顿至,思如泉涌,一篇1700多字的赋文,可以说是一气呵成,一挥而就。      
      初稿形成,放了数日后,我又逐字逐句修改了一遍,便兴致勃勃的发给了李主任,请他转韩局长并其他领导、商务专家审定。   
      一周过去了,没有得到回音。我的心里生出些许纠结,些许不安,便给李主任发去短信催问。李主任回复说,韩局长近期很忙,但已安排将赋稿纸质版印发局里各领导、各科室,目前正在收集大家的意见,待梳理后发我。
            时间一天天过去,我静静的等待着,转眼半月过去了。当时心想,赋的初稿,从读资料构思,到初稿落笔,我仅用了一周多一点的时间,怎么审个稿这么费劲啊!我有些忐忑不安,于是急不可耐的给李主任再次发了一条短信催问。李主任很快回复说,快了!他正在整理大家的意见。
     次日,李主任发来了他整理的修改意见,并附上了一份修改稿。我详斟细酌读了李主任反馈的意见,不得不对市商务人干事的认真和负责点赞,也读出了修改时间为什么会用这么长的原因。仅就赋标题的修改,便可略见一斑。我的标题是“绵阳商务赋”,修改意见是“绵商赋”,此意见的理由,用了近百字阐述,从古到今列了诸如“风赋”“长门赋”“洛神赋”等许多名家名赋的标题,都是言简而意赅,不超出三个字。对这些意见,我欣然接受。但对发来的修改稿,我很纠结,内心里很不认可。但改稿者是主方,其意见又不得不尊重。
     心里想,也不知韩局长审过修改稿没有,若他这主官都认定了,我也无话可说,只是要求他们在使用时,不能署我的名。于是,我打电话给戴兄,把我的这一想法给他说了说。戴兄应对主客方的分歧,经验丰富,做法老道,可以说是曾经沧海之人。
     他听了我的话,立马否定了我的想法。他认为,我应该把我看了反馈意见的想法,下一步的做法反馈给对方,并根据修改意见,形成二稿发给对方。听了戴兄的话,我豁然开朗,有如拨云见日。立马给李主任回复道:
       李主任好!综合你发来的修改意见,撰写了二稿。你发我的修改稿,不知韩局长看过没有?我认真读了几遍,感到修改此稿的人,对商务很熟,文字功底很深,改得很用心也很尽心。赋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有韵文体,介于诗和散文之间,讲求文采、韵律,兼具诗歌和散文的性质。其特点是“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从这个角度,我有以下观点:
      一是修改稿太短,仅451字,显得太“小家子”气不大气,建议1000字左右,我研读巴蜀鬼才、词赋大咖魏明伦写的赋,多数都在这个字数,如他写的《遂宁赋》,有1400多字。
      二是修改稿对古老绵阳深厚的文化底蕴、对大中华源远流长的商务没有反映或一语带过,给读者留下的“印记”是“绵阳商务”似“无根之萍”“缺源之水”,达不到面见韩局长时,他所讲的作此赋之目的。
      三是修改稿部分地方不合赋的要求。赋中的“欧阳”与“六一居士”重复,而这不是商务重点。“货运繁忙”“海外美名扬”……等不对仗。“斗酒百篇诗难长”“特色街区巴蜀名响”不通顺。“三走三找三问计,寻找良方,当好五员,服务有方;扩内需,促消费,畅通双循环。”不含蓄。
       以上仅为我一孔之见,供参考,最终如何定,请你们决策!李主任很快回复了我,他说,韩局长出差了,没有看此修改稿,待他回单位后,一定把我的二稿和意见,书面送达韩局长。
       这次,没几天,我就收到了李主任转来韩局长的修改意见。此赋原来想上墙于局里的大会议室,因此对字数没有作明确要求。后来考虑党组会议室使用频率高,于是决定在党组会议室上墙,由于墙面限制,经测算,字数要求为789字。对要删除和增添的内容,韩局长在意见里一一列了出来。看了这修改意见,正是我之所需,花明字显,特别是要添加的内容,可以说写得很合赋文要求,只需要我分项添加进去就行了。
      我猜想,这应该是出自韩局长亲笔吧!后来从与李主任的交流中得知,我的判断是准确的。从那天的座谈,到后来听与韩局长共过事的人讲,韩局长这人不仅口才好,领导能力强,而且很实干,无论到了哪个单位?无论那里的基础如何?他都能很快打开局面,很快干得风生水起。我相信这话,因为商务这工作,在我心里一直很“虚”,但韩局长却把他整得很实。在他的任上,全市的GDP,三分天下商业不是有其一,而是挑大梁。
       研读了韩局长的修改意见,我可以说不费吹灰之力,很快就按其要求形成了三稿。不久后,李主任打来电话,问我近期可否有时间,他说,三稿韩局长看了,无修改,很满意!他们已请人写好做在了会议室墙上,想请我去看一看。
    我对李主任讲,我是闲人,时间请韩局长定,只要提前一个小时通知我,我就能准时赶到。次日上午大致十二点,李主任说,韩局长下午要参加市上一个短会,散会后有时间,请我下午二点到局里去。
        我放下电话,立即联系车,在接近两点时,见到了韩局长。他满面笑容拉着我的手,来到了写有《绵商赋》的会议室。他手指墙上的赋文说,赋文上墙几天时间,就接待了几拨来局里检查指导的领导和客商,他们对赋文很是赞赏。接着,他又很私情地对我说,想要聘我为局里的商务顾问,今后无论是我自己,还是亲朋好友,在商务上有什么事,他愿意做好服务工作。说完,韩局长又拉着我,像兄弟一样以绵商赋屏为背景合了个影。
      合影结束,心里想着韩局长很忙,不能耽误他太多时间,于是借口说我还有其他的事,想要告辞。韩局长很干脆,也没有客套式的挽留,便叫来驾驶员,带着一行人将我送到大门口。
     在我要上车时,他从李主任手里接过一盒装潢精美的礼品盒,郑重地递到我手中,说这是他个人为感谢我,送我的一盒产自他家乡北川的新茶。我看韩局长是一个爽快人,也没有客套地推辞一下,欣然接受了他的馈赠。   

                 
                             ( 二  )   


      境由心造,情由境生。也许是心情的缘故吧!将韩局长馈赠的茶叶放在家里,总有满室生香的感觉。说句实话,我真舍不得打开茶盒,自己泡上一杯。
      事有凑巧,就在我纠结如何处理这礼物之时,我很敬重的老领导,先后任县委组织部长、县委副书记兼纪委书记、县委常务副书记,时任市侨联主席的陈福林到县调研,他打电话说想见一见我。我兴高采烈的答应了,心想,韩局长送我的珍贵礼物,不是正好送给我珍贵的老领导福林主席吗?
      对于这一想法,我又心生纠结。记得我离开组织部到局任职时,正是春节临近期间。当时的政治生态是拜年送红包之风盛行,下级送上级,同级送同级,以至于大年三十前的十天半个月,各单位的主要任务就是请客送礼。
     当时有段子说,领导心里记下的不是送了礼的,而记下的是没有送礼的,因为送礼的太多了,记不住。在这种风气之下,我不是入乡随俗,而是历经多任组织部长之后,怀着一颗感恩之心,揣着一个我认为已尽我财力的红包,兴致勃勃的来到了福林部长的办公室。在哥们教授的“经验”指导下,我说了几句致谢的话后,迅速掏出牛皮纸信封,说是我的工作汇报材料,请部长指点。
     此话一说完,我以军人的敏捷,转身冲出部长办公室。在福林部长“你转来!你快转来!”的喊声中,我如释重负,大步走向了办公楼大门。
      就在快走到大门口时,我的“小灵通”响了,打开一看,是部长办公室的电话。我稍微犹豫了一下,还是很不情愿的接了电话。     “你给老子马上转来!”没有想到看起来温文儒雅的年轻部长,此时竟然爆了粗口。
      我小心翼翼的说了一句:“陈部长,我已出大门了,这只是我的一点敬意,你不要见外嘛!”  
   “你给老子马上转来,你不转来的话,老子马上把你狗日的职务给免了!”  
     听了福林部长的吼声,看来他是真生气了,我这“狗日的”还只好身不由己的又回到他办公室去了。
    当他再次见到我时,又显出了他的儒雅随和之气。只见他从抽屉里拿出信封,递到我手上,说道:
    “你这就对了嘛!收你们的红包,你叫我心里不安啊!”  
      见此,我问道:“陈部长!已快到下班时间了,今天晚饭有什么安排吗?”他爽快地说了一句:“没有!”
    “那今晚上我来安排一下你吧!你看在什么地方好啊?”部长很爽快地说:“你去叫上我的驾驶员,我们一起去财政局伙食团吧!”  
      我坐上他的车,来到财政局伙食团时,他给服务员说了一句:“今天晚上三个人,按标准上菜吧!”
     在我执意叫上一瓶酒时,福林部长又严肃起来,说上酒他就离席了。
    待吃完饭,我掏出钱去吧台结帐时,服务员说,陈部长打了招呼的,这是他的工作接待餐。给不脱钱的我,只好红着脸灰溜溜的离开了吧台。
       想到这些,我又纠结起来。心想,我已是快退休的人了,这次他若不赏脸,我就给他“毛起”。于是,我顺手提上茶叶,搭上福林主席安排前来接我的车。
     当见到福林主席时,一群人都已围座在餐厅了。我兴致勃勃地将礼品双手递给他,用很自豪的口吻对他说道:“这可是我在与你同为正县级领导的韩局长那里挣来的啊!”当我把韩局长馈赠我礼品原由说完,又顺口笑着问了一句坐在他旁边,曾从事过纪检监察工作,当过他秘书的一位领导,“这不算行贿受贿吧!”这位领导笑了笑,说道:“这不算!不算!这体现的是你对老领导的敬重!”   
      我接着对福林主席说道:“老部长啊!当你喝着这茶时,你一定会生出骄傲之情,这可是你培养的老部下,从比他职位高很多的领导那里挣来的啊!”福林主席听了我的话,笑了笑问道:“你说的这韩局长,是叫韩忠明吧!”
      我连声回道:“就是就是啊!”福林主席笑道:“他我熟悉,这人确实是不错!”  
      岂止是韩局长不错,他自己在三台工作七八年,在干群中留下的口碑也很不错啊!     
      记得在一次文化人聚会时,一说到在三台工作过的不少领导,大家对福林主席的干事能力、工作业绩、官德人品,可以说是赞不绝口,没有听到过一点关于他的负面声音。这在他离开三台快十五年的时候,居然“人走茶不凉”,还能得到如此认可,不要说绝无仅有,也应该是曲指可数吧!
      就在大家对福林主席纷纷赞誉之时,县委宣传部四级调研员退休的周世书,在三台是一位尽人皆知的著名音乐人,当年由他创作的歌曲“共产党员,三个代表”,可以说唱红了巴山蜀水。这时,他不紧不慢的开口说道:
    “福林主席这人,在三台工作时,其特点我看就是这几个不字!”  
    看大家都在专注望着他等待下文时,他稍作停顿,呷了一口茶,继续说道:“他不绕圈子,不摆架子,不刷袖子,不耍婊子,只作君子!”
     听了他的这几个“不”后,我认为他总结得好,很符合福林主席的特点,于是拿出手机要记下来,说我近期想写一文,想引用他这几个“不”。世书兄笑着摆了摆手,说这不能全面反应福林主席的特点,而且有些话还很不雅,待他思考一下,再正式发我。不曾想,世书兄第二天就发来了,他的原文是:


       《赞福林》


平易近人,不摆架子;
公道办事,不设坎子;
敬业爱家,不负位子;
堂堂正正,不出格子。  


      无论是从世书兄“信口开河”的“不”也好,还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不”也罢,都能看出福林主席在三台干群中的口碑。
    福林主席来三台担任组织部长时,刚35岁出头,年岁虽然不大,但干事很成熟。当时正值地方换届,作为人口大县的三台,干部人才积累很多,矛盾十分突出, 作为干部之家的组织部更是如此。
       一段时期,时任部长很有“大局观”,认为组织部的干部就是要讲奉献,作表率。每当县里有空缺位子时,都是先征求县委政府“两办”和宣传、纪检部门的意见,这些部门无人愿意去之后,才轮得到组织部门的干部。以至于他到组织部任部长时,人们常在私下发牢骚:
    “过去是跟着组织部,天天有进步!现在是跟着组织部,天天看着他人在进步!”
   “进组织部难,出组织部难,要找个好点的位置比蜀道还难!”
  “组织部的干部就像玻璃窗户上的苍蝇,前途是光明的,出路是没有的!”  ……  
     福林主席听到这些后,陷入了沉思。他先对每一位干部进行了座谈,了解其思想状态和想法。利用晚上休息时间,去到每一个家庭走访,了解干部家庭状况,从而拉近了与干部的感情距离。
    后来,经他向县委力荐,组织部当时的五位中层正职,一位到一个重镇担任镇长,其他的四位都到县委、政府的重要部门担任副职,其中两位后来还担任了县级实职领导。         当时,与福林主席平起平坐的同僚感叹说:“小陈部长在县委书记面前,不仅能说话,会说话,而且说得到话!”这里“说得到话”的意思,就是说福林主席的人事方案,被县委书记的采纳度很高。
      事实上,这位“小陈部长”不仅具有“说得到话”的“嘴功”,而且还有一双“识得准人”的“慧眼”。我辦起手指头算了一下,在他担任组织部长不到两年的时间里,经他送出去、选进来挂过职或选抜在组织部担任过中层干部的,后来担任县(区)委书记、副书记、常委、组织部长、宣传部长、统战部长、纪委书记、常务副县长、副县长等重要职务的就有十多人,这也创下了组工人史上的辉煌,至今仍被人们津津乐道。
     记得我出第一本诗集《明心牧笛》时,想请已任县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的他给我作序,他很爽快的答应了,但不同意为序,说只能放在书的后面作读后感。弄得我很无奈,只好又去请在三台文化人中得高望重的邹师爷为我作序。福林书记的文稿很快发给了我,文里的一句话,令我时至今日,都不敢忘却,他说的是  :“做人做事就是应该像一面镜子, 即使打成碎片也都是一只只诚实的眼睛。”
      还有一次,我所在的局以县委、县政府名义召开有乡镇书记、乡镇长参加的工作会。分管副县长在外地挂职,县委书记安排县委分管常委参会。在距开会时间还有半个多小时,我见局长办公室门开着,便去催局长可以进会场了。
    当我踏进局长办公室时,只见局长满脸焦急地在屋内打转转,我问局长什么事急成这样?局长告诉我,他正待出门去会场时,接到县委分管领导打来电话,说今天的会他参加不成了,县委书记临时安排他去省上有事。
    局长说到这里,手一摊,你看这咋办?马上就要开会了,没有县委、政府领导参加,这岂不是我们局里在“自娱自乐”?参会的书记、乡镇长,特别是还有部分局长,会如何看待我们啊?
    听了局长的话,我连连点着头。对局长说到,那你赶快联系一下其他的县领导吧!局长连忙摆着手说:“灾后重建期间,不要说县上领导都很忙,就算是不忙,你这临时去请,多半都不会来的!”
      局长说完,又转了一圈,一拍脑袋,对我说道:“那你给福林书记打一个电话试试吧!”    我看了看时间,迟疑地掏出手机,拨通了福林书记的电话。福林书记告诉我,他今天下乡,已经出发快半个小时了。在急切之中,我忘记了自己下属的身份,在说明原由后,对福林书记说道:“你赶快回来吧!你今天参加了这个会,会议就是县委县政府的会了,你不参加这会,就成了我们局里的业务会啦!”
     福林书记看我迫不及待的样子,哈哈一笑,说道:“那我今天就不听县委书记的下乡安排了,就听你的安排马上返城吧!”接着他又问了问会议的主题,需要他讲些什么?我简单说了一下会议主题后,对他说道:“准备有讲话材料!”
       会议正点开始,福林书记正点到会。他坐在主席台上,翻了翻放在面前的讲稿。没想到按会议议程,该他讲话时,他拿着讲稿在手中扬了扬,说道:“这讲话材料里的内容,我都赞同!我看你们手里都有一份,我就不照着念了。下面,对如何推动此项工作,我谈谈我的理解和做法吧!”
     福林书记坐在台上,两眼凝视着与会领导,侃侃而谈,很接地气的语言,很可行的措施,不时赢得台下热烈的掌声。事隔多年,我在与人谈及此事时,大家都认为,若不是福林书记的全局意识强,官德人品好,像这样的会议,不要说你一个副局长打电话,就是局长,就是同级打电话相请,多数“官僚”“官油子”都会找一个“美丽的托词”推掉。
      福林书记是在三台任职第七个年头调回市上任台办主任的,对于组织的安排,他个人无怨无悔,但众多三台干部群众都为他惋惜,认为凭其德才,依其政绩,他应在三台干干县长、县委书记,再到市上当当副市长……这才是对他的公道。
     我并未受周围人这种情绪的感染,认为无论如何,对台办也是一个正县级机构,也是通往人们给他勾画的“官场路线图”的一个台阶。于是,我兴致勃勃的写了一首藏有他姓名的诗送别:


风华正茂赴梓州,
弹指一去几春秋。
三迁职位淡名利,
无怨无悔解民愁。
陈规敢破众称颂,
福随善缘筑新楼。
林深自有凤栖处,
一飞冲天搏云头。


      他收到后,说了些感谢三台人对他支持理解的客套话,认为现在虽然职务升了,但肯定的没有在县上那么的操心费力,可以静下来读读书,品品茶了。对此,我五味杂陈,以诗作答:


陶公耕种留妙章,
人生有才路自广。
不恋东篱采菊乐,
但闻南山芳草香。
天既生我必有用,
一品清茶亦无妨。
待到春潮雨急时,
龙吟沧海啸大江。


       过去的福林书记,如今的福林主席也已离开了官场,今年7月,他也跨入了六十岁的行列。在他生日到来之时,他曾相中的“千里马”们,多有借此一贺之意。我也提前给他打了电话,他都以“美丽”的托词和令你心不服但“口服”的理由推辞了。对此,我只能惟愿他一切静好,也遥祝他复旦大学毕业,后留学美国并在美定居的儿子儿媳,为他早日添上聪明健康的孙儿孙女,让这为德高才重的老领导,含饴弄孙,颐养天年。      
      说起他的儿子儿媳,我有一面之缘,留下的印象是儿子长得像他,人很帅气;儿媳是一美女,温良恭让。对于他儿子才气的了解,记得是他儿子入读复旦大学不久的一天,他发来了两首诗:
            
其一


同是血肉躯,
何处辨贵贱?
缘由天可定,
我命不随天。
年华正当时,
岂惧前路艰。
丰都有小鬼,  
钟魁勇行先。

     其二


身在复旦光华园,
求学但为不等闲。
耳闻琅琅读书声,
心系芸芸多磨难。
逝者已矣当安息,
活着既在须奋战。
待到我辈凌云日,
敢教天地换新颜。

      他在诗后附言叫我点评,我读后,回复道:“大气豪气仁智气!有才有志有情怀!”短信发出,我很疑惑:“这是谁写的啊?”于是问了他一下。他很快回复了我,说是他刚读大学不久的儿子写的。
     看了他的回复,又品读了一遍诗作,深感他儿子不仅是有才,而且很有思想和志向,这在当时十八九岁的孩子中,实属凤毛麟角。感此,我立马来了诗兴,写道:


年少有壮志,
济世为己任。
乃父是榜样,
心净天可胜。
前路坎坷多,
智开成功门。
心怀百姓苦,
挥鞭任纵横。


      为感恩福林书记为三台发展的贡献,感恩他对三台干部的无私进言,在他“奔六”大寿到来时,我写下了“福林六十生日快乐”藏头诗一首:


福如东海寿比山,
林花香满水云间。
六旬把酒酬远志,
十里春色醉华年。
生生不息心无愧,
日日常思民有欢。
快意总随积善者,
乐为人梯向高端。  

                  (三)


       “  《绵商赋》正式出炉!”绵阳商务平台以此为题并加按语推出。”几乎在同一时间,中华原创文学学会配上由我作词,县音协主席余志勇作曲的歌曲《绵阳好地方》推出此赋。在不到两天的时间里,平台阅读量就突破两万,一周之后,阅读量就达到10万+而成为都市头条热文。
    许多读者读后,有打电话或私发微信给我表示赞赏的,有在文后留言的。一位微名叫海洋的写道:
     “如果以绵阳为花,那么天下人都是蜂与蝶。此赋则以艺术的春风,吹开了绵阳这片绚烂的花海,强烈地吸引着普天之下的蜂与蝶!这就是此赋的艺术效果。”
       微名叫巴蜀小生的写道:“此赋立足绵阳实际,将历史人物、故事等与当下的辉煌业绩予文学艺术化的表达,古与今交相辉映,各个行业都有完美呈现,很好地起到了简要总结和着力介绍的赋的作用。排比、对偶手法的运用,使得此赋很有气势,同时增强了此赋的文采,展示了作者的才情。写此等文稿不易,必须腹笥充盈,必须有长期从事文学创作的写作经验、老到的阅历,还必须有讴歌时代的澎湃激情。不难看出作者在写作此赋前,是下了深切功夫的。希望作者有更多精品力作问世。”
      微名叫发祥的留言:“晨读绵商赋,豪情涌心头。吾辈当努力,盛世登高楼。该赋虽为应邀之作,但没有娇柔造作,而是情自心生。此赋有哲学高度,文化深度,社会广度,普世力度。作者不愧是一位有才华、有责任、有内涵的作家。”  ……
      这些留言,虽不乏溢美之词,高抬于我。但到了我这年龄之人,已不会生出沾沾自喜之情,而只会把这些赞美视为鼓励,从而变成我的动力、努力和信心罢了。
         这些鼓励,犹如一粒粒石子投入我的心海,在我早已波澜不惊的心中,溅起了一圈圈的涟漪。时隔两年余,我找出入群不久的《绵阳日报》副刊新群,从头至尾浏览了一遍群里的聊天。
      从这些聊天里,知道了被巴蜀文友很看重的绵阳日报副刊,其“主刀”已易人。新“主刀”名叫董翔洲,此人对我来说,既不知其名,也不识其人。
     他“主刀”后,将每期副刊用稿的主题、要求和成稿的副刊截屏,于每周日准时发于副刊群,让读者、作者早日做到“心中有数”。群里有“老者”反映,邮箱投稿操作很不方便,董“主刀”又一反许多刊物“非此不受”的常态,请这部分人可用微信投稿于他。              
     这些做法,很快得到了众文友的赞赏。从文友对这位董“主刀”的称谓上,可以看出大家对他的认同。最初,大家在群里“谨慎”地称其董主任的居多,但他对这顶“官帽”并不是很受用,请大家直呼其名或叫他董老师就可以了。
      随着一期期副刊的出笼,大家对其选稿的公正,改稿的精细,排版的精美,多数人除了亲切道一声“董老师辛苦了”之外,少数人为了“褒奖”这位新“主刀”,在称谓上有叫其董大师、董主编的,也有叫其董帅、董总的。他看了这些尊称敬称,很严肃地回道:“我反复说过,在群里大家互称老师即可,别越称越离奇了!”他写到此,可能觉得严肃了点,于是在后面又加上了三个“捂脸”的图像。
      从这些细小的事情上,我读出了董“主刀”为人做事的风格。于是,我找出投稿邮箱,毫不犹豫的将《绵商赋》稿发了出去。           自从我看了一篇被国人视为文学圣殿,又“人民”当头的某文学期刊用稿“丑闻”后,对这类投稿就失去了“兴趣”。这次,我也只是抱着一试的心理,对上稿并未抱太大的希望。
     没有想到,稿子投出不到半月的一个周日,我就收到了董“主刀”发来的用稿截屏。他在截屏后附言:“这篇赋文写得很好!有些地方略微改了一下。”并缀上了三个大拇指。
     惊喜之余,我发了三个“抱拳”致谢的图像后,点开用稿截屏,从头到尾读了一遍,我竟然没有找到改动之处在哪里。于是,我找出原稿,逐句逐段比对,终于找到被董“主刀”的“快刀”砍掉的一句话是:“观成渝经济圈,问谁主沉浮?看我绵阳!”,还有一处把“敢于成渝争高下”中的“成渝”改为了“同行”。
     这一“砍”一“改”,让我看出了董“主刀”在政治上的敏锐和成熟。说句实话,若是纯文学刊物,此处确实不用修改。但作为市委、市政府“喉舌”的党报,无论登什么稿件,确实代表的不应该是作者个人的一种观点,一个立场。想到这些,我不得不为董“主刀”的修改,发自内心的点头。我迅速回道:“改得很好!我很认可!”
      《绵商赋》在网络平台和绵阳日报、涪江观察推出后,我还有一大收获,就是过去知其名,见其文,而无缘结交的岳定海先生,发信息于我,要求私加我的微信。
     我怀着激动的心情,加上了我心目中大师定海先生的微信。他在给我的第一条微信中,这样写道:“小曾!你的《绵商赋》,我读了,写得很不错!”看了他的赞扬,我回道:“感谢大师鼓励!与你的《盐亭赋》比,差之千里啊!”
     对定海先生的回复,我不是出于礼节的恭维,而他的此赋,确实是大气磅礴。一气读完,让人对盐亭的地之灵,定生向往之情;对盐亭的人之杰,定生敬仰之意。
      说起岳定海,他文名很大,在身份上,他被知青群体认定为知青作家,被工人群体认定为工人作家;在文体上,散文界认为他是散文家,小说界认为他是小说家,史学界认为他是文史专家,收藏界认为他是收藏家,书画界认为他是书画家,新闻界认为他是新闻达人,诗歌界认为他是著名诗人,总之,定海先生兴趣广泛,成果丰硕。你只要打开百度,输入岳定海三字,就会有铺天盖地冒出“写他的”和“他写的”各类文章,让你应接不暇,看得眼花。从他三千多字的简介里,我作了一个不完全统计:“中国散文诗学会理事”“中国散文学会会员”等这类“国字头”的帽子,就戴了五顶。“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四川省文艺传播促进会副会长”“绵阳市丝雨嫘祖书画院常务副院长”等这类省市级的“帽子”就达34顶。
         定海先生在“作家出版社”“中国文联出版社”等国家级和省级出版社,出版发行《我的文学史》《岳定海文学课》《蜀境》《秋风萧瑟》等文学著作达24部计五百万字,内容涵盖小说、散文、诗歌多种文学体裁,赢得社会各界如潮好评。在《收获》《诗刊》《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四川日报》《星星》诗刊等数百家国内外重要文学报刊发表各类小说、散文、诗歌等达三百万字。 创作的《泄露天机》《天歌》《物象异类图》等近千幅书画作品,已被美国、加拿大、日本、泰国和北京、上海、广东、重庆等海内外藏家精心收藏。这些作品中,荣获“中国通俗文艺奖”“四川散文奖”“绵阳市五个一工程奖”等奖项的达六十余个。
       定海先生待人的真诚,我是从网上看到才女赵敏写的“缘来缘去几多恩怨 ,让我今日里尽还你——致养老院前夫、作家郭同旭”中看到的。文里的郭同旭,笔名了然,作家、诗人、编剧,曾任《剑南文学》编辑。1979年《十月》第一期发表长诗《血与火》,在全国引起轰动。90年代初,离职北漂,担任北京《现代影视报》总编辑,公开出版多部长篇小说、长诗、报告文学、纪实文学,代表作有影视文学剧本《中国超人》《雄魂金沙》《状元秘史》《佛入东土》《三叶草》等30部900余万字。
      我与这位郭大咖,仅有几次神交,已不记得是何时加上了他的微信,收到他的第一条信息是他的创作简介,看到他颇丰的成果,我写了一首含有他微名“了然”的赞诗:


了然在胸天地阔,
不忘初心走南北。
挥毫著书万千言,
泼墨立说数十册。
话古话今话兴衰,
说聚说散说离别。
世间真情最是贵,
醉语也能解人惑。


      他很快回道:“谢谢!收藏了!”。2018年5月21日晨,我收到他私发的一首词并序:
     了然夜失眠,强读宋词。心痒手痒,学舌苏辛,觅句于剑南书舍,填《金镂曲》一首:
        麦黄杏熟早。廿年去、把青丝付与,霜欺秋老。悠然林下蝴蝶路。玉枕夜残风高。偏不信、良辰迟到。牛铃摇醉满山翠,品雅曲、香花催年少。骊歌行,楼西杳。
      登徒枉羡美人腰。喜而今、天生尤物,三郎情调。万红千绿成绝响,揽镜心鼓频敲。将花序,一齐颠倒。锦字蜜封处,青云梯,寄书遥。
         读了他的这首词,我觉得很有诗味,很有情味,于是乎引得我也诗兴大发,立即唱和道:


诗情画意了然高,
失眠夜里梦细腰。
宋词强读醉春风,
学舌苏辛善磨刀。
送目品赏金缕曲,
侧耳细听燕声娇。
古来文者厌寂寞,
总把爱恨着意雕。


       了然读了我的感叹诗,发了几个大母指和握手的图像。
      了然郭大咖脑梗失忆,住进了康养院,我是从他前妻赵敏的短文里得知的。文中说,这位当年的才俊,已不认识前去探望他的前妻和儿子。在与他交流沟通时,他只断断续续的吐出来“岳一定一海!”三个字。从这里,可以看到定海先生在了然心中的地位,更能感受到定海先生与人相交的厚谊。     
     定海先生为人刚正耿直,很有古代文化人的气节。一次,他在朋友圈里晒出吉林省一作家与他的网聊:
    “抗日战争期间,东北大学在战火纷飞里迁徙四川三台的事,你听说过吗?”    “有这事!很是悲壮啊!当年三台人民接纳了血雨腥风里仓惶而坚定的专家学者,想方设法在三台城内安顿下来,为此,我还专门创作散文《流浪的大学》,发表在《华西都市报》《四川散文》等省级报刊上,引起各种关注。
      东北大学内迁三台,保存了文化种子,其意义不亚于同济大学迁往李庄。这是四川抗战期间两件文化大事。可惜李庄知者多,三台知者少啊!三台有很多重要的文化座标,坦率地说,三台挖掘历史文化力度弱了些,如此好的人文资源,却在世上波澜不惊!我是看好三台的,也为三台创作了二十多篇文化散文,宣传唐朝四川第二大城市梓州(今三台)!加油,三台!”
       他的这段话,我认为是打了三台文化人的耳光,作为一个有良知的三台人,在这如重磅炸弹的字字句句前,至少都应该红红脸,出出汗吧!
     一天,我应邀参加三台县城小东巷抗战文化基地打造座谈会,在会议安排我发言时,我在简介了定海先生后,把他的这段话,一字不拉地抛了出去。与会者听后,很是震撼,都为定海先生一个局外人,对三台的这种情怀,无不为之点赞,其敬佩之情油然而生,同时也让我的发言,增了光,添了彩。        一天晚上,我被定海先生拉入他建的“岳家师门群”。他在群里对部分弟子在文创上的成就作了介绍,里面有新拜师的,也有从师于他多年的,这些人多在自己岗位干出了成绩,成为了单位的能人。这些人中,有的我只是闻其文名,但都未曾蒙面。最熟知的是盐亭县文旅局副局长赵良田,不时能从微信圈里,看到他创作的大量充满正能量的歌曲。从他的历练看,估计他与定海先生的年龄小得不是很多。对于定海先生居然有这么多名声在外的弟子,还有这么大年龄的弟子,很是诧异。对于我被邀入群,也不知在群里面说点什么!
     次日晨醒,打开手机。看到定海先生已把我移出了群,并私发微信道:“不好意思,邀错群了哈!”并在此话后面缀上“微笑”“握手”图案。我愣了一下,一看发微信的时间是早晨5点39分。
      如何回复定海先生?我想,最简单的回复就是“没事没事哈!”或发一个笑像,也可以是“顺杆爬”的回复:“昨晚上见能入岳家师门群,很是高兴了一阵子,没有想到这一荣幸,真是一枕黄粱,睁眼即去了啊!”但这种回复虽能拉近交往距离,却不合我这年龄的人了,更不合我的处事规则。
     在我交往的朋友中,有年轻人,也有与我年龄差不多的人,发来诗文请我修改后,要求拜我为师,也有邀我加入一些文化活动社团的,但这些都被我婉拒了。其原因是,我想过一个宁静的退休生活,朝看水东流,暮看日西坠,无拘无束,自由自在,我行我素,而一旦加入这些群体,就得守群规,就得受约来,就得失去这几十年奋斗得来的难得的自在。想到这些,我以顺口溜的方式回复道:


弟子众多追后尘,
纳才聚贤胜古今。
他年我若入岳门,
纵马文坛成能人。


     并在诗后加上“大拇指”“抱拳”“握手”“呲牙”的图像,定海先生看了我的回复,很快明了我的想法,很理解很宽容的回道:“我不敢邀请你,你很优秀!”  
     冲着定海先生的这句优秀,我立即回复道:


谢谢大师鼓励我,
诗与远方里寻乐。
且走且行且随意,
无怨无悔一首歌。


      不一会儿,定海先生发来巴月写的反映他创作历程的文章《解读当代巴蜀名家岳定海先生的艰难与辉煌》,他很谦逊的在文稿后写了一句“不当真,看起耍”的留言。
我认真拜读了此文,从文中对定海先生对文学的挚爱之情,在文创上的辉煌成就和热心育后秀的品德,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这不由让我感叹盐亭的人杰地灵,盐亭先贤嫘祖、歧伯、赵蕤、文同……盐亭今人定海及弟子良田,走上央视、作客川台的晓舟等。
    一说到晓舟,很少有人知道他是谁?当县文联主席布衣在作协群里发消息,说晚上川台有一专题节目专访著名音乐人晓舟,请大家关注时,群里都在发问,这个晓舟是谁?布衣答道:“晓舟者!老县长赵飚也!”    众人恍然大悟。
    说句实话,对于这位被三台人亲切称为飚哥的老县长,他在市委组织部工作时,就是我的顶头上司。过去只知他是一个很有文化品味的领导,特别是来三台当县长后,其官声之好,其口才之佳,其思维之敏捷,其作风之务实,有口皆碑,有目共睹,但其音乐才华,不仅我不知,其他的人知之者也很少。
      当得知他上川台的消息时,很为他骄傲自豪。我混迹于官场二十余年,历经书记、县长无数,但他最无架子。记得他在三台任职时,我常发短信、打电话向他请示工作,他再忙,也必在5分钟内回复。有一次,他参加市上一个重要会议,局里有个急事需请他拍板,局长安排我向他汇报。
     我打电话给他,他挂后,回了条短信,说在市里开会,有什么事以短信告知。我编了条短信发给他,很快就得到了回复。但不久,辗转听说市长见他在看手机,对此还挨了批评。从时间看,我对号入座,这应该是我惹的“祸”吧!想到这众多有德有才有情怀的盐亭人,不由来了诗兴,写下小诗一首:


盐亭自古名士多,
灿若星辰耀银河。
嫘祖岐伯千年颂,
赵蕤文同百代歌。
定海良田抛神针,
晓舟巴月踏浪波。
岁月芳华人人有,
无悔最是不蹉跎。


      《绵商赋》距今出炉已两年多了,韩局长也从市商务局到市卫健局、市场监督局担任了局长,最近爆出消息,他又到市医药局担任局长,这正印证了当过他下属的人所言:“韩局长在下级眼里,哪里有困难他就会出现在哪里!在上级眼里,哪个岗位有困难,他就会被安排在哪里!”
     对于我这仅与他有两面之交的退休老汉来说,惟愿这位羌家汉子,不忘初心使命,无论在什么工作岗位上,都能发扬光大自己好的作风,像在商务局一样,把“虚功”做实;像在卫健局、市场监督局一样,把“实功”做优!惟愿他在不久的将来有更大的平台,无愧新时代,不负好年华,以更好更优的成绩,造福于绵阳人民。     
   
  (2024年8月11日于成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