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左侧

《说入声》

作者:黄建文 | 时间:2024-12-16 03:11:44 | 阅读:431| 显示全部楼层
入声,宛如一颗璀璨而神秘的星,在古代汉语的星空中闪耀着独特的光芒。

它的发音短促、急收,犹如夏夜的流星划过夜空,短暂却又给人深刻的印象。像“鸭”“塔”这些入声字,从口中吐出时,气息刹那间爆发又迅速收敛。在古代的语音体系里,入声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它有着自身的独特韵味,承载着古人的语义传达与情感表达。

众多的入声字分布在日常生活沟通与文学创作之中。在古诗词里,入声字是营造韵律美感的关键要素。诗人们巧妙地将入声字融入诗句,以契合平仄格律的要求。例如杜甫的《春望》中“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国”字为入声字,这个字以短促的发音出现在句首,瞬间就定下了一种凝重、深沉的情感基调,就像重重地敲了一下警钟,让读者深刻感受到家国破碎的感伤心境。再看李清照的《声声慢》,“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中的“滴”字,其入声短促之感,仿佛雨滴落下的滴答之声,在节奏上让那种愁绪更显细密与绵延不断。

然而,随着时光的流转,入声在现代汉语普通话里已经渐行渐远。它融入了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个声调之中。这种演变是社会复杂变迁的结果,大规模的人口迁徙使不同地区的语言相互交融、影响,民族融合带来新的语言特色的注入,地域交流让各方言的特色逐步同化。虽然入声在普通话里消失了,但它在许多南方方言里还依旧留存,如吴方言、闽方言等,像是承载古老语音文化的活化石。

入声,这个古代汉语声调的独特存在,即使到了现代,也依然是文化传承、语言研究中绕不过去的重要一环,值得我们去深入探究它曾经的辉煌与留下的深远影响。
db6fe67f60144ed044b509d578995add.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黄建文

主题 377
帖子 377
积分 1604
黄建文,中共党员,仁寿县作协、诗词学会会员,眉山诗歌协会员,美篇“文学爱美”圈主,《中国乡村》杂志四川选稿基地主编,香港荷花文艺杂志社员、乡土作家。发表诗文500篇(首)。
阅读作者更多精彩帖子

热门问答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