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左侧

《熊猫赋》

作者:黄建文 | 时间:2025-1-25 09:07:15 | 阅读:517|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黄建文 于 2025-1-25 09:08 编辑


天地之间,灵物万千,而熊猫独受造化之垂青。其以憨态可掬之貌、珍稀独特之态驰名四海,为华夏大地之瑰宝,亦成世界自然之明星。

观熊猫之形,黑白相间,毛色清晰可辨,宛如太极之图,阴阳相济,内蕴天地妙理。“天地有大美而不言”,熊猫之美,不言而喻,望之即觉其可爱至极。其体态圆融,若棉球于山林间滚动。圆滚滚之脑袋,恰似毛茸茸之雪球,嵌着两颗黑宝石般的眼眸,灵动且深邃,仿若潜藏无尽奥秘。耳短小而圆润,直立于顶,似时刻聆听山林动静。四肢粗短却矫健,行走时摇摇晃晃,如稚子学步,令人不禁莞尔。“黑白纵横间,天真意趣全。”其每一道线条,每一片毛色,皆为大自然鬼斧神工之佳作。

熊猫之居所,多位于崇山峻岭、茂林修竹之处。“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于熊猫而言,竹为生活必需,亦为生存家园。竹林深处,幽篁静谧,阳光透过竹叶缝隙,洒下斑驳光影。熊猫于此或卧或行,尽享自然恩赐。大片竹林如绿色海洋,随风摇曳,沙沙作响,恰似为熊猫奏响之天然乐章。晨雾弥漫时,熊猫穿梭竹林,若隐若现,宛如自仙境走来之精灵。其与竹林融为一体,构成和谐美妙画卷,真可谓“竹影摇曳处,熊猫自在行。”

熊猫之食,以竹为主,其食竹之态亦妙趣横生。但见其端坐于地,前爪娴熟地握住竹枝,仿若手持玉箸,而后慢条斯理地将竹叶送入口中,细嚼慢咽,宛如优雅食客。“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熊猫虽无需像人类般耕种劳作,然采食竹子亦颇费功夫。其每日耗费大量时光进食竹子,以满足自身能量所需。鲜嫩竹叶于熊猫口中被咀嚼得津津有味,似为世间最美味佳肴。且看其吃竹时专注神情,旁若无人,沉浸于美食世界,令人心生喜爱。

熊猫之性,温和且慵懒,仿若与世无争之隐者。“静如处子,动如脱兔。”熊猫大多时安静,或卧于树下打盹,或慵懒晒太阳。其生活节奏舒缓惬意,不受外界喧嚣干扰。然其偶尔兴起,于林间嬉戏玩耍时,则展现活泼一面。其攀爬树木时,笨拙身躯努力向上之态,令人既担忧又觉好笑。亦会在草地上翻滚,似毛茸茸大球滚来滚去,充满生机活力。

忆往昔,熊猫命运多舛。“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往昔,因栖息地遭破坏、人类活动干扰等因素,熊猫生存面临巨大威胁,数量日渐减少,几近濒危。幸人类幡然醒悟,识得此珍稀物种之重要性。于是,众多仁人志士投身熊猫保护事业,如守护自家孩儿般精心呵护这些可爱生灵。保护区得以建立,科研工作者深入探究熊猫生活习性、繁殖规律,为熊猫繁衍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看今朝,熊猫保护成效显著。其数量渐增,栖息地亦获妥善保护。如今,熊猫已成中国名片,登上世界舞台。各国人民借熊猫认识中国,亦感受到中国对自然保护之重视。“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熊猫作为友好使者,被送往世界各地动物园,带去中国人民友谊,让世界人民领略其独特魅力。每只旅居海外熊猫,皆承载人们对和平、友谊之向往。

熊猫于国人心中,更具特殊情感意义。其为民族骄傲,国家象征。见熊猫,仿若见中华民族之包容与和谐。其黑白相间毛色,如中国传统文化之阴阳平衡,体现内敛深沉智慧。“落其实者思其树,饮其流者怀其源。”国人对熊猫之热爱,不仅因其可爱,更因背后所代表之中国文化内涵与民族情感。

“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熊猫虽无言,却以独特存在向世人诉说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理。其提醒吾辈,于纷繁世界中,尊重每个生命,保护共同家园。愿熊猫永在青山绿水间自在生活,其可爱身影永为地球亮丽风景线。
651d8c715053bd2a095ce224f6678539.jpg
d81a6856d5a9c4f286956e2d92ea8210.jpg
a768de045bb6da2be6a5fafa1f3ef4f6.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黄建文

主题 394
帖子 394
积分 1653
黄建文,中共党员,仁寿县作协、诗词学会会员,眉山诗歌协会员,美篇“文学爱美”圈主,《中国乡村》杂志四川选稿基地主编,香港荷花文艺杂志社员、乡土作家。发表诗文500篇(首)。
阅读作者更多精彩帖子

热门问答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