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左侧

画道无为 化古为新

作者:四川文化网 | 时间:2016-12-18 21:54:58 | 阅读:2256| 显示全部楼层
  作为一个中国画的爱好者,总要不断地超越前人,超越当代,超越自己,才有意义。画画是件痛苦而又快乐的事,继承与创新就是画家的使命。我是一个不愿意重复前人又不愿意重复他人的画家,画了几十年了,我一直在不断地创新探索中。
  画竹在中国有其深远的文化渊源。在敦煌壁画中有西魏、北周时期的竹画,这是迄今发现的最早的竹画。其实,早在晋代就已经有了以阮籍为代表的 “竹林七贤”,这些清谈家们以竹林为依托,应该也有很多有关竹子的画,可惜现在看不到。上世纪70年代,考古学家们在发掘唐代章怀太子墓时,在一幅《侍女与竹》壁画中意外发现了几笔竹画,这在当时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唐玄宗李隆基、画家王维、吴道子等都喜画竹。据说到了五代,李夫人常夜坐床头、见竹影婆娑映于窗纸上、乃循窗纸摹写。到宋代,苏轼和文同发展了画竹的方法,放弃了以前的画家们的双勾着色法,而把枝干、叶均用水墨来画,深墨为叶面,淡墨为叶背。苏东坡和文同用毛笔如同写字一样画竹,而且取竹竿一段表现竹之神韵。此种画竹法确立了苏东坡和文与可的中国墨竹鼻袓地位。而这种画竹法正好与古时文人惯用毛笔书写契合。从此这种“折枝竹”开始在文人中盛行。这也是历代文人画竹情有独钟的重要原因之一。苏东坡和文与可是表亲,苏东坡在题文与可墨竹图中,有“胸有成竹”四字,从此我国成语中就有了这一内容。苏东坡和文与可先后在江苏湖州作州官,他俩画墨竹影响了当地一大批文人,形成了一个追慕团体。从此中国绘画史上有名的十五个画派之一的“湖州竹派”开始形成。这个画派有理论,有代表人物,一直延续当今。画竹也因此确立为画种中唯一的一个单科。历代大文豪专事墨竹者不在少数,郑板桥就是其典型代表。中国墨竹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很独特的一个文化现象。
  基于上述,我之习画在选择画种时就主攻墨竹。学习前人,师法古人,自是必须的。先贤们在画竹的艺术创作技法和理论探讨上,都积累了不少经验。清代《芥子园画谱》中的竹谱分位置法、画竿法、画节法、画枝法、画叶法、勾勒法、墨竹法等,对画竹已作系统的论述。民国初年的《三希堂画室》,也有画竹专章,略能见到历代画竹名家的梗概。 我收集了不少中国竹文化特别是中国墨竹的有关文献史料,并认重庆画竹名家曾教宽老先生为师,苦炼基本功。几年后作品可上墙参展,送人有人收了。时间一长,我发觉自中国墨竹创立的一千多年来,形成了一个千古不变的程式,这就是画竹组叶中的“人、个、介、分”四字组叶法。我越画越觉得没味道。难道就不能变一下吗?在一次偶然的机会,看到了台湾出版的《写竹大全》中有元代大画家吴镇用“友”字组叶的介绍,这让我深受启发。于是我开始酌模,寻求新的突破。我在中国汉字中反复寻找对比,并经过数次的反复书写试验,一个不同凡响的字跳进脑海。这个字就是神圣的“佛”字。“佛”字的人旁和弓中的两竖经过草书笔法的夸张变形,就可形成一组竹叶。“佛”字本身连笔,“佛”与“佛”又可连笔,上下左右拫据构图之需随意组合。“人”字法左一笔右一笔中锋行笔,画家一般采用短锋毛笔。而我之“佛”字连笔,若用短锋毛笔由于笔肚中藏墨不够,其效果不甚理想,更重要的是墨色变化太少且不自然。为解决这一难题,经反复摸索我采用长锋毛笔,由于长锋笔藏墨多,调一笔墨一次可连续不停地画几组竹叶,且墨色的浓淡色阶过度自然。这也是我画的竹叶看上去有连绵不断且书写性特强的感觉的重要原因。为增强画面的空间感,我又酌摸出了“露枝法”。凡画竹者在穿枝时都将枝穿进竹叶,而我则直达每组竹叶之顶端,这又进一步增强了我之画作的独特性。此外,在我创作“风、晴、雨、雪”四条屏的组画时,用传统的烘染背景留白法画雪竹,总感这种雪竹与前面的风晴雨竹不协调。于是,我又不断摸索,终于找到了我自已画雪竹的方法,这就是“偏锋积墨法”。这些技法创造了一种新的绘画风貌。我很幸运,专家们评论说:这个突破,不同于历史上任何家任何派,也不同于自古至今的任何画竹画家的作品。
  为丰富和拓展我独创的“水墨佛竹”的创作内容,除单幅“水墨佛竹”作品外,到目前为止已形成了以下系列化原创作品:
  一是“诗书画印四合璧”系列。自唐代王维开启以诗入画,那种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模式就成为了历代文人画追求的审美境界,题画诗相继成为了文人画中不可缺失的有机组成部分。我创作咏竹诗百首之举已接近尾声,而创作诗书画印四合璧之精品工程正在实施中,预计三年完成。
  二是“中华全家福”系列。该系列由佛(福)竹和十二生肖甲骨象形书法组成十二条屏,可为每个家庭组合成全家福。您属什么我属什么,无论属什么,根本在中国;祖在哪里宗在哪里,无论在哪里,血脉在华夏。十二生肖是每个中华儿女的吉祥物。
  三是《竹鹤图》系列。竹与鹤结合取祝贺之义。仙鹤千年寿,翠竹万世春,可用于祝寿等。
  四是“水墨佛竹?清王之春梦生随笔《箴言》”系列。《箴言》共370余字“,文字精辟简练,极富哲理,直指人心。“天地间真滋味,唯静者能尝得出;天地间真机括,唯静者能看得透;洒脱,是养心第一法。谦退,是保身第一法。安静,是处事第一法。涵容,是待人第一法。自处超然,处人霭然。无事澄然,有事决然。得意淡然,失意泰然。…………”。《箴言》之至理与竹之品格相契合,水墨佛竹和与佛理相通的《箴言》相结合十分匹配,相得一彰。品读古训教言,能弘扬传统美德。对于我们修身养性,读书求学、立身处世、治家教子、名利得失、为官理政,均有警戒、借鉴作用,蕴含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人生经验和哲理。
  五是“心经水墨佛竹系列”。《心经》又称《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本经文字简洁,仅260个字。全经前后均昭示般若能度一切苦厄,以慧益、度脱一切众生为归依,显示了大乘佛法的根本,已经成为东方人千余年来人生哲学的圭臬。
  六是“星云大师对话水墨佛竹”系列。释星云,俗名李国深,法号悟彻,其信徒常称之为星云大师。江苏扬州(江都)人,十二岁出家,为临济宗第48代传人。1967年创建佛光山,并出任佛光山寺第一、二、三任住持。现任国际佛光会世界总会会长,南京大学中华文化研究院名誉院长等职。现已90岁高龄的星云大师,一生弘扬人间佛教,推动实践佛教的制度化、现代化、人间化、国际化的发展,在全球创设200余所道场,成立5所综合类大学,16所佛学院。近年,大师以老迈之躯,奔走于海峡两岸,积极推动佛教界携手将中国佛教推向世界,共同传扬一脉相传的中华传统佛教,协力推进中华传统文化全面走向世界。 星云大师禪语对人间佛教做了最全面深刻的阐释,是对人间佛教思想研究的极大贡献。
  七是 “平安吉祥图”系列。唐代段成式在《酉阳杂俎续集》中记载:“童子寺有竹数棵,相传其寺知事,每日向众僧报竹平安。”后将家书称为竹报,谓平安家书为“竹报平安”。自古至今在题墨竹画上,常有“竹报平安”的句子,将竹寓意为平安的象征。国宝熊猫盼昐和晶晶被选为亚运会和奥运会之吉祥物,竹与熊猫的完美结合,寓意平安吉祥。
  八是“四条屏”系列。该系列由“风、晴、雨、雪”,“福、祿、寿、禧”,“春、夏、秋、冬”等四幅为一组构成。
  九是金刚经书法?心径印文?水墨佛竹三合一长卷。《金刚经》所讲的是至道和至理。他能够帮助众生成就究竟圆满的智慧;帮助众生彻底了解人生宇宙生灭真实的究竟;帮助众生透彻地认识和了解天地间万事万物的真实相。以帮助大众达到出六道,了脱生死的大义。该长卷最短的九米,最长的十六米,宽度圴为0.68米,由水墨佛竹、5700余字金刚经文书法、50余枚心经印文组成。
  四川省社科院研究员、全国著名文史学佛学学者谭继和评语:
  赏其画,如《风晴雨雪》四季帖,其神秀飘逸之气扑面而来,顿使心灵酣畅如有所悟的感觉是实在的。友军以佛字写竹,初观如苇苴丛生,枝露于外,细审之,始觉大道无言,大象无形,自有仙禅合一的化境在。
  中国书协评审委员会委员、四川省书协顾问谢季筠评语:
  友军先生出示近作,焕然一新,自古至今于传统技法有所突破而自立者盖寡。友军敢于独创,把历来技法承传之“人”字“个”字“介”字生衍出“佛”字连笔组叶,其与佛心相融而相发于画竹,别具风范,脱弃尘俗,韵雅风清,而寓意隽永。
  全国著名作家、四川省人大原主任、四川省作协主席百岁寿星马识途评语:
  友军同志墨竹影印件,见其刚正骨立,气韵生动之姿,颇有可观,而风雨晴雪四帧尤然,如能得其真迹风竹一技,当如读八怪。        青青翠竹,尽是法身。艺术贵在创新,友军别出心裁,以佛入画,明心见性,难能可敬。
  中国美协常务理事、四川省美协主席、著名画家美术评论家钱来忠评语:
  痴迷于墨竹的当代文人画家孙友军,经过长期的探索,独辟蹊径,草书“佛”字连笔组叶,取得成功。其画作行笔奔放,如行云流水,收放自如,风度飘逸,神韵意趣具在,丰富了墨竹造象,是宝贵建树的一家。
  成都画院院长、著名画家美术评论家田旭中评语:
  喜画墨竹者多矣,然自标新格,成一家渊薮者鲜见。孙友军先生精研墨竹有年,所写之墨竹,挺劲多姿,潇洒出尘。其所创佛字组叶法,一扫陈法,另辟新境。禅家尤重顿悟,今友军能于前贤中吸精纳髓,了然于心,开悟于怀,直陈于笔,此诚善学之人,善悟之人也。
  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主任、中国书画函授大学校长姚治华评语:           孙友军开宗立派,自成一家。在当今工巧时尚的背景下,孙友军守望文脉淡泊自甘,孤高寂寥,以传统笔墨为本,以诗文入画,以书法为画,以人格立画,以人文精神为魂,始终守护着传统文化的猜神家园,而又与时俱进。因此,他的作品风格体现出了鲜明的独创性,而这种独创性又是一般人难以摹仿和掌控的。孙友军其人其画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和关注了。
相关标签: 无为